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倩,胡亞偉,宋常吉,靳曉輝
1.黃河水利委員會黃河水利科學研究院;2.河南省農村水環境治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經過近年來的發展,我國經濟、工業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這并不能改變我國農業大國的本質。為了確保農作物的正常生長,保證北方缺水地區能夠正常用水,黨中央提出了南水北調戰略,各地政府也積極響應號召,因地制宜開展引黃工程。為確保用水健康,需對選擇水域的水質進行檢測。
黃河衛寧段、青石段隸屬于寧夏引黃灌溉區域,是我國四大古老灌溉區之一,已有兩千多年的灌溉歷史,素有‘塞上江南’之美譽。灌區涉及沙坡頭、青銅峽、銀古橋和石嘴山等地區。
寧夏引黃灌溉區是寧夏主要棉糧油生產基地,是全國十二個主要糧食產區之一,對我國的農業發展起著重要作用。青石段、衛寧段是寧夏引黃灌區水文最為繁復的地帶,也是最易進行引黃的區域。
本實驗小組于2019年6月、9月,在黃河衛寧段、青石段共設置8個采樣斷面,對水域內浮游及底棲動植物的種群結構和數量分布進行檢測,其具體分布為:沙坡頭壩下1、沙坡頭壩下2、青銅峽壩下1、青銅峽壩下2、銀古橋1、銀古橋2、石嘴山橋1、石嘴山橋2。
1.目標水域中浮游生物的采集
進行樣品采集時,要依據采集樣品的體型大小選擇最適合的采集工具。例如,使用25號浮游生物網采集小型浮游生物,使用13號生物網采集大型浮游生物。另外,要注意采集的深度和采集的手法,通常要在距表層0.5m處,以20~30cm/s的速度作“∞”形循回,緩慢拖動1至3min,或在水中沿表層托慮1.5~5.0m3水。
進行樣品定量的時候,要使用有機玻璃采集器在垂向上中下三層等量采集,其中進行浮游植物定量時共需選取3L水樣,進行浮游生物定量時共需選取10L水樣,然后將水樣進行混合、過濾,選取1L水樣裝瓶。
采集水樣后,要立即添加固定液,對水樣中的浮游動植物進行固定,保證其完整性。根據水樣中的浮游生物種類不同,要選取不同的固定液進行固定,常用的固定液有魯哥氏液、福爾馬林固定液等。固定完畢,將樣品帶回實驗室,靜置沉淀36~48h,用虹吸管小心抽調上清液至剩余20~25mL沉淀物,轉入30mL容量瓶中。
2.青石段、衛寧段水域中底棲生物的采集
選取具有代表性的河灘,劃定采樣區域,剔除其中的石塊,使用鑷子夾取采集區域中的底棲生物。若底質為砂或泥則用1/16m2和1/40m2改良彼德遜采泥器采集定量樣品,每個采樣點采集3個重復樣品,合為一個樣品分析。用40目分樣篩小心淘洗和篩取出各類標本,放入編號瓶中用5%福爾馬林固定。軟體動物的物種鑒定樣品用D形踢網進行采集。
1.青石段、衛寧段的浮游植物的相關生物特性的測定
通過顯微鏡觀察浮游植物的大小、形態,依據藻類分類標準確定樣品中的浮游植物的種屬,如有可能確定至種。
進行定量分析時,可參照《淡水浮游生物研究方法》等統計方法,精確統計到種的細胞數,然后依據文獻中的計算公式將其換算成每升含量。具體操作如下:將30mL容量瓶中的樣品液搖勻后,用定量吸管迅速準確吸取0.1mL水樣,注入0.1mL玻璃浮游生物計數框中(面積20×20mm2),蓋上蓋玻片,在10×40倍顯微鏡下觀察100個視野并計數,按照視野計數法,數量特別少時全片計數,每個樣品計數2片,取其平均值,每次計數結果與其平均值之差應不大于10%,否則增加計數次數。
浮游植物生物量的計算采用體積換算法,大多數浮游藻類的細胞形狀比較規則,可采用形狀相似的幾何體積公式來計算其體積。由于浮游植物大多懸浮于水中生活,其比重接近于所在水體的比重,即近于1,因此體積值可換算為重量值。形狀特殊的種類可分解為幾個部分測量,然后將結果相加,使用mg/L表示。
2.青石段、衛寧段浮游動物的相關生物特性的測定
浮游動物的計數主要分為原生動物、輪蟲和枝角類與橈足類的計數。其計數方式與浮游植物的統計方法相同,需要先確定細胞數,然后將其轉化為每升含量。
顯微鏡下檢測各類浮游動植物的種類、數量、大小,分別計算其密度、生物量。原生動物和輪蟲生物量的計算采用體積換算法。枝角類與橈足類生物量的計算采用測量不同種類的體長,用回歸方程式求解進行。
3.青石段、衛寧段底棲生物的相關生物特性的測定
于室內用解剖鏡和顯微鏡對底棲動物定性樣品進行物種分類鑒定。將所采樣品鑒定到屬或種,再分種逐一進行數量統計。樣品計數時,若標本損壞則只統計頭部。標本鑒定后計算,折算成每平方米的密度。用分析天平稱重,稱重前需將標本放到吸水紙上,吸去蟲體表面的水分,稱出每種的濕重量,再換算為以平方米為單位的種類密度及生物量。
1.青石段、衛寧段浮游生物多樣性
確定目標黃河水域中的浮游生物的多樣性,可使用相關轉換公式進行計算,具體方法為:

式中:H為多樣性系數,Ni代表第i種浮游生物的數量,N為浮游生物的總數量,S指物種數。
2.青石段、衛寧段浮游生物優勢種的確定
浮游生物的優勢種判定很簡單,根據浮游生物的出現頻率及個體數量進行判定,無需進行相關演算。
通過實驗檢測可知,在2019年6月,青石段、衛寧段水域中共含有浮游植物6門28種,主要為硅藻和綠藻。在2019年9月,目標黃河水域中共含有浮游植物5門27種,以硅藻、綠藻為主,偶見甲藻門、隱藻門藻類。(見表1、表2)

表1 6月浮游植物種類組成

表2 9月浮游植物種類組成
經過計算,發現青石段、衛寧段水域,在6月份浮游植物密度變化范圍為16.82-29.97×104個/L,生物量變化范圍為0.257-0.438mg/L。浮游植物的多樣性指數變化范圍是1.283-1.942,優勢種類主要為硅藻門,如小環藻、直鏈藻及等片藻等。(見表3、表4)

表3 6月浮游植物密度與生物量

表4 6月浮游植物多樣性指數與優勢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