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中






8月20日,中國銀聯聯合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商業銀行,在銀聯大廈舉辦“中國銀聯與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合作簽約儀式暨中國銀聯綠色低碳主題卡發布會”。
上海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程鵬,中國銀聯黨委書記、董事長邵伏軍,黨委副書記、總裁蔡劍波,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黨委書記、董事長周小全,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金融服務一部副主任陳勇,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董事長賴曉明,以及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郵儲銀行、光大銀行、招商銀行、浦發銀行、民生銀行、華夏銀行、興業銀行、北京銀行、上海銀行、浙商銀行與江蘇銀行等商業銀行相關負責人出席簽約和發布儀式。
一看:以卡為媒? 打造完善的綠色金融產品矩陣
“30·60”氣候戰略目標中,金融的作用雖然外化無形,卻發揮著巨大的內在價值。經濟全面綠色轉型和可持續發展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中國銀聯與各商業銀行通過豐富的消費場景依托各自的區位、資源優勢,長期深耕綠色金融領域,以卡為媒,緊抓“雙碳”機遇,陸續推出響應“雙碳”目標的綠色金融產品。
減排先鋒——綠色低碳主題卡。本次發布的綠色低碳主題卡覆蓋對公和對私兩大產品領域,包含企業版及個人版兩套卡產品體系,以銀行卡為紐帶,向企業和大眾傳播碳中和概念。
企業版銀聯綠色低碳主題卡主要包括綠色低碳主題商務卡、綠色低碳主題小微企業卡及綠色低碳主題鄉村振興卡,分別面向不同經營規模及類型的大型企業、小微企業、涉農企業發行。根據企業在銀聯系統的交易情況,銀聯將聯合商業銀行為其提供碳減排額購買等對公權益(圖1、表1)。
個人版銀聯綠色低碳主題卡構建了銀聯綠色低碳積分體系,結合持卡人在銀聯系統的綠色消費行為,如乘坐公交地鐵、“云閃付”繳費、共享單車騎行、高鐵出行、新能源車充電等,計算個人碳減排量,并配置相應權益,以娛樂互動和動態回饋的機制,引導用戶踐行綠色低碳生活(表2)。
破界寵兒——銀聯無界卡。作為中國銀聯聯合眾多商業銀行推出的數字銀行卡—“銀聯無界卡”,打破了傳統銀行卡的發卡模式界限、支付場景界限、金融服務的時間與空間界限,雖“無”勝“有”,響應“雙碳”目標。
二看:政策推進? 踐行“碳金融”創新綠色支付服務
8月17日,中國支付清算協會發布《支付清算行業推進綠色支付倡議書》,支付市場主體應主動把握碳達峰、碳中和機遇,創新綠色支付服務,倡導綠色低碳生活生產,創造性推動綠色發展。
而早在2016年,中國人民銀行等部門就制定發布了《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這是指導中國綠色金融發展的頂層設計文件。四年來,中國綠色金融政策框架不斷完善、綠色金融產品不斷豐富。截至今年6月,中國綠色信貸余額已逾11萬億元人民幣,位居世界第一。
深入探索綠色金融模式取得實效。作為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來說,本次與中國銀聯以及商業銀行攜手推出綠色低碳主題卡,是其在銀行卡產業的“首度跨界”,也是中國銀聯不斷深化與專業機構之間的合作,建設并擴大綠色金融“生態圈”,發揮綠色金融優勢,促進多元共治的環保格局,共同推動長三角地區產業綠色發展的具體落地。中國銀聯以卡為媒落實國家“雙碳”目標,與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續簽戰略協議,共同攜手助力我國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和“雙碳”愿景的實現。
三看:跨界聯合? 使命與共推動“碳普惠”體系落地
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建設并運維管理全國碳市場交易系統,在未來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中發揮重要作用,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已在7月16日正式上線交易。
秉持共同目標與使命,中國銀聯與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合作簽約,并聯合上海市生態局、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及各商業銀行,共同研發、跨界推出銀聯綠色低碳主題卡,進一步推動國內低碳生活觀念普及,以及“碳普惠”體系的落地。
四看:積極作為? 倡導低碳消費行為促進綠色轉型發展
一方面,是中國銀聯主動作為,積極貫徹落實中國人民銀行關于綠色低碳發展及服務好“雙碳”目標的要求,通過低碳產品的設計積極提高企業和公眾的減排意識。
另一方面,通過傳播碳中和概念,發揮金融在移動支付便民工程中拓展的眾多場景的優惠營銷,最終達到節能減排的目的。銀行業從產品、業務、政策等不同維度深入探索、創新推動低碳消費,通過豐富多元的消費場景,在為銀行自身帶來新的盈利點的同時,更是成為經濟主體綠色低碳發展的助推器。
再一方面,中國銀聯通過與不同行業的跨界合作,加大對綠色低碳型產業升級的支持,通過產品、業務、服務向持卡人傳導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更環保的低碳生活方式,提高大眾的綠色生態意識,促進銀行卡產業向綠色轉型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