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中

吹響科技賦能下數字化金融綜合合規服務號角
隨著智能終端的普及,用戶支付習慣的養成,移動支付生態也迅速成熟。在移動支付領域,互聯網金融公司的金融應用工具在攻城略地的同時,開始野蠻發展,從違規獲取用戶敏感信息,到自動生成霸王條款,再到行業圍攻壟斷,層出不窮的問題迫使監管層針對其展開“重拳出擊”。與此同時,銀行業認識到互聯網效應和金融創新結合的能量,不再遲疑,開啟了迄今為止最為重要的兩項轉型任務:戰略方向的數字化升級和業務端的零售轉型。前者破局的關鍵是科技互聯網,而后者的題眼則是流量。兩項轉型最終匯流到了一處—App。
如果說與互聯網金融公司應用之間是一場競賽的話,那么首先就要把“槍”擦亮再上“戰場”。
一是靈活運用互聯網經營思維,做到知己知彼。利用大數據等信息技術了解用戶喜好和使用習慣,從功能架構上融合社交互動元素的功能版塊,譬如優惠活動、話題PK、熱門資訊、游戲積分、直播互動等多種形式;從場景布局上聯動互聯網平臺助力流量增長,線下打通各類商戶受理場景。讓用戶手機里百家銀行App中的任一款都不僅是金融助手,更是生活助手,一碼掃付衣食住行娛。
二是運用多元化戰略疊加一體化戰略。多元化戰略包括通過App開發繳費、外賣、電影等城市服務、生活服務,理財產品、基金、保險等各種創新型金融服務,體現銀行產品和服務的多元化,滿足具有銀聯二維碼標準的移動支付各種場景下的支付需求。而一體化戰略則是通過App將銀行的各種產品和服務串聯起來,強化用戶使用體驗,增強用戶的黏性,增加銀行服務的價值。
可以說,銀行業的App已不再是單一的電子渠道,而是開放化的創新智能金融服務綜合平臺。
做好技術加持下銀聯二維碼統一標準安全支付服務沖鋒
無論是工商銀行月活破億,還是招商銀行兩個App用戶總數達到3.75億,窺一斑而知全豹,處一隅而觀全局,建立在銀行App上的數字化戰略都具有遠大的理想,而銀聯二維碼的統一標準、銀聯支付標記化的安全保障、銀聯二維碼統一受理標識這三個統一標準,為百家銀行App搭建了互聯互通的橋梁,讓支付服務滲透到生活中的各個場景,而不再是一家獨大的孤島。
第一個統一:聯通百家銀行App的二維碼支付統一標準—銀聯二維碼。銀聯二維碼是銀聯聯合成員機構推出的二維碼支付產品。使用銀聯二維碼可實現支付、轉賬以及取現等服務。持卡人只需要一臺普通的智能手機,通過出示銀聯二維碼或掃描二維碼,即可完成相關操作,免去刷卡消費、簽名等復雜流程,操作便捷、支付順暢。
第二個統一:支付標記化(Token)護衛持卡人移動支付安全。目前,在主流的百家銀行App首頁,能夠看到“掃一掃”和“二維碼支付”功能,通過主掃或被掃均能順暢完成多場景下的二維碼支付。而作為銀聯二維碼的護衛軍,在支付安全方面,Token是銀聯數字化支付服務的核心技術,通過生成多個替代銀行卡真實信息的“馬甲”,能夠保障持卡人實體卡在銀行App綁卡和后續交易過程中的安全。
第三個統一:豐富的線上線下受理場景中銀聯統一受理標識。銀行App二維碼支付作為具有銀聯二維碼統一標準的支付產品,實現了銀聯與各家銀行之間二維碼的互通互聯。而在豐富的受理場景中,在線下,可以看到眾多商戶收銀臺貼有銀聯統一受理標識,持卡人只要看到張貼有該標識的商戶,消費時均可通過主流的百家銀行App使用二維碼完成支付(圖1)。目前,在全球46個國家和地區超3000萬家商戶支持銀聯二維碼標準掃碼支付。
持卡人在使用銀行App二維碼支付時,一方面,體驗安全便捷的支付過程;另一方面,銀聯與銀行發揮出“銀聯移動支付標準+銀行特色營銷”的乘數效應,通過各家銀行App線上流量入口,為持卡人帶來“便捷支付,優惠倍享”的雙重禮遇。
結語
對于銀行來說。注重數字化轉型戰略,側重科技應用于場景,看重構建生態平臺,是后疫情時代銀行業發展的主旋律。當百家銀行通過其自有App集結發力重塑支付格局時,數字化轉型已然成為銀行與互聯網金融公司之間在支付領域的一場競賽,而作為銀行App中二維碼支付的統一標準,銀聯二維碼成為這場競賽中得心應手的裝備,它的內涵比手機屏幕后的金融科技更為深刻,它與產品、業務的互動也比其他標準更加緊密,它在支付領域中的戰略層次也更高,它助推銀行發展的格局在生態建設中也將有更多的可能。
對于用戶而言。百家主流銀行本身也會經常針對持有不同銀聯卡的持卡人、針對不同領域的消費場景、針對主題節日定期開展營銷活動。因此,一方面,持卡人和消費者可以在百家主流銀行App獲取優惠券、飯票等權益福利;另一方面,在餐飲、商超、零售、娛樂等豐富多元的日常消費場景中,消費者只要看到銀聯受理標識,就可以直接使用百家銀行App中的銀聯標準二維碼完成支付。相較于再打開一個互聯網金融公司的應用來說,使用銀行App一步到位體驗優惠權益,享受立減,用有Token技術保駕護航的銀聯標準二維碼完成支付,獲取積分完成消費閉環,支付體驗更加方便、快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