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兆
本文運用文獻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對排球課中常見傷病情況進行調查分析,發現學生運動損傷的部位主要集中在腰、肩、踝、膝關節、背部肌肉。通過分析出現傷病的主要總結出有針對性的預防措施原因,旨在避免和預防大學生在排球課中參與教學訓練受傷病的影響,為保證教學秩序和質量提供補充。
1 前言
高校開展體育選修課,旨在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養成終生體育、健康生活的理念,在這一過程中容易忽視的環節是,在體育課程學習與訓練開展過程中如何避免傷病的出現,為學生學習與訓練保駕護航。排球項目作為廣泛在高校開展的體育課程,有著較為鮮明的項目特點,雖然屬于隔網對抗類項目群體,但在通用規則的適用下,對參與排球學習和鍛煉的學生群體有著較高的身體素質的要求。因此在排球教學和訓練中,會有一些常見運動損傷出現,本文通過長期的調查分析,為排球選修課的教學與訓練過程減少運動損傷提供參考和建議。
2 研究方法
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調查法、訪談法、邏輯分析法對大學生排球選修課中出現運動損傷的情況進行調查,結合體育教育學,運動訓練學,體育心理學,體育保健學等專業學科的基礎知識分析出傷病原因及預防措施。
3 結果與討論
3.1 排球選修課中常見運動損傷的部位
據調查,在排球教學與訓練過程中,常見損傷有踝關節、肩關節、腰關節、膝關節、指關節和背部肌肉,這跟排球運動項目特性的高強度參與、保持較長時間的膝關節彎曲、需要利用屈膝完成跳躍、騰空后配合身體其他部位完成動作、手部直接與球接觸以及保持較高的關節穩定性有較強的聯系性。而運動損傷也多以閉合性軟組織損傷居多,其中關節扭傷、肌肉拉傷、指關節軟組織擦傷為主要類型。
3.2 排球教學中出現損傷的主要原因及預防措施
3.2.1 熱身結合項目特點具有針對性
通過調查發現,在排球教學訓練中,常見的損傷來自于人體的各個重要關節,分析問題的本身也需要與運動項目的特點做結合。因排球項目具有較高的運動強度,關節的屈伸保持存在較長的時間,加之常伴隨跳躍或準備跳躍的階段,那么在教學前的準備部分應對熱身進行針對性的設計。其中對人體各個關節進行緩慢熱身活動,并對肘關節、膝關節、指關節和背部肌肉進行靜力拉伸,或進行小幅度的超伸拉伸,以保持對各個關節的活動范圍。
3.2.2 加強課堂的組織管理
在一些偶然發生的運動損傷是出現在課堂內的嬉鬧、和碰撞,這也需要在遵循運動規律的情況下,重視課堂的組織紀律。學生較多的班級內,建議采用一些分層、分組的教學方法,以排球課為例,采用小組訓練法進行小規模的組織開展,以避免學生成群嬉鬧發生碰撞等導致運動損傷的發生。
3.2.3 技術動作進行規范強化
排球運動具有運動結構復雜化、多樣化等技術特點,其中不同的動作組合都有不同的動作結構變化和不同的動作方法。在日常教學和訓練中加強基礎技術動作的規范有助于形成較為穩定的動作結構,也能在學習過程中合理運用和呈現,能夠避免因技術動作不合理造成的損傷影響。也有研究表明,在接觸和面對新的運動項目時,學習者會伴隨神經活動的興奮和抑制過程不均衡,會直接影響到分化抑制的作用效果,導致反復訓練、重復訓練中無法較好的掌握技術動作要領,從而導致動作不規范,學習階段的動作不規范并不能直接表現在運動損傷方面,當伴隨不規范的技術動作投入到高強度的項目對抗中,就會形成造成運動損傷的影響因素。
3.2.4 提高運動后放松拉伸的重視程度
參與任何體育訓練后都應該有合理和科學的放松部分,在反觀課程設計和教案撰寫中發現,大量的體育選修課程重視的是課的內容與組織,常忽視遵循運動項目規律,針對性進行課后結束部分的設計。放松的主要原有也是來自于人體參與運動,肌肉進行有序交替收縮的過程,需要在此過程后,還原人體在運動前的肌肉狀態,避免乳酸的堆積造成身體酸痛乃至疲勞的直觀表現。排球項目的多個技術特點都有身體大量肌肉的參與形成,隨著課的內容和強度的不斷深入,機體受到訓練的干預后,得不到良好的循環釋放,也容易造成運動的損傷和肌肉強度下降造成的受傷。
4 結論
針對以上問題應采取適當的措施和辦法,盡可能避免和降低排球課中損傷的發生,因此我們要加強運動員的運動損傷的知識教育,增強傷病高發病部位的保護, 提高對運動損傷預防,根據個人情況合理安排運動強度與密度,做好準備活動的質量,完善技術動作,做好運動前的熱身和運動結束后的放松拉伸,從而降低課堂中出現運動損傷的概率,為廣大大學生參與排球選修課提供健康的有力保障。
(作者單位:新疆大學體育教學研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