林世祿
摘 要: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英語學習的實用性顯得越來越重要。學好英語不光是課程標準的要求,更是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作為農村初中英語教師,面臨的問題就是要想盡一切辦法,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常言道:“興之所至,心之所安。”教師只有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才會學而不厭、手不釋卷。
關鍵詞:農村初中;英語;興趣培養
一、農村初中英語教學面臨的問題
農村初中的許多學生存在著英語學習興趣較低、學習習慣不好、上進心嚴重不足等問題,表現出學習敷衍了事、得過且過等不良行為習慣。隨著年級的升高,英語學習成績兩極分化現象日趨嚴重,到九年級時尤為明顯。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有社會因素、家庭因素、學校因素,也有教師和學生自身的各種因素。
1.農村相對封閉和悠閑自在的農耕文化使家長、學生缺乏生活的競爭意識,缺乏英語學習的需求感和緊迫感。周圍人群的生活狀態影響了學生對學習重要性的認識。農村學生在社區長時間能接觸到的人,要么是留守當地務農的人,要么是外出務工返回的人。從這些人身上,學生看不到英語學習產生的任何效益。除了書本和課堂上老師的講述之外,學生無法切身感受到英語學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家長外出務工之后,處于青春期的初中生缺乏親情之間的有效溝通,容易產生逆反心理和自卑情緒。
3.中職招生的低門檻使部分學生及早放棄了英語學習。中職教育正處在改革與發展階段,社會認可度和辦學模式正處于探索階段,招生門檻相對較低。而英語學習本身就是一件較為費勁的事,學生在學習時會存在畏難情緒和心理,部分農村初中生就把目標升學定位在了中職,以此逃避較為吃力的英語學習。
4.在實際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教學成績就是教學質量的最佳體現。一味地追求教學成績挫傷了部分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和積極性。
二、農村初中學生英語學習興趣培養策略
1.扎扎實實開展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思想認識是干好所有工作的基石,英語學習更是如此。出生于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很多英語教育專家,在物質資源極度匱乏、實際英語基礎較為薄弱的情況下,依靠頑強毅力,通過自學英語,終成一代大家。縱觀現在的很多農村初中生,不缺乏學習資源、不缺少生活物資,唯獨缺乏一種迎難向上的拼搏精神和頑強的學習毅力。英語老師除了要教授英語知識和語言技能外,更應該給學生講偉人、名人學習外語的故事,講英語對學生今后發展的影響。以人或事為例,扎扎實實開展思想教育引導工作,不斷轉變學生的學習觀念和認知水平。
2.深入學生的家庭生活,了解學生的方方面面。英語學習與生活是聯系在一起的,兩者不是孤立存在的。英語教師可以線上線下與學生家長溝通交流,也可以開展家訪工作,了解家長的思想傾向和學生的家庭教育實況,通過家校互動溝通,給家長講述英語學習的重要性,講述目前情況下家長督促學生進行英語學習的有效方法策略,逐步轉變家長的家庭教育理念。教師在課后與學生進行談心談話,跟學生談人生、談理想、談生活、談學習、談為人處世的方法和策略,使學生能慢慢接受老師的觀點,能深刻地認識到老師的良苦用心和英語學習的迫切性,并能在實際學習行動中有所改進。
3.挖掘課程資源,精心設計英語教學活動。教師要經常研究英語課程標準,認真學習教材內容,積極整合課程資源,鉆研電子白板的運用技巧,精心制作課件,設計課堂教學活動,使英語課堂教學目標既分層又清晰,激趣活動穿插有序,內容學習深入淺出,學生主體地位突出,教學組織井然有序,活動參與效率明顯,鞏固提升訓練到位,課后總結簡單明確。例如,在教學八年級“Unit 8 An old man tried to move the mountains.”一單元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已有知識儲備設計一節講故事課,先讓學生嘗試用英語講這個故事,然后學習課文,再結合課文內容理清故事脈絡,用英文復述故事,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在英語課堂上積極地評價學生,正確地看待學生的不足。英語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要在聽、說、讀、寫方面同步進行,缺一不可。從讀單詞、記單詞到讀句子、讀語篇、語音語調都有要求。從聽單詞、聽句子到聽對話、聽短文要循序漸進,持之以恒。在課堂上,教師要及時發現學生的點滴進步,積極地進行評價鼓勵,不斷增強學生英語學習自信心。例如,在學生朗讀的時候,不要一聽到學生有單詞讀錯了或語調不合適就馬上打斷學生,否則會很容易打擊學生的英語學習自信心和積極性,久而久之使學生不敢回答問題、不敢出聲朗讀。英語教師要有包容之心,要懂得語言學習規律。牙牙學語的小孩,說幾個詞語,加上手勢表情,大人也能懂得他要表達的內容。英語學習要從中受到啟發,只要學生愿意去學,哪怕是從“牙牙學語”開始,也會有所收獲。
在農村初中英語教學中,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英語學習素養,需要英語教師的加倍努力。教師要了解社區教育環境,研究教材和學生,鉆研教學方法,提升教師專業素養,營造良好的英語課堂氛圍,和學生共同進步。
參考文獻:
李海明.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J].新課程導學,2012(3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