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海洋局秦皇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站 楊雯,王眾,張勇,李微微
環渤海經濟區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點地區之一[1],2011年《河北沿海地區發展規劃》的實施,標志著河北沿海地區發展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作為河北省第一大工程,高強度、大規模的曹妃甸圍填海工程在帶來巨大社會和經濟效益的同時,也會對周邊海區水沙運動、灘槽演變、防洪納潮、防風抗浪以及生態環境等產生較大影響和干擾[2][3]。目前曹妃甸的大規模填海活動已基本停止,但隨著曹妃甸工業區進一步開發、建設,以及后期港口、石化等工業項目的運行,都可能對曹妃甸海域的環境造成持續影響。
因此,監測分析鄰近海域海水水質狀況并進行綜合評價,可以為闡明圍填海開發對海洋環境的影響提供合理有效的基礎資料,對于指導開發和管理近岸海域環境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4]。
2016年8月、2017年和2018年6月共對曹妃甸工業區臨近海域連續3年實施監測,共布設站位20個。調查站位如圖1所示。

圖1 調查站位示意圖
監測項目包括表層海水鹽度、石油類、溶解氧(DO)、化學需氧量(COD)、活性磷酸鹽(PO4-P)、硝酸鹽-氮(NO3-N)、亞硝酸鹽-氮(NO2-N)、氨氮(NH4-N)、葉綠素a。采樣及分析方法按照《海洋監測規范》[5]進行。
調查海域以《海水水質標準》[6]中一類海水水質標準為評價基準,采用單因子污染指數法與海水營養化指數(E值)和有機污染指數(A值)相結合的方式[7-10]。
海水富營養指數[11]采用下列公式計算:

式(1)中COD、DIN、DIP為海域水體中化學需氧量、無機氮、活性磷酸鹽實測濃度,單位均為mg/L。當E≥1時,表明海域水體呈現為富營養狀態,且E值愈大則富營養狀態愈嚴重[12]。
有機污染指數采用下列公式及有機污染分級[13-14]:

式(2)中COD、DIN、DIP、DO為海域水體中實測濃度(mg/L),COD0、DIN0、DIP0、DO0為第一類海水水質標準(mg/L)。海水的有機污染指數與對應污染程度級別見表1。

表1 海水有機污染評價分級[13]
2016-2018年調查海域表層水質調查評價結果見表2。各要素的監測結果顯示,鹽度平均值范圍為32.022-32.489;石油類平均值范圍為0.0186-0.0208mg/L;COD平均濃度值范圍為1.14-1.43mg/L;DIN(無機氮)平均濃度值范圍為0.0857-0.164mg/L;DIP(活性磷酸鹽)平均濃度值范圍為0.00433-0.0106mg/L;DO平均濃度值范圍為8.49-9.58mg/L;葉綠素a平均濃度值范圍為5.97-7.56μg/L。

表2 2016-2018年曹妃甸海域表層水質調查評價結果
從統計結果來看,2016-2018年石油類、COD、DO均符合第一類標準,表明調查海域沒有受到海洋石油污染,水體溶解氧充足,海洋生物生存環境良好,不易出現缺氧現象[15];COD含量值較低,表明調查海域調查期間受有機物污染不嚴重[10];2016年DIN超出第一類海水水質標準,超標率為25%,但符合第二類海水水質標準,滿足所在功能區要求的海水水質標準,2017和2018年均符合一類海水水質標準;2016和2018年DIP超出第一類海水水質標準,超標率分別為15%和10%,但符合第二類海水水質標準,滿足所在功能區要求的海水水質標準,2017年均符合第一類海水水質標準。調查海域表層水質狀況總體良好。
1.營養指數法
從2016-2018年曹妃甸臨近海域E值計算結果(表3)得知,E值平均值范圍為0.09-0.62。根據E值平均值的變化規律,2016-2018年調查海域總體上為貧營養狀態,2016年僅11、15號站位為富營養狀態。

表3 2016-2018年曹妃甸臨近海域營養指數評價結果
2.有機污染指數法
2016-2018調查海域有機污染指數統計結果(表4)表明,在調查期間該海域總體上受有機物污染的程度降低。除個別較為靠近工業區的站位外,整體海域的水質向好轉變。

表4 2016-2018年曹妃甸臨近海域表層水質有機污染評價指數統計表
(1)曹妃甸工業區臨近海域表層水質狀況良好,無機氮和活性磷酸鹽是主要的超標因子,超標部分雖超出第一類海水水質標準,但符合第二類海水水質標準,滿足所在功能區要求的海水水質。
(2)從E值和A值的統計結果來看,2016-2018年海水營養指數(E值)為0.09-0.62,有機污染指數(A值)為1.09-2.18,表明該海域水質較清潔,調查海域為貧營養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