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俊 袁蒙
體育和美育是“以體育人、以美化人”推進“五育并舉”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的要求,是實現立德樹人、適應時代發展、促進社會進步加快人才培養的要求。而小學階段是體育、美育的奠基期和發展期。新時代下我國繼續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三教改革,大力推行提高教育質量的理念,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體育美育工作,是在新時代新階段我們必須完成必須得高分的考試。
涼山處于橫斷山區核心地帶,山高谷深,交通發展長期滯后,自然、歷史和社會因素相疊加,導致了教育的落后和貧困。2020年在抗擊疫情的戰爭中,涼山州在黨和國家以及社會的高度關注下,全面完成最后7個貧困縣摘帽、貧困村退出和貧困群眾脫貧任務。村村落落正上演著新時代的山鄉巨變,隨著大小涼山彝區教育扶貧提升工程“十年行動計劃”、“教育振興行動計劃”和“十五年免費教育計劃”的全面實施,涼山教育短板得以逐漸補齊。涼山州各地區城鄉間、學校間辦學軟件硬件等差距不斷縮小,逐步實現縣域均衡,全新的教學設備、嶄新的教室、奪目的操場、良好的新風貌迎面而來。
1 深化體育教育和美育教育改革修訂課標和教材
1.1 加強體育課程和教材體系建設
在學校課程的建設中應注重不同水平階段的課程銜接,將提升學生核心素養放在重要位置。開展適合幼兒身心特點的游戲活動應作為學前教育階段的主要內容,著重對幼兒進行體育興趣與愛好的培養,促進運動機能協調發展。中小學教育階段,把體育上升為“主科”,深化學校體育教育教學改革,修訂體育課標,根據涼山資源優勢開發少數民族特色傳統體育美育課程,創編彝族達體舞、摔跤等校本教材,制定了分層培養計劃,水平一低年級安排基本柔韌練習與游戲,水平二中年級學習基本技術動作,水平三五、六年級進行實戰摔跤、達體舞創編。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學校體育發展新局面。編制一個“一校一策”的學校教材發展規劃;打造一個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校園文化;編制一套學校管理制度;建立一套同步主題研修的校本研修制度;凝練一份同課異構的體育、美育課堂教學案例成果。
1.2 完善課程設置
藝術課程應作為學校美育課程的主體,選擇包括音樂、美術、書法、舞蹈、戲劇、戲曲、影視等適合本地區學生發展的課程。著力構建不同水平階段相銜接的美育課程體系,明確各級各類學校美育課程目標。學前教育階段培養幼兒擁有美好、善良心靈和懂得珍惜美好事物。而其他教育階段可打造“小學興趣化、初中多樣化、高中專項化”的課程改革建設方案。體育課不僅可以開設基礎課、專項課、活動課、選修課,還有體育傳媒、體育鑒賞、形體健美、運動康復等特色課程。教會學生發展一般技能、專項技能、提高身體素質,幫助學生拓展視野、學會尊重生命,為一生的幸福健康奠基。科學定位課程目標。
2 切實加強學校體育師資場地設施建設,改善辦學條件
學校體育美育的重要辦學條件依托學校的師資隊伍和場地器材,加大力度配齊中小學體育美育專業教師,未配齊的地區應每年劃出一定比例用于招聘體育藝術教師,如“人才引進”計劃、“歸雁計劃”和推進高水平退役運動員任職體育教師工作發揮專業優勢和教學經驗,助力體藝融合,圍繞學生全面發展素質教育、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統籌利用各類社會資源,動員全黨全社會、各部門各方面力量共同辦好體育與美育教育,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協同育人格局。
3 合力健全學校體育督導和評價體系
在學生評價、教師評價、教育督導評價等方面,要逐步健全學校體育美育督導評價體系。關注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穩步推進體育中考測試內容、方式和計分辦法改革和探索將藝術類科目納入中考改革試點,納入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錄取計分科目。引導學生加強日常體育鍛煉作為考試目的,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運動習慣。鼓勵學校、老師更重視日常教學的引導,強調學生上課表現、參加活動情況,探索增值評價,強調學生自身的進步、變化,與實施綜合素質評價相結合,提高學校評價公信力,不只是“唯結果論”。
綜上所述,學生時期正是身體素質和審美能力形成的關鍵時期,學校體育美育發展是幫助學生健康成長,培養學生強健體魄、學會審美意識、增強鍛煉能力和養成良好習慣,促進青少年的全面發展和綜合素質提升的有效途徑,加強和改進體育、美育教育,需要全社會來一場觀念革新,認識到體育、美育對于“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作用。
(作者單位:1.西昌民族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2.喜德縣城關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