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楷
摘 要:在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持續(xù)推進與深化的背景下,教師對課堂教學的方式以及學生學習的模式都應該進行進一步的優(yōu)化革新,課堂教學形式應該經由過去的灌輸轉變?yōu)楝F階段的積極自主,推進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主動自發(fā)地投入進數學學習中。初中數學教師應該重視學生實際學習能力與學科素養(yǎng)的培育,實現學生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措施;探索
素質教育的不斷推行,對初中數學課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標準。新課改提出數學教學是教師與學生一同發(fā)展進步的過程。因此,初中數學教師應該思考與探索怎樣構建真正的數學課堂,實現學生的全方位成長與進步?;诖?,下文將對初中數學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下的教學措施進行說明,旨在為相應教育人員提供些許建議與思路。
一、應用現代科技提升問題意識
初中數學教師通過借助信息技術的方式進行數學知識的傳授,可以有效增強數學課堂的活躍性與生動性,還能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進程中,應該遵循數學知識與生動直觀的圖形相結合的理念,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所學知識有明晰直接的認識與掌握,而不是讓學生憑空猜想數學知識。因此,數學教師可以應用多媒體方式來充盈數學課堂,讓數學知識“動起來”,讓學生的學習進程更加鮮明、生動、靈活。數學教師應該不斷提高自身的課件等教學材料制作的能力,將死板的知識轉變?yōu)轷r明的形象,從而創(chuàng)設出真正意義上的信息化數學課堂,促使學生對知識有更加明確的認識與掌握,啟發(fā)學生思維,提升數學課堂的成效與質量。例如,在講授“圓”相關知識時,數學教師可以通過應用多媒體進行信息化數學課堂的創(chuàng)設,通過信息技術制作出圖形的動感影像,并在大屏幕上為學生展示平移、旋轉等圖形的變化方式,學生就可以通過這種直觀的方式,很快明確圓的對稱性相關知識。在學生觀看完以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思考:在觀看課件的過程中,獲得了什么知識?你對圓有怎樣的理解?你知道了圓的哪些性質?之后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學習的方式進行交流,互相說一說對圓還存在哪些困惑,在學生討論完畢以后,數學教師可以引領并指導學生自己繪圖實踐,相互解答同學之間的問題,并對問題的提出以及問題解決程度較好的學生給予相應的表揚與鼓勵。這種多媒體信息技術的加入,可以讓學生在直觀生動的環(huán)境氛圍中提升自身的數學思維與問題意識,學生也可以快速完善地掌握數學知識,提高數學思維與學科素養(yǎng)。
二、聯(lián)結生活,明晰學習內容
學生在學習數學這一科目時,通常積極性不高,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引進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從而讓學生產生熟悉感,提升學生學習熱情。在課堂教學中,一個良好的導入就可以牢固地將學生吸引到課堂中,讓學生進入學習狀態(tài)。從身邊常見的事物入手,引出學習的相關內容,這樣可以使課堂氛圍更加輕松,學生學習熱情更加高漲。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該合理應用數學課本,為學生提供學習的例題。數學課本具備十分關鍵的意義,教師應該熟知數學課本內容,對數學課本內容充分把控,應用教材引導學生,讓學生的學習目標更加明確。
三、進行實踐教學,提升學生實踐能力
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高效的數學教學應該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參與數學活動的平臺,激起學生學習潛能,引領學生主動加入數學學習中。詳細來說,在進行實踐教學過程中,可以應用以下步驟:
首先,學生自主觀察物體或者數學現象,或者自主操作某些學習裝置。學生在觀察的過程中應該自主獨立思考,及時與其他學生進行互動交流,從而彌補學生在單純地觀察與操作過程中的不足。其次,教師應該依照相應的次序來為學生推薦數學活動,最好是課堂內與課堂外相互聯(lián)結的形式,確保整個學習進程中活動的連貫性與持續(xù)性。最后,應該讓每一名學生都切實記錄活動的開展進程,進行深刻反思,補足缺陷。例如,教師在向學生講授關于軸對稱圖形的相關知識時,可以先在講臺上折疊一張方格紙,之后用剪刀隨機剪下一個圖形,最后將紙張展開。這時,一個軸對稱圖形就顯現在了學生的眼前。教師引領學生觀察并仿照教師的做法自主動手實踐,雖然每一名學生所獲取的圖案各不一樣,但是其都具備相同的對稱性。在這一前提下,學生了解了軸對稱圖形的相應知識,也對抽象概念以及性質有了深刻記憶。
綜上所述,初中數學教師應該順應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標準,重視學生的學習體悟,關注學生數學思維與學科素養(yǎng)的形成,教師應該摒棄陳舊的教學方式,合理引進科學信息技術,帶領學生實踐操作,提高學生對數學的學習熱情,實現學生的全方位成長與進步。
參考文獻:
[1]姚璐.深度學習背景下初中數學問題引領教學策略:以“因動點產生面積問題”的教學為例[J].中學數學,2021(6):27-28.
[2]任奮玲.核心素養(yǎng)理念指導下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策略分析[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1(5):18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