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華東
摘 要:探究式教學是目前教育教學中應用比較廣泛的教學方式之一,其中所強調的是教學過程并不是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過程,而是引導學生不斷探究以獲得知識的過程,重點在于學生對知識的探究。初中化學課程具有較強的邏輯性和結構性,學生學習起來具有一定的困難,而實施探究式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更完整地把握知識、理解知識,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基于此,對探究式教學的基本原則和實施意義進行簡述,并提出初中化學探究式教學的有效策略,希望能夠為相關教師提供教學參考。
關鍵詞:初中化學;探究式教學;教學策略
教學思維的革新促使教師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式,力求優化課堂教學并提升教學質量,探究式教學是目前教師所認可且普遍應用的教學方式,其不僅體現著教育的改革進步,也發揮著有效的教學優勢,帶動學生自主、自覺、開放地學習知識、探究知識,保證學生對知識的完整把握和理解。同時,探究式教學也可以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學生在探究過程中互動、思考,從中獲得學習的樂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而探究式教學在初中化學中如何發揮出其教學優勢,還需要教師的進一步研究和分析。
一、探究式教學的原則以及實施意義
(一)探究式教學的基本原則
探究式教學方式在具體實踐過程中運用時,教師必須認清并完整把握其基本原則,主要包括以下五點:
一是堅持學生主體地位。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任何教學活動的開展都需要以學生為中心開展,教師發揮指導作用,積極幫助學生獲取知識、理解知識和掌握知識,并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生興趣,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知識學習過程中,不斷探究知識。
二是教學對象應以全體學生為主,在對探究式教學方式應用過程中需以全體學生為中心,充分考慮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置不同的教學策略,確保每一位學生都可以在探究式教學中真正學得知識、領悟知識,幫助所有學生共同進步、共同學習。
三是以實際生活為出發點。實際生活中的案例和事物對學生而言更有親切感,因此,學生更樂于接受。在探究式教學中結合實際生活設計教學過程,選擇教學內容,能夠吸引學生的求知欲,并為學生積累實踐經驗,有利于提升整體教學效果。
四是確保教學的開放性。探究式教學是根據之前所形成的理論經驗對知識再次進行探究,此過程中,教師應給予學生充分的思考空間與探究空間,讓學生從自己的意志出發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探究結果,從中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和認知體系。足夠開放的教學環境,更有利于促使學生成長為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優秀人才。
五是保證教學的過程性。探究式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學生知識探究的過程,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深入研究、分析知識,形成自己的經驗和觀念,并領悟知識的多層聯系與多層價值,拓展學生的認知,也促使學生同時獲得知識與情感的雙重體驗。只有過程完整把握了,所探究的結果才會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
(二)探究式教學的實施意義
探究式教學方式在初中化學課程教學中的實施意義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方面,實施探究式教學能夠促使化學課程改革得以落實。由于探究式教學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的引導和啟發,其能夠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與探究精神,這與初中化學教學大綱的任務要求是一致的,通過對學生的探究式引導,提升學生對化學知識的認知與掌握。第二方面,實施探究式教學能夠拓展學生的化學知識,提升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探究式教學給予了學生更多的思考空間,學生與學生的互動更加活躍,由此可以激活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在探究中體會化學學習的樂趣,促使學生對知識的認知廣度和深度得以拓展。第三方面,實施探究式教學還能夠提升化學教學質量與效率,教師為學生創設學習情境,學生在其中進行知識探究,這一過程中學生可以進行討論和提問,逐步解決問題的每一個環節都是學生領悟知識的表現,并且在此過程中學生的知識思維、創造思維得以鍛煉,在后續學習中對知識的接受度更高,由此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自然得到提升。
二、初中化學探究式教學的策略
(一)積極創設化學教學情境
引導學生對化學知識進行探究要求學生不僅要掌握化學知識,也要同時提升化學知識素養,在探究過程中實現知識和情感的同步體驗,確保學生對化學知識的掌握。由于化學知識點的理論性和實驗性較強,過于抽象的知識導致學生面臨較大的學習困難,因而為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教師需從探究式教學的基本原則出發,充分結合實際設計教學過程和教學內容,積極聯系學生所熟悉的實際生活案例,為學生創設相應的化學教學情境,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以帶動學生主動自覺地探究化學知識。以人教版初中化學九年級上冊中“自然界的水”為例,在教學時教師可以從實際出發,與生活中的用水情況進行聯系,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展示水資源的分布情況以及各地區的水資源應用情況,讓學生了解水的用途,并引導學生認識不同情況下水的形態,如液態、固態,由此啟發學生的思考,讓學生主動探究水的構成,分析水分子的結構,包括水的化學式和化合價,了解更多關于水的知識,為學生之后的化學學習奠定基礎。與此同時,教師也要在對水分子知識講解過程中讓學生意識到保護水資源的重要性,合理應用水資源,達到素質教育的目的,并促使學生在化學知識探究中得以全面發展,提升化學綜合素質。
(二)借助問題驅動學生探究
探究式教學的前提基礎在于問題的引領,學生對問題的不斷探索以及新問題的提出都是其探究學習的過程與結果,從對問題的解決過程中學生得以全面深入地掌握知識。因此,在探究式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積極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設置課程相關問題,激發學生對化學知識的求知興趣,并讓學生在對問題的思考、討論和解決過程中不斷強化思維能力,提高學生對化學知識的探究水平,加深探究深度。例如,在對人教版九年級上冊“我們周圍的空氣”部分知識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以教材內容為基礎,借助教材中的實驗內容“測定空氣里氧氣的含量”來向學生提出問題,并引導學生逐步解決問題。在這一實驗過程中,教師首先為學生闡明實驗的關鍵要點和實驗目的,準備好實驗中的實驗工具,為學生示范實驗并讓學生觀察實驗,由此提出問題:“同學們,通過剛才的實驗過程,你發現了什么現象?”“紅磷以燃燒狀態放入集氣瓶后出現了什么變化?”“當紅磷停止燃燒將彈簧夾打開,又發生了什么變化,原因是什么?”通過這些問題的引導,學生能更加清晰地理解實驗過程與實驗重點,并在實驗操作中領會化學知識,明確其實驗原理、實驗現象和實驗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