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朋
北京七彩蘭花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十九世紀照相機的出現,一些畫家開始思考寫實油畫存在價值,因此也誕生了許多抽象的繪畫形式:野獸主義、立體主義、抽象主義等。超寫實油畫這種極端寫實的繪畫形式也和相機針鋒相對的出現并抗衡。由于極端的模仿對象產生了照片般的效果,這種畫面是畫家單純的照片復制還是有畫家賦予情感的藝術表達,產生了爭議。針對“超寫實油畫是否屬于藝術創作”這個問題的分析,我們要從兩個方面來剖析:一是繪畫的過程,二是繪畫的結果。
我們都知道藝術包括音、體、美三個方面,而這三種形式里面繪畫是最吃虧的,因為無論我們是看一場演唱會還是觀看一場體育賽事,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整個活動的結果,還有活動的全過程,所以觀眾就能對活動有一個比較全面的評價。但是繪畫則不然,我們僅僅能看到的是‘繪畫的結果’。所以我們要分析:超寫實油是否屬于藝術創作,一定要深層的看一下繪畫背后的過程,在此我們會從以下4個部分來分析繪畫的過程:1、創作的立意選材2、造型3、色彩4、構圖。超寫實油畫的題材主要以人物和靜物為主,我會從國內這兩類題材的兩位領軍人物及其作品進行分析。一位是“人物題材”領軍人物之一的冷軍老師,另外一位是“靜物題材”領軍人物之一的李士進老師。
繪畫創作立意主要有兩個:一是記錄(事件、人物),二是表達思想、情感(用繪畫寓意畫家的思想、表達畫家的情緒、反映畫家的一種繪畫的風格或者形式)。我們看一幅作品有沒有創造性,往往看看它有沒有表達畫家思想。首先我們來看冷軍老師的《蒙娜麗莎》,大家應該對這幅作品很熟悉,我們都知道《蒙娜麗莎》最早的畫家是達芬奇。這樣我們也就不難知道冷軍老師想表達的是一個中國版的《蒙娜麗莎》。從這一點上來說,我們就不難推斷出冷軍老師,不是簡單的照片再現,更不是炫耀技巧,而是用這種超寫實的形式來提高畫面的表現力和大家的注意力。接下來我們來說一下李士進老師的作品《晨曦》,李士進老師喜歡畫靜物,因為靜物在表達畫家思想和情感上比人物更加含蓄,他最喜歡的畫家就是莫蘭迪,因為莫蘭迪擅長用瓶罐的高低遠近關系來表達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關系。李老師的作品也是如此,他是通過這些不被人重視的靜物利用它們高低和遠近的排序,來證明和表達那些不被人重視的“小人物”世界的存在。在這幅《晨曦》的作品里面,我們表面看到的是一超寫實的靜物,在這幅靜物的背后更是表達了他個人的一種情愫:那個角落里的檸檬就像一個小人物,而下面那本書就代表著激情和學習,而檸檬窩就像人的眼睛一樣在看著觀眾,就像在寓意一個小人物在那默默有激情的學習,與旁邊高大的罐產生一個鮮明的對比,雖然自己不高大不被重視,但是內心還是渴望著被發現,并用激情和學習的態度來證明自己的存在。因此李老師筆下那何曾是什么靜物,更像在為一類人訴說著心事。所以說無論是冷軍老師還是李士進老師,他們都是在借用超寫實的這種表現形式來抒發達著他們的一種觀念和思想,這何不是一種高級的創作。

圖1 冷軍 《蒙娜麗莎》

圖2 李士進 《晨曦》
當我走進美術館,總是看到一群人圍在冷軍老師的《蒙娜麗莎》作品前,有的人探著頭;有的人用眼睛緊貼著畫面;甚至還有人拿著放大鏡在那兒像是考古似的一點點的審查,最后長嘆一口氣:真厲害和照片一模一樣。孔子說過:“所信者目也,而目猶不可信”,意思是眼見的不一定是真實的。繪本是一種“造假”,在一張二維的畫面上表達三維的空間營造一種真實的假象。但我們要是冷靜思考一下:畫家的造型能力即使再高超也不可能和機器相比,如果我們把《蒙娜麗莎》放大到一定程度,我們還是可以看得出筆觸和一些不夠精準、虛化或者概括了的形體,但是在繪畫造型語言這些不是問題,反而恰恰是這些筆觸和概括虛化了的形體使畫面主體更突出、節奏更強化。造型語言不是面面俱到,而是突出主體的主觀處理。我們看《蒙娜麗莎》和《晨曦》它們在肌理的表達上和細節的取舍上都是著重在亮面區域豐富,暗面根據畫面的強弱關系概括提煉。這種為了畫面的美感,去對形體肌理節奏把控和對細節提煉的抽象造型行為,是機器能做不到的,也是照片里不具備的,這不正是畫家的一種審美高度的創作行為嗎?
我們都知道,現實世界里的色彩是雜亂的,而我們為了畫面里的色彩和諧和色相的統一,我們會主觀的去處理畫面的色彩關系。首先來看一下冷軍老師的《蒙娜麗莎》,我們很容易看得出她的衣服是一個明度低、色彩概括統一的褐灰色毛衣,而人物的臉部和手是一個明度比較高而且色彩比較豐富的肉色,而這樣就很容易把人物的面部和手給凸顯出來。而面部的頭發、眼睛等這些黑色塊的出現,使臉的黑白對比效果比手更加的強烈,從而拉開頭與手的節奏關系。所以說通過這些方式,畫家就可以牢牢的抓住觀眾的眼睛,更好的表達畫面的重點——蒙娜麗莎的微笑;我們再看一下,李士進老師的《晨曦》,灰色的背景以及黃灰色的木板,罐子和書在色彩上稍微豐富一些,而檸檬我們能明顯的感覺到是一個純度非常高的檸檬黃色,這樣我們自然而然的就會把所有的焦點放在這個檸檬上面。這兩幅作品為了使色調統一并且更好的表達情感,都主觀的處理成古典的暖色調。因此無論是在畫面色彩畫家的主觀安排上,還是在色調的主觀處理上。這種色彩的抽象審美的處理的手法,正是創作能力的重要體現。
構圖是我們一個畫家最容易體現這種創作能力的重要語言。因為一幅畫面里面它的背景的處理和主體物之間的安排會直接影響畫面的視覺效果和主題思想的表達。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冷軍老師的《蒙娜麗莎》:背景極其簡約的一個平面,這樣就會把觀眾所有注意力放在人物身上。人物面部、頭發以及毛衣的肌理,極其強烈的在簡約的背景里面凸顯出來;然后我們再看一下李士進老師的作品《晨曦》,長形的木板、圓柱形的罐子、方形的書本以及圓形的檸檬,利用這種幾何圖形來組合成一種具有形式美感的畫面形式,背景概括成一個簡單的墻面,給人一種莊嚴肅穆的高級感。藝術來源于現實,但是高于現實。這種構圖的抽象語言安排,并非是偶然的現實,而是畫家的一種審美素養的高度提煉。這種提煉的過程正是畫家在創作的過程。
從繪畫的結果上來看,超寫實油畫確實是一種具象表達的形式。它相比抽象派油畫而言使用了寫實手法;它相比古典油畫而言邊緣線處理更實一些、亮面肌理表達更深入一些;它相比表現主義油畫而言在筆觸上處理的更含蓄一些。一幅超寫實油畫不是為了畫成照片效果而畫,而是為了更具象的表達,呈現出了像照片一樣的效果;其次超寫實油畫在一些特殊情況下(如保留會隨時間失去的畫面或者放大觀察肉眼不容易觀察到的細節)會借鑒照片,但絕不是完全的復述照片。
繪畫的藝術表達形式是多元的(古典主義繪畫、表現主義繪畫、抽象主義繪畫……超寫實主義繪畫),每種形式之間不存在好壞、高低之分,由于每個人的喜歡風格不一樣的,偏向也就自然不同。如同有的人喜歡吃饅頭,有的人喜歡吃米飯,是吃饅頭好還是吃米飯好,是饅頭高級還是米飯高級,我們都知道因人而異,不存在高低之分。其實繪畫也是完全一樣的道理。首先我們要正確客觀辯證的看待每種繪畫形式,它們是時代的產物,畫家表達思想的一種表現形式;其次每種形式本身的作品之間是有高低之分,不是所有的超寫實作品都是會注意情感的表達,尤其超寫實畫家初期的作品會有炫技為主的成分,但是技巧達到一定程度之后,在造型上也會進行“去繁為簡”的藝術處理,在立意上也會更加注重情感的藝術表達。
綜上所述,一幅好的超寫實油畫作品,無論是從過程還是結果,它都不是簡單的一張圖片的具象再現,而是畫家為了更好的突出思想和情感,通過對構圖、色彩和造型的抽象的加工創作過程的結果產物。因此超寫實油畫也必然屬于藝術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