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中原
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學校教育理念也隨著時代的前進而發生了質的變化,由關注學生文化成績的應試教育轉變到更關注學生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學校體育作為素質教育的一部分,其中包含的課余訓練和體育競賽,他們的發展狀況從側面反映了學校體育的發展狀況。作為一名農村初中體育教師,從本地和學校實際情況出發,對農村初中生的課余訓練和體育競賽進行分析,發現其特有的問題并解決。
1 農村初中課余訓練和運動競賽的功能
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人們對學校體育重視的提高,作為學校體育組成部分的課余訓練和體育競賽,其發揮的作用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其功能主要包括下面幾點:
(1)增強體質的功能。初中生正處于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課余訓練和體育競賽,能夠很好的發展初中生的心肺能力,促進初中生骨骼的生長發育和身體形態的良性成長,使初中生的體質良性、協調的提高。
(2)促進心理健康的功能。課余訓練和體育競賽,其過程中包含著堅韌不拔的意志力,一絲不茍的專注力,頑強拼搏的精神力,初中生參與課余訓練和運動競賽,在潛移默化中磨煉了心性意志,提升了個人正能量,并不知不覺中將這些正能量遷移到了生活的其他方面,促進了初中生的心理健康。
(3)提高社會適應力的功能。參與課余訓練和體育競賽,促進了初中生的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提高了初中生的自信心,踐行于實際生活中,提高了初中生適應社會的能力,同時,豐富了初中生的課余生活。
(4)豐富了農村初中生的課余生活。農村相比城市,物質相對貧乏,缺乏公園、商場等休閑娛樂場所,農村初中生的文化娛樂生活單調匱乏,而課余訓練可以很好的彌補農村初中生這方面的欠缺,寓教于樂,充實了他們的課余時間和精神生活。
2 農村初中生運動員選材的現狀
運動員選材是競技體育的開始,是挑選具有良好運動天賦及競技潛力的兒童少年或后備力量參加運動訓練的起始性工作。由于我校地處山區,經濟條件相對落后,由此導致的運動員選材的可選擇性與經濟條件較好地區的學生存在明顯的差距,主要表現在以下三點:
(1)農村初中生先天條件普遍一般。受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本地的飲食營養水平較城鎮、沿海地區存在明顯的差距,即使忽略農村父母與城鎮父母的身體素質差距和代際傳遞的差距,單從飲食營養水平的角度,農村初中生和城鎮初中生也存在較大差距。
(2)農村家庭外出務工人數較多,導致農村留守兒童數量龐大,家長缺乏對子女的家庭教育,這些留守兒童從小缺少親子間互動交流,缺少必要的家庭體育游戲,缺少一定的運動表象形成,導致農村初中生總體體育基礎水平普遍較低。
(3)經濟的發展,一些家庭條件較好的農村家長為了給子女創造更好的受教育機會,把子女送到城鎮學校或私立學校,造成農村相當一部分學生的流失。以我校為例,我校學生總數最少時不足600人,最多時不足1000人,每學年流失十幾人至幾十人不等,相較于其他農村初中上百名甚至幾百名學生的流失,已經算不多了。1000名學生的規模算是本地區規模較大的農村初中,而我區學校規模最大的初中學校學生數超過4500人,在運動員的選材上,拋開先天和后天的差距,選材基數的懸殊也是無法彌補的差距。
(4)家長對體育訓練的不重視甚至是敵視,是運動員選材又一攔路虎。素質教育強調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但因教育觀念的滯后,仍有相當一部分家長停留在應試教育的觀念中,他們并不支持子女參與體育訓練,認為課余體育訓練會影響子女的學習,從而反對乃至禁止子女參與體育訓練,這是初中生課余訓練選材的又一難題。
受這四個方面因素的制約,農村初中學校在運動員選材上就產生了掣肘。但農村初中生也具有城鎮初中生不具備的一些特質,這些特質在體育訓練中,成為不可或缺,甚至是制勝的因素,其特質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一是樸實無華,吃苦耐勞。山區學生普遍家庭條件一般,在農忙時需要幫助家庭參與農忙,在平時則需分擔家務。比如我校學生王桂花,兄弟姐妹四個,她在家排行老三,因媽媽離開,這個小女生放學后不僅要給妹妹洗衣服做飯,還要包攬家務,農忙時還得幫忙干活,因此而培養了她非一般吃苦耐勞的能力,在中長跑的訓練與競賽中,均體現出這樣的品質和意志力,取得了出類拔萃的成績。
二是更加專注和執著。精神生活的相對匱乏,使農村初中生避免了過多外界的干擾,更容易集中精神,投入到運動訓練中去;單調的課余生活,加深了他們對榮譽的重視程度,更加執著的追求浩空星稀中的光芒。
3 農村初中運動訓練和體育競賽的開展方式
初中生面臨著中考的壓力,在不影響學業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課余時間進行運動訓練,不拘泥于形式,不限制人群,學生自愿參訓,注重堅持和點滴積累,才能兼顧學業和訓練,在客觀條件制約下,為了實現最佳訓練效果,主要開展了以下幾種訓練和競賽形式:
(1)充分利用碎片式時間。每天上午、下午的陽光體育大課間,學生在完成集體活動后,仍有一部分時間可自由支配,在這段時間內,為有體育興趣的學生制定簡單的訓練計劃,一般是上午5-6圈的有氧跑,下午則是4-5圈的變速跑,以此訓練學生的一般耐力和最大速度,穿插著偶爾跑一次無氧耐力跑,如400米,或800米,或1500米,一點點的提高學生的體能水平。
(2)利用好體育課。初中生每周三節體育課,每節課45分鐘,在不影響學生運動技能學習的前提下,教練員可協調好體育教師,抽出至少一節體育課,可進行間歇跑、耐久跑或者專項技能練習等。
(3)充分利用本地地理優勢。農村鄉間小道多,空氣清新,可甄選路線組織學生越野跑或法特來特訓練。我校附近有一水庫名為小塔山水庫,水庫路平坦寬闊,有效訓練長度3500米,非常適合有氧跑步,路上分布著路燈,路燈間距50米,可進行間歇跑;水庫路坡下有2000米左右的平坦草地,可進行跑步抗阻訓練;水庫路區間有一子貢亭,亭下有一60米左右的坡道,非常適合上坡跑和下坡跑訓練。
(4)組建體育隊。建立學校體育梯隊,與家長和學生簽訂安全協議,利用寒暑假集中訓練,由專業體育教師擔任教練,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和體質特點,在一般訓練的基礎上為學生選擇適合的專項進行訓練。制定好有針對性訓練計劃,循序漸進的提高訓練量和訓練強度。
(5)每學期舉辦一次學校運動會,并創新加入運動員選拔項目。我校每學期舉辦一次學校運動會,在學校運動會上,創新加入班級集體1000米跑比賽。各年級男女生分別設置了A、B、C三個標準,既實現了全員參與,又達到了運動員選拔的目的。
4 農村初中運動訓練和體育競賽的發展策略
時代在發展,農村初中運動訓練和體育競賽的歷史車輪也在不斷前進,找到適合農村初中運動訓練和體育競賽的發展策略,在提高運動和比賽成績上可以事半功倍。
(1)國家經濟的發展創造了必要條件
相比二十一世紀初期,現在農村初中的體育場地及設施建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塑膠跑道,水泥籃球場,人工草皮足球場等,無一不彰顯了國家經濟水平的提高。雖然農村初中的體育場地在數量、規格、地面配備上與經濟較好地區的初中學校仍有差距,但質量上已差距不大,隨著時間的推移,此差距會逐漸縮小,甚至大有可能反超,畢竟,農村擁有更多可適用的土地。
(2)明確項目選擇的大方向
相比于經濟較好地區更容易出現身體天賦出眾的學生,農村初中天賦出眾的學生鳳毛麟角,因此,在項目選擇上多以耐力類項群如中長跑、競走等,快速力量類項群如跳高、三鐵等,前者憑借強大的進取心和堅韌不拔意志力,后者則憑借完美的技術,此二者通過后天的不斷磨練,形成的優勢都可以彌補身體天賦的不足。
(3)建立和制定多年訓練的組織和計劃
農村初中想要取得較高級別比賽的好成績,必須建立和制定多年訓練的組織和計劃。建立學校運動隊組織,制定多年訓練計劃、年度訓練計劃、周訓練計劃,不斷細化訓練內容和訓練目的,以此保證訓練的系統性、競爭性和延續性,進而在比賽前從容地選擇適合參加比賽的學生。臨時組隊、缺乏長期系統訓練無法在市級以上大賽中取得好的成績。
農村初中課余訓練和競賽雖然目前仍存在主觀與客觀的條件制約,但隨著時代的發展,思想的進步,相信這種差距會不斷縮小。在國家經濟政策和體育政策的支持下,只要我們堅持科學的訓練方法,腳踏實地的工作態度,扎實發展學校體育,我相信,農村初中課余訓練和競賽會變得越來越好。
(作者單位:江蘇省連云港市徐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