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產生背景
人口老齡化已成為我國中長期發展的基本國情,由于生育率的下降和平均預期壽命的延長,我國將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并呈現出“速 度快、規模大、持續時間長、邊富邊老”等特征。 隨著城市化、工業化的快速推進,引發大規模人口流動,家庭趨于小型化,使得家庭照護功能逐漸弱化。很多家庭特別是上班族家庭對老年人、孕產婦、嬰幼兒、殘疾人、住院病人的照護既力不從心也不專業,壓力普遍增大,嚴重影響生活質量。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失能失智老人大約 4000萬,各類殘疾人總數達 8500萬,2015年后我國每年出生 1400萬~1700 萬人,需要為他們解決慢性病診療、康養調理、生活照料和慰藉陪護以及孕產婦嬰幼兒專業照護等問題。僅有生活照料單一技能的保姆和護工難以滿足當今社會對健康照護的需求,從業人員專業化水平較低、安全管理薄弱等問題突出。護理員職業處于邊緣化狀態、社會認同感低,流動性大。“找不到、不好找”和“不標準、不規范”成為健康照護領域面臨的主要痛點。巨大的需求與社會化健康照護供給的不足形成強對比,為了解決供需矛盾,滿足現實需要,健康照護師這一新職業應運而生。
二、職業定義和主要工作任務
職業定義:運用基本醫學護理知識與技能, 在家庭、醫院、社區等場所,為照護對象提供健康照護及生活照料的人員。
主要工作任務 :
1.觀察發現照護對象的常見健康問題及疾 病(危急)癥狀,提出相應預防、康復及照護措施,或提出送醫建議。
2.觀察發現照護對象的常見心理問題,提供簡單心理疏導及支持性照護措施。
3.照護老年人生活起居、清潔衛生、睡眠、日常活動,提供合理飲食及適宜活動,提供預防意外傷害安全照護,為臨終老人提供安寧療護措施。
4.照護孕產婦生活起居,根據個體身心特點,提供合理飲食、適當運動的健康生活照護,促進母乳喂養及產后康復。
5.照護嬰幼兒生活起居與活動,提供喂養、 排泄、洗浴、撫觸、睡眠、生長發育促進及心理 健康照護措施。
6.照護病患者生活起居、清潔衛生、日常活動,提供合理飲食、適當運動的健康生活照護,按醫囑督促、 協助照護對象按時服藥、治療。
7.為照護對象家庭提供整潔生活環境、合 理營養膳食及健康常識普及。
三、職業發展通道
健康照護師有以下職業價值。
對個人的價值:新的職業選擇,社會地位更高,職業榮譽感更強。掌握基本的醫學護理、健康教育、生活照料等知識技能,形成復合型人才競爭壁壘,具備健康照護服務管理中心的后臺支持系統,擁有良好的就業崗位推薦機會、薪資前景、職業上升通道。健康照護師將成為一種持續成長型、受人尊重和社會歡迎的新職業。
對企業的價值:健康照護師經過系統培訓,具備良好的醫療護理和生活照料技能,節約了機構的培訓費用,提升了照護服務水平,提升 健康照護人才職業美譽度,更好地滿足市場標準化、多樣化、差異化和個性化需求,解決照護機構人才短缺、招工難和流動性大的問題,提升機構競爭力和經濟效益。
對社會的價值:解決了“一老一小”等照護難題,健康照護服務管理中心可對健康照護師的服務進行有效監管,方便鑒別服務優劣,保障了服務水平。解決就業結構性矛盾,有效促進就業,提升從業人員收入水平,實現“一人就業全家脫貧”。健康照護師提供的居家、社區醫養結合的優質服務,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減少慢性病患者和康復治療人員頻繁入院現象,節約醫療資源,減輕醫保經費壓力和家庭支出。落實健康預防理念,提升人民健康生活水平,促進家庭和諧幸福。
四、未來市場需求
從服務群體角度分析市場需求。我國家庭平均規模逐漸小型化,傳統家庭照護方式難以為繼,大量老年人、孕產婦、嬰幼兒、殘疾人等群體,迫切需要社會化、專業化的照護服務。從人才供需矛盾分析市場需求。我國“一老一少”健康照護人員缺口大,成為千萬家庭痛點。養老、孕嬰、住院期間病人照護等領域普遍存在從業人員短缺、專業化水平偏低、服務質量不穩定、服務缺乏監管等問題,尚不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服務需求。從經濟及收入支撐分析市場需求。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人均GDP首次突破 1萬美元大關,已經達到中等偏上收入國家水平,居民消費將從生存型向發展型轉變,對健康的訴求更加凸顯。健康照護師這一新職業主要是面向老年人、孕產婦、嬰幼兒和病人,提供生活照料、預防保健、營養改善、康復護理、心理慰藉等服務,在市場上非常具有競爭力。對破解家政服務行業結構性矛盾,化解“有老有小”家庭健康照護難題帶來希望,必將成為新興熱門職業,市場需求量和從業數量將呈現井噴式增長。從服務群體、經濟收入支撐、人才供給現狀等角度來看,健康照護師市場需求巨大,發展前景廣闊。據有關預測數據,未來 5年我國健康照護師市場需求量在 500萬以上。
(來源:人社部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