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琦
伴隨著素質教育的改革,目前定向運動是我國較為熱門的一項運動項目,這種運動不僅能夠有效鍛煉學生們的身體,還能夠培養學生們的集體競爭性。且娛樂性較強,非常符合當代小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對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以及體育核心素養也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學院校在開展定向運動時要樹立正確的體育教學思想,設置有效地校園定向運動的課程內容,促進校園定向運動的發展。校園定向運動是一項新型的體育運動項目,其集健身、趣味、競技、知識為一體,受到了廣大教師以及學生們的喜愛。但現階段,各教育階段對小學校園定向運動課程的開發與實踐尚處于一種初期探索的階段,定向運動的開展缺乏一定的持續性與靈活性。為新課程改革的全面實施,有效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本文就現階段小學校園定向運動課程的開發與實踐過程進行分析與探究,以推動小學校園定向運動的開展。
1 定向運動的基本概況
定向運動起源于瑞典,是由軍事體育項目演變而來,1886年“定向”這個詞語被廣泛使用,就是利用地圖與指南針等工具,越過一些少為認知的地帶。于20世紀北歐定向運動被作為一種體育項目進行開展,以當時一位名字為“吉蘭特”的童子軍領袖,本著對童子軍的野外生存技巧以及身體素質進行訓練的目的,開展的一項名字為“尋寶游戲”的活動。這項活動有效激發了參與者的參加興趣,此可以視為定向運動發展的雛形。定向運動的具體過程,就是由參與者利用地圖以及指南針等工具,通過較短的時間,到達地圖上所標記的實地檢查點的運動。通常進行定向運動的地點為城市公園、郊外以及森林,也可在校園中進行。標準的定向路線是由起點、中間路程以及終點來表示。小學校園定向運動是體育運動活動項目,此活動具有較為簡便的組織方法,不僅能夠讓學生了解地圖的用處,還能夠在活動過程中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培養其形成勇敢頑強的精神,提升學生的體力水平與智力水平,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
2 基于核心素養下小學校園定向運動課程的開發與實踐的策略
2.1 樹立正確教學觀念
國家教育部頒布的《關于深化體育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中》中明確規定:要充分發揮體育教育各自資源資源優勢,深化體教融合,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中小學校體育工作,為培養優秀青少年體育后備人才,為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全面發展做出貢獻。因此,基于核心素養的教育背景下,小學在開設校園定向運動課程時首先要明確教學思想,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以學生身體素質為基礎,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提高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并將校園定向運動作為鍛煉學生身體,增強學生體質的教學手段,在提高學生體質,培養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同時,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突出定向運動的健身性、趣味性以及實用性,以此有效激發學生的興趣,對學生的學習潛能進行挖掘。促使學生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自學能力的形成,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
2.2 確立合理教學目標
合理教學目標的確立,是校園定向運動開發與實踐的保障。只有具有明確教學目標的支持,定向運動才能夠有效開展,并充分發揮其具有的教育教學效果。在傳統的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多以學生對技能的掌握,以及學生的學習成績為重,并將其作為指標內容,不重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不注重學生的發展。基于此,小學校園定向運動在開發與實踐之前,學校及教師應確立以學生發展需求為基礎,以培養學生良好體質與素養的教學目標。使學生能夠產生積極主動參與定向運動的意識與行為,在運動過程中了解與體質健康有關的知識內容,并對基本的運動技能進行掌握。在教師的引導下樹立良好的安全意識,并養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以此在這種明確教學目標的指引之下,促使學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以及核心素養能夠得以有效的提升,對定向運動的開發與實踐也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2.3 創建良好教學情境
新時期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情境教學模式已經普遍運用于各學科的教學中,并且創設更多的為與學生緊密相關的生活情境。促進學生對情境中現實問題的理解,也能夠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促進學生觀察能力、創造能力與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形成與培養。但小學體育課程往往對受到一定的時間、空間與器材等的限制,創建實際問題應用情境具有一定的困難性,限制了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而校園定向運動場則能夠直接讓學生處于教學情境中,不僅能夠提供給學生對以學知識進行科學巧妙運用于實際生活的機會,還能夠增強學生對運動的重視。促進學生對運動深層意義的領悟,進而積極參與到其中,提高自身的身體素質以及綜合能力。
小學中的體育運動主要是通過讓小學生進行體育活動以及體育訓練,來鍛煉學生身體促進其健康的運動。定向運動會是一項具有一定趣味性、競技性、知識性的健身運動,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對發展學生的心肺勢能以及肌肉勢能都起到較好的幫助作用,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身體靈敏程度,對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十分有利。
(作者單位: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學溧水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