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生物科技職業學院 尹利,李從軍,代紅衛,湯文浩
一般高等職業學校會同時招收生物技術類幾個方向的專業。以湖北生物科技職業學院為例,2020年同時招收了藥品生物技術、農業生物技術、食品生物技術三個方向,從招生人數看,農業生物技術專業人數最少。
雖然國家大力發展農業產業,農業行業高技能人才極度短缺,但是從招生情況可以看出,農業類專業在學生和家長中的認可度不高,城市來源的學生較少選擇農業類專業,農村來源的學生更不愿意再回到農村,因此導致農業類專業畢業生數量少,人才短缺的現象。
另一方面,因為生源少,開設農業生物技術專業的院校也不多,就湖北省而言,只有三所高職院校開設農業生物技術專業,因此,對于農業生物技術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實踐教學體系等方面的相關研究都很有限,因此,進行農業生物技術高職課程體系探索對于本專業發展有很大的價值。
農業生物技術專業包含“生物”和“農業”兩個方面,是生物技術在農業產業中的應用。而往往同時開設藥品生物技術和食品生物技術的高職院校,一方面因為農業方向的師資匱乏,另一方面為了保持課程教學安排的一致性,在人才培養目標設定和課程體系構建中更多地傾向“生物”技術,而忽略“農業”特色。
我校農業生物技術專業學生主要來源是中職涉農專業的學生,大部分學生都不是主動選擇本專業,因此,對于本專業認可度不高,專業興趣不濃,對未來的職業規劃也很迷茫。
通過充分專業調研,我校農業生物技術專業畢業生的主要就業崗位為農業生物產品生產操作、質量控制與檢驗、產品營銷等。
依據三大崗位群任職要求、國家職業資格標準以及糧農食品安全評價1+X職業資格等級證書要求,將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設定為:培養服務于湖北省及周邊地區現代農業產業需求,具有農業生物技術相關理論知識(環境保護、安全生產、菌種培養、產品工藝、工程設備結構及工作原理等)、生產實踐技能(發酵、產品提取、植物組織培養、食用菌生產技術、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質量管理等)、農業相關法律法規知識、產品營銷,懂農民、愛農業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課程體系設置的合理性直接關乎人才培養目標的達成度。本專業與武漢科前生物有限公司、湖北牧童藍莓有限公司、武漢農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共同研討本專業課程體系構建。從農業生物技術專業面向的三大崗位群(產品生產操作、質量控制與檢驗、產品營銷)出發,依據工作流程、崗位職業能力任職要求,整合典型工作任務,融入相關國家職業資格標準以及糧農食品安全評價1+X職業資格等級證書標準,設計農業生物技術專業崗位化課程體系(如表1所示)。

表1 農業生物技術專業課程體系
專業基礎課教師往往承擔多個專業的同一門基礎課,如《化學基礎》課程,我院有藥學、中藥加工生產、藥品生物技術、生物制藥技術和農業生物技術多個專業同時開設,任課教師在教授不同專業時,可能采用同一份課程標準和教案,甚至相同的教學案例,沒有考慮到專業特點,無法起到對后續專業核心課程的支撐作用。因此,要求專業基礎課教師針對農業生物技術專業,與后續專業課教師研討課程教學內容,達到基礎課服務于專業課的效果。
本專業部分課程之間也有交叉和重復的教學內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遇到同一知識點重復學習的現象,導致學習效率不高,損害學生積極性。如《微生物技術》課程和《發酵工程技術》課程關于菌株培養、發酵操作部分有交叉,通過教師多次教研討論,重新劃定教學范圍,明確在《微生物技術》課程中主要學習微生物的種類、菌株斜面和搖瓶培養等內容;而《發酵工程技術》課程主要學習發酵罐設備構造、維護、標準化操作以及典型農業生物產品生產工藝。
農業產業關系國計民生,加強本專業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德育教育,制定科學的課程思政教育方案,將思政教育融入育人全過程是課程體系構建中的重要環節。以《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課程為例,借助農產品中農藥殘留問題,激發學生的職業道德和社會責任感;通過土壤中重金屬含量檢測,讓學生認識到當前環境危機,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根植了環保觀念;原子吸收光譜儀的使用過程用到易燃氣體乙炔,讓學生提高安全意識,樹立安全觀念,敬畏生命;學習分析檢測技術不斷進步和優化,感受科學家的創新精神和拼搏努力,激發學生為社會主義建設奮斗的熱情。
針對學生對專業不了解、認可度低的問題,我們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借助入學初的專業教育,大力宣傳農業生物技術專業特色、國家對農業支持政策以及農業人才極度短缺現象,激發學生對專業的認可度。其次,每學期邀請往屆優秀畢業生為在校學生進行專題講座,使學生能真實感受并觸及未來就業崗位,增加學生的職業興趣。最后,校內專職職業規劃課程教師一對一為學生做職業規劃設計,動態了解學生就業意向,并為學生做職業引領和規劃。
通過對專業實踐設施的重新規劃設計,農業生物技術專業的實訓室根據功能定位分為微生物實訓室、植物細胞工程實訓室、生物發酵實訓室、產物分離提取實訓室、分析測試中心和虛擬仿真實訓中心等。重新規劃建設后的實訓室在功能上能夠上下銜接、在資源上能夠共用共享、在空間結構上能夠互聯互通。
本專業建設了《基因操作技術》《藥物制劑技術》《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技術》《發酵工程技術》四門課程的虛擬仿真操作平臺,并配備了啤酒發酵仿真軟件、青霉素發酵與提煉仿真軟件、大型分析儀器仿真軟件等。解決了大型儀器設備數量有限、價格昂貴、開機運行成本和維護成本都比較高造成的實訓開展困難,無法滿足學生需求的問題。
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無法通過一門或者兩門課程的學習而獲得,本專業嘗試從帶領學生參與企業創新項目和橫向課題研究入手,提高學生專業技能和科學素養,然后再參加創新創業大賽的方法來提高學生創新創業能力。
第三學期初,學生根據自己興趣,自愿報名參加“藍莓花青素含量快速檢測技術”“鐵皮石斛品質快速檢測技術”等企業技術合作研發項目中,在教師指導下,堅持采用日常輔導訓練學生基本功,定期到合作企業觀摩學習,專題講座開闊學生視野。學生創辦創新創業社團,組建了生物農業產品興趣小組,積極備賽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
通過多方面努力,目前已初見成效,學生參與的“鐵皮石斛品質快速檢測技術”技術開發項目在武漢得到了廣泛應用,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近兩年我校舉辦的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本專業學生“植物快繁”和“生科精釀”兩個賽項得到專家一致好評,取得可喜成績。
農業生物技術專業崗位化課程體系的構建遵循真實工作過程設計,按照典型工作任務開發課程,結合崗位任職標準、國家職業資格標準以及糧農食品安全評價1+X職業等級標準,同時融入了課程思政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使本專業學生的職業能力得到全面提升,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