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科學客觀的生態旅游資源評價有助于促進陜南生態旅游資源的合理有序開發,對于當地實現生態旅游可持續發展,協調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矛盾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從資源條件、開發條件、生態條件3個方面,構建陜南生態旅游資源評價模型,采用層次分析法確定指標權重,運用模糊綜合法對陜南生態旅游資源進行模糊評價。結果表明,陜南生態旅游資源綜合評價得分為67分,評價等級為3級,總體水平一般。制約陜南生態旅游進一步發展的主要因子是開發條件,通過推動循環經濟發展、科學合理規劃、深入挖掘潛在價值、完善基礎設施等措施,可以更好地推動陜南生態旅游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層次分析法;群組AHP法;模糊綜合法;生態旅游資源;陜南
中圖分類號: F592.7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2-1302(2021)13-0013-06
1980年,美國運籌學家Satty首次提出了層次分析法(AHP)的概念,它是一種實用多準則決策的定量方法[1]。許樹柏對此方法進行了詳細論述,為層次分析法在我國的廣泛應用奠定了基礎[2]。模糊綜合評價法是根據模糊數學的隸屬度理論,對受到多種因素制約的對象做出總體評價的定量分析方法[3]。群組AHP法適用于需要多個專家進行評判的復雜系統,能夠消除由于個人偏好所造成的判斷偏差[4]。
生態旅游是指堅持可持續發展理念,以保護生態環境為前提,依托良好的自然環境和獨特的人文生態系統開展的旅游活動[5]。大力發展生態旅游,有助于調整和優化我國農村產業結構,推動傳統文化傳承與發展,提高鄉村居民收入水平,促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6-8]。已有的生態旅游資源評價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態旅游資源評價指標體系構建[9]、針對典型生態旅游資源類型的評價[10-12]、針對特定區域生態旅游資源的評價[13-14]3個方面。層次分析法和模糊綜合評價法是生態旅游資源評價的重要方法[15-18]。
雖然學者在生態旅游資源定量評價研究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是關于生態旅游資源的評價指標體系缺乏統一標準,針對特定區域的生態旅游資源定量分析中鮮有針對陜南地區的研究。
2020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秦嶺生態保護情況時指出:“保護好秦嶺生態環境,對確保中華民族長盛不衰、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遠的意義。”陜南包括漢中、安康、商洛3個地級市,北靠秦嶺,南倚巴山,境內有漢江、丹江、洛河等,其中漢江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核心水庫區,被譽為植物活化石的紅豆杉以及秦嶺四寶都生活在陜南地區。陜南處于關中—天水經濟區、成渝經濟區和漢江經濟區的交匯區域,西安、成都、重慶、武漢等地都是陜南旅游市場的潛在客源地。陜南利用獨有的旅游資源,通過多年的旅游資源開發,打造了一大批國家級旅游強縣、省級旅游強縣、省級旅游示范縣、省級旅游特色名鎮、省級旅游示范村等。
盡管陜南具有豐富的生態旅游資源,但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落后,生態保護意識不足[19]。因此,科學客觀的生態旅游資源評價有助于促進陜南生態旅游資源的合理有序開發。本研究在前述研究的基礎上,利用群組AHP-模糊綜合評價法對陜南地區的生態旅游資源進行綜合評價,以期為當地實現生態旅游可持續發展、協調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矛盾提供一定支撐。
1 群組AHP指標權重算法
傳統的層次分析法通常要進行一致性檢驗,往往要對專家判斷矩陣進行調整,這不僅會違背專家本身意愿,還可能導致指標權重偏離實際。為了最大程度地保留專家原始判斷矩陣的信息,本研究采用無須一致性檢驗且方便實際計算操作的指標權重算法。
設有n個評價指標R1,R2,…,Rn,專家采用1~9標度法提供n個指標的判斷矩陣A=(aij)n×n,基于一致性矩陣的性質akj=aki·aij,以專家原始判斷矩陣的任意一行元素為基礎構造新的一致性矩陣,一共構造出n個一致性矩陣,再對n個矩陣相對權重求平均值作為指標權重,具體算法如下:
(1)用判斷矩陣A的第k行構造新的一致性矩陣。
(2)將一致性矩陣A(k)的第i行所有元素相乘得到v(k)i=∏nj=1akjaki,i=1,2,…,n。
(3)計算v(k)i的n次方根μ(k)i=nv(k)i,i=1,2,…,n。
(4)計算A(k)特征向量的各個分量φ(k)i=μ(k)i∑ni=1μ(k)i,i=1,2,…,n,則一致性矩陣A(k)的特征向量為φ(k)=[φ(k)1,φ(k)2,…,φ(k)n],k=1,2,…,n。
(5)計算特征向量分量的平均值α(k)i=1n∑nk=1φ(k)i,i=1,2,…,n,得到某專家對n個元素的指標權重 α=(α1,α2,…,αn)。
假設m個專家分別給出判斷矩陣A1,A2,…,Am,按上述步驟計算每個判斷矩陣Al的指標權重α(l)=[α(l)1,α(l)2,…,α(l)n],其中l=1,2,…,m,然后計算權重向量的分量ω=∑ml=1α(l)im,其中i=1,2,…,n,則n個指標R1,R2,…,Rn的最終權重ω=(ω1,ω2,…,ωn)。
2 基于群組AHP-模糊綜合法的陜南生態旅游資源評價模型2.1 陜南生態旅游資源評價流程
基于群組AHP-模糊綜合法的陜南生態旅游資源評價的過程如下:首先選取評價指標構建生態旅游資源評價模型,然后采用群組AHP法計算指標權重,再以專家調查法和問卷調查為基礎,利用模糊綜合法確定評價指標隸屬度矩陣,對陜南生態旅游資源進行綜合評價(圖1)。
2.2 陜南生態旅游資源評價指標體系構建與指標權重
通過文獻查閱、專家咨詢和實地調研,依據客觀性、科學性、全面性、效益性原則[20],綜合GB/T 18972—2017《旅游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和相關研究成果,選取27項具有代表性的評價指標構建陜南生態旅游資源評價指標體系,分別是目標層(陜南生態旅游資源評價)、準則層(資源條件、開發條件、生態條件)、要素層和因子層。邀請相關專家按照1~9標度法對同一層中的指標進行兩兩比較,構造判斷矩陣,按照“1”節中所給群組AHP法確定評價指標的權重。陜南生態旅游資源評價指標體系與相應指標權重如圖2所示。
2.3 陜南生態旅游資源評價模型
本研究采用群組AHP-模糊綜合評價法建立陜南生態旅游資源評價模型。
步驟1:建立指標權重向量與模糊評價指標集,設目標層指標集U={A1,A2,A3},準則層指標集 A1={B1,B2},A2={B3,B4,B5},A3={B6,B7},要素層指標集B1={C1,C2,C3,C4},B2={C5,C6,C7,C8,C9},B3={C10,C11,C12},B4={C13,C14,C15,C16},B5={C17,C18,C19},B6={C20,C21,C22,C23,C24},B7={C25,C26,C27}。
步驟2:確定評價等級。將評價指標集劃分為5個等級,即評價集V={V1,V2,V3,V4,V5},評價集V的等級向量C=(100,80,60,40,20),評價集對應分值、評價等級與評價語如表1所示。
步驟3:確定評價指標隸屬度。邀請專家對評價指標按評價等級進行評價,根據隸屬度公式H=m/n計算評價指標的隸屬度,其中,H表示指標隸屬度,m表示指標屬于某個評價等級的頻數,n表示專家個數。本研究共邀請了12位相關領域的專家對27個指標進行評價,得到相應指標的隸屬度,隸屬度組成的向量是因子層各指標的模糊評價向量,如C1=(0.25,0.42,0.25,0.08,0)。
根據模糊評價得分計算公式Mn=Cn×CT計算因子層各指標模糊評價得分,其中Mn是因子層各指標模糊評價得分,Cn是因子層各指標模糊評價向量,n=1,2,…,27,T表示轉置。如觀賞價值C1的模糊評價得分為M1=C1×CT=0.25×100+0.42×80+0.25×60+0.08×40+0×20=77。
根據表1,陜南生態旅游資源的觀賞游憩價值評價等級為4級。其他指標以此類推,建立陜南生態旅游因子層模糊評價表,如表2所示。
3 陜南生態旅游資源模糊評價結果與分析
3.1 要素層模糊評價
根據模糊矩陣運算法則Bn=Wn×Rn計算要素層指標集模糊評價向量,其中Bn是要素層指標集Bn的模糊評價向量,Wn是要素層第n個指標集的權重向量,Rn(n=1,2,…,7)是對應的隸屬度矩陣,以要素層指標集B5={C17,C18,C19}為例,如“2.3”節步驟4得隸屬度矩陣R5。
由此可得B5的模糊評價向量B5=W5×R5=(0.022,0.121,0.464,0.358,0.036)。
根據模糊評價得分計算公式Kn=Bn×CT計算要素層各指標模糊評價得分,其中Kn是要素層各指標模糊評價得分,Bn是要素層各指標的模糊評價向量,n=1,2,…,7。如社會環境(B5)的模糊評價得分為K5=B5×CT=0.022×100+0.121×80+0.464×60+0.358×40+0.036×20=55。
根據表1,陜南生態旅游資源的社會環境評價等級為3級。其他指標以此類推,得到要素層模糊評價表,如表3所示。
3.3 目標層模糊評價
根據模糊矩陣運算法則U=W×R計算目標層指標集模糊評價向量,其中U是目標層指標集U的模糊評價向量W是目標層指標集的權重向量,W=(0.370,0.359,0.271),R是準則層模糊評價隸屬度矩陣,由此可得目標層模糊評價向量U=W×R=(0.134,0.289,0.359,0.195,0.034)。
根據模糊評價得分計算公式M=U×CT計算陜南生態旅游資源綜和評價得分
M=U×CT=0.134×100+0.289×80+0.359×60+0.195×40+0.034×20=67,
綜和評價得分介67于69~50,陜南生態旅游資源綜合評價等級為3級,屬于一般水平。
3.4 評價結果分析
從準則層模糊評價得分來看,生態條件>資源條件>開發條件,結果反映出陜南生態旅游資源具有一定的先天優勢,擁有豐富的生態旅游資源和良好的生態環境。從準則層對目標層的權重來看,開發條件權重為0.359,說明開發條件的改變對陜南生態旅游資源影響很大。盡管陜南生態旅游資源目前開發條件一般,但只要進行合理的規劃和建設,就能充分發揮其資源優勢和生態優勢。
從要素層模糊評價得分來看,生態環境得分最高(75),社會環境得分最低(55),而社會環境的權重為0.535,說明導致陜南生態旅游資源開發條件一般的主要原因在于社會環境。值得注意的是,影響開發條件的3個指標市場條件、旅游條件、社會環境都處于一般水平,說明陜南開發生態旅游資源的突破點依然是提高經濟、文化發展水平,打造高水平的旅游產業發展基礎。
從因子層模糊評價得分來看,除觀賞休憩價值、生態價值、空氣環境條件、水質環境條件、氣侯環境條件、生態保護政策等6個指標評價等級屬于4級外,其余指標均處于3級水平,尤其是經濟發展水平、文化發展水平和自然災害抵御能力得分較低。說明陜南除提高經濟文化發展水平外,還需增強自然災害抵御能力。
4 結論與建議
本研究從資源條件、開發條件、生態條件3個方面,以資源價值、資源特征、市場條件、旅游條件、社會環境、生態環境、生態保護為準則層,選取觀賞休憩價值等27各指標作為因子層,構建了陜南生態旅游資源評價模型,采用群組AHP法確定指標權重,運用模糊綜合評價法對陜南生態旅游資源進行模糊評價,結果表明,陜南生態旅游資源總體水平一般。
事實上,陜南地處秦巴山區,秦嶺是我國的中央水庫,是氣候宜人的天然氧吧,具有良好的觀賞休憩價值和生態價值,但也存在明顯不足之處:資源價值方面,陜南生態旅游資源潛在的科教文化藝術價值尚未被挖掘;資源特征方面,景區開發規模偏小,宣傳力度不足,知名度和影響力較小;市場條件方面,交通不夠發達,客源目標以省內游客為主,輻射面較小,游客吸引力不足;旅游條件方面,基礎設施有待完善,服務質量亟需提升;社會環境方面,陜南是我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經濟文化發展水平相對落后;生態環境方面,泥石流等自然災害頻發;生態保護方面,生態保護工程建設與污染治理刻不容緩。因此,根據陜南生態旅游資源評價結果,本著發展與保護并重的原則,對陜南生態旅游資源開發作如下建議:(1)推動綠色循環發展。陜南應當立足資源條件,推動綠色循環發展,加快構建富有陜南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培育壯大特色現代農業,加快推進工業轉型升級,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加強創新驅動、人才支撐和園區建設,努力推動陜南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2)注重科學合理規劃。邀請專家學者,科學合理地制定符合陜南特色的發展規劃,凸顯當地資源特色與生態特征,注重打造旅游品牌,增加知名度和影響力。(3)深入挖掘潛在價值。深入挖掘當地生態旅游資源的科學、文化、教育、藝術價值,因地制宜,提升陜南生態旅游資源的文化內涵,充分發揮陜南生態旅游資源的科教文化價值,促進文旅深度融合。(4)完善公共基礎設施。加強道路、住宿、衛生、信息等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旅游住宿環境,著力提升服務品質,滿足不同消費層次的游客需求。
參考文獻:
[1]Saaty T L.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planning,priority setting,resource allocationg[M]. New York:Mcgraw-Hill International Book Company,1980:18-95.
[2]許樹柏. 實用決策方法——層次分析法原理[M]. 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1988:1-25.
[3]汪培莊. 模糊集合論及其應用[M]. 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3:5-36.
[4]陳 昕,蘇貴影. 群組AHP法的一種改進[J]. 系統工程理論方法應用,1995,4(1):66-68.
[5]湯文穎,申珂瑜,黃菲雨. 生態文明建設與生態環境保護[M]. 北京:中國言實出版社,2019:65-92.
[6]顏廷利. 新時期我國鄉村旅游扶貧機制探討[J]. 農業經濟,2017,36(11):33-35.
[7]徐少癸,方世巧,甘永萍. 精準扶貧視角下陜西生態旅游可持續發展路徑研究[J]. 生態經濟,2019,35(5):140-145.
[8]金媛媛,王淑芳.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生態旅游產業與健康產業的融合發展研究[J]. 生態經濟,2020,36(1):138-143.
[9]周文麗. 生態旅游資源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及評價模型研究[J]. 西北林學院學報,2007,22(3):198-202.
[10]李繼東. 江門海洋生態旅游資源開發戰略初探[J]. 生態經濟,2015,35(5):111-114.
[11]李悅錚,牟方元,梁 娟. 濕地旅游資源評價指標體系構建與應用[J]. 經濟地理,2019,39(1):192-197.
[12]吳 俊,孫寶鼎. 小城鎮生態旅游資源評價模型構建[J]. 統計與決策,2019,35(10):63-66.
[13]李 瑩. 浙江省農業生態旅游資源評價指標體系構建[J]. 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8,39(11):178-182.
[14]張晉江. 山西省農業生態旅游資源評價研究[J]. 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9,40(12):276-282.
[15]仲 鑫. 基于AHP及模糊綜合評判的河西走廊地區旅游開發生態風險評價研究[D]. 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18:4-24.
[16]石 丹,包倍增. 基于AHP-模糊數學法的崇明島生態旅游開發潛力評價[J]. 桂林理工大學學報,2019,39(3):774-779.
[17]喬 鑰,吳靜激. 廣西農業生態旅游景點空間集聚性及其發展潛力評價[J]. 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20,40(2):261-266.
[18]魏燕萍,韓俊英,尤 剛,等. 基于AHP和模糊綜合評價的蘭州市休閑農業發展評價與分析[J]. 江蘇農業學報,2020,36(1):227-233.
[19]張曉敏. 陜南鄉村生態旅游發展的SWOT分析[J]. 安徽農業科學,2020,48(13):124-127.
[20]張 妍,陳 瑛,張 雁. 生態旅游資源評價指標體系研究——以陜西商洛市為例[J]. 陜西農業科學,2010,56(4):148-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