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維君
摘 要:初中生已經具備一定的思維判斷和邏輯理解能力,在學習中,除了需要教師的指導之外,也需要同學的配合,在實踐、探索、互動中,理解、掌握知識。以初中數學為例,分析初中數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法的使用思路,幫助學生高效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
關鍵詞:初中數學;小組合作;學習方法
校園教育中,師生關系、生生關系是非常重要的關系,融洽的關系能讓學生積極、健康地學習與成長。青春期的初中生有了表現自己的渴望,希望在自主探索中獲得成績,收獲成就感。所以想要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效果,使用小組合作方式不失為一種很好的方式。
一、合理分配小組
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使用,最關鍵的步驟就是合理分配學生小組。學生的合作小組分配情況直接關系學生最后的知識學習狀況,影響學生的學習進度。小組的分配應當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1],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在各自的小組中發揮自己的能力和潛力。學生在小組學習中應當相互幫助,每個小組都要有性格、能力不同的學生,這樣才能使學生共同進步與成長。
比如,在教學“解一元一次方程”時,教學前,教師需要用隨堂測試檢測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表現,利用隨堂測試結果為學生合理分組。為了確保學生的分組合理且準確,應讓學生獨立自主作答,答案和測試結果必須準確。結束課堂測試以后,教師及時回收學生的試卷,并分析學生的學習表現和學習情況,找到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將不同學習狀態和學習基礎的學生分到不同的小組,確保小組分配的合理性與公平性,為后續的小組合作學習與探究學習奠定基礎。完成學生分組以后,教師需要預留足夠多的時間,讓學生能夠以組為單位展開知識合作研究與學習。學生在該步驟中應當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主動分享給同組其他成員自己的學習技巧和方式,提高全組成員的學習能力。
二、明確合作目標,引導學生學習
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小組分配情況,選擇和設立合作目標,使有相同學習目標的學生,凝聚整個小組的向心力,提高其合作意識與能力[2]。初中生相對叛逆,如果學生在合作期間沒有教師的引導,很有可能開小差,如抄作業,上課說話、吃零食,影響小組合作學習效果,違背小組合作學習設立初衷。學生在合作學習的時候,需要充分發揮教師的幫助和引導作用。教師需要走進學生群體,與學生建立合作互助關系,幫助學生深入學習,掌握數學知識。
比如,在教學“立體圖形的視圖”時,課堂上教師可以先簡單講解理論部分的內容,在完成理論知識的講解之后,在黑板或是電子白板上畫出一些常見的立體圖形,如圓臺、圓錐、三棱柱、圓柱。之后教師為各個小組隨機分配任務,每個小組完成一個圖形的合作探究和學習。學生以組為單位,共同學習知識。教師在學生學習和研究期間,要巡視學生的學習狀態,在學生陷入學習誤區時要及時提供引導,留心觀察,傾聽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表達[3]。學生合作結束以后,教師要主動和學生交流與對話,讓學生自己說一說學習中的收獲和體會。教師通過學生的發言,就能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鼓勵學生在后續的學習中,使用小組合作的辦法,尋求其他同學的幫助與配合,保障學生順利學習,提高學生學習質量。
三、創新教育模式,展現團體優勢
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之所以深受師生歡迎,主要原因是該教學方法打破了傳統教育模式的枯燥、呆板形式。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主動走進知識的海洋,享受知識的探索和學習樂趣。有了學習動力和熱情,自然不再被動學習。除此之外,在合作學習中,班級兩極分化問題也得到了有效處理。學生在合作期間相互幫助,在團隊合作中所有人的能力都能得到提高,學生樹立了自信,獲得了成就感。
比如,在教學“軸對稱”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以組為單位先交流自己的生活經歷與學習經驗,讓學生認真觀察與回憶生活中的各種軸對稱圖形。學生在該過程中積極思考與發言,每個學生都能在探索知識的過程中說出自己的看法與理解。教師可以讓學生將自己的總結成果同課本知識點進行對比,在對比中發現自己的學習問題和誤區,之后尋求小組的幫助,在小組共同研究中一同解決問題。
新時期背景下,初中數學教學需要重視合作學習模式的運用。教師利用合作學習方法帶領學生探索和研究,走出知識誤區,在合作互動中集思廣益。學生在合作學習中,每個人都能展現自己的潛力、才能和特點。在相互幫助中共同成長,一同進步,享受學習的樂趣。
參考文獻:
[1]馬巖.初中數學信息化教學探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1(1):263-264.
[2]何舉康.新課程理念與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實施[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1(1):265-266.
[3]楊曉軍.運用思維導圖開展初中數學概念教學[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1(1):290-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