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延偉
一座座礦山告別滿目瘡痍穿上“綠裝”,昔日臟亂差的礦區綠意盎然、生機勃勃……領導和同事都說,禹州市石灰巖礦山能夠發生“脫胎換骨”般的變化,顏世雷功不可沒。
臨危受命挑重擔
2018年以來,禹州市委、市政府把全域礦山生態修復治理作為關乎人民福祉、關乎綠色永續發展的頭等大事來抓,禹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地質環境股則是具體承擔礦山生態修復治理督促指導工作的職能股室。經過組織慎重考慮,決定將市土地收購儲備中心主任顏世雷調任局地質環境股股長。當時不少朋友勸他,這可是個苦差事。當年,顏世雷42歲,曾獲許昌市“十大蓮城國土衛士”稱號,面對困難,他沒有絲毫猶豫,主動服從組織安排,義不容辭地挑起重擔。
從此,顏世雷的足跡踏遍全市露天礦山,將全部心血和汗水揮灑在了改變全市礦山地質環境面貌、再造山川秀美新禹州的漫漫征途上。
創新工作見成效
為在短時間內摸清全市礦山地質環境的“底子”,顏世雷帶領同事放棄“十一”假期,馬不停蹄地跑遍了全市47家露天礦山和104個廢棄礦(坑)點。人員和車輛走不到的地方,他建議市政府采用“無人機”航拍技術進行勘測……“底子”摸清了,緊接著就是出臺方案、設定修復標準、分解修復任務、明確責任單位、建立工作臺賬等,加班加點成了家常便飯。
禹州市礦山生態修復領導小組辦公室就設在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地質環境股。為確保生態修復進度和質量,顏世雷倡導建立了專項工作微信群,實行日報告、日通報、周排名制度。白天,他和同事一起深入相關鄉(鎮)督導檢查,對發現的問題現場指出并督促整改,絲毫不留情面;晚上,則具體統計各鄉(鎮)修復進度,以圖片+文字形式編發簡報,經審閱無誤后呈請領導簽發,忙完往往已是深夜。
截至2020年年底,全市共完成礦山生態修復面積2.9萬余畝,植樹329萬余棵,其中,廢棄礦坑(點)修復面積
0.49萬畝,植樹64萬余棵;持證礦山完成修復面積2.4萬余畝,植樹265萬余棵。23家企業通過省級“綠色礦山”驗收,2家礦山進入國家級“綠色礦山”名錄,礦區面貌煥然一新。
履職盡責顯擔當
2020年9月,禹州市政府成立礦產資源領域違法違規問題專項整治領導組,下設案件查處、礦權整合、稅費征收、責任追究、生態修復5個專班開展工作。顏世雷作為生態修復專班聯絡人,重新開啟了新一輪重復繁雜的工作:定方案、分任務、劃節點、跑礦山、抓督導、搞統計、發通報……10月6日凌晨,正和同事一起加班的顏世雷突然腹痛如絞,同事見狀趕緊撥打“120”急救電話。經醫生診斷,顏世雷患的是急性胰腺炎,致病原因則是過度勞累和無規律的飲食。
在住院治療期間,醫生建議顏世雷禁食,連續半月時間靠輸液維持必要的營養,人也迅速消瘦下來。可他人在醫院,心里卻惦記著工作,每天通過電話和同事溝通工作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研究解決推進工作的辦法和措施。好不容易挨到出院,他把醫生“休息、靜養、流食”的醫囑拋到腦后,迅速投入到了工作中,堅持要把住院耽誤的時間補出來。
2020年11月13日,全省“三山”整治暨執法監管現場會在禹州召開,看到與會領導和同志對禹州市生態修復工作成效給予高度評價,顏世雷疲憊的臉上這才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今年4月27日,中央第五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交辦案件線索涉及某央企禹州礦區生態修復歷史遺留問題。顏世雷作為總協調人,又義不容辭地沖在了礦區綜合整治和生態修復再提升工作的第一線。在近20天的時間里,他堅持吃住在一線,在3個鄉(鎮)的6個生態修復點之間來回奔波、巡回督導。在他的大力協調推動下,3個鄉(鎮)共完成覆土6.3萬立方米,回填26萬立方米,平整土地27.6萬平方米,植樹3.75萬棵,圓滿完成了整改任務。烈日把顏世雷的臉頰曬得黝黑起皮,山風把他的嘴唇吹裂出道道血口……妻子心疼得直掉淚,他卻說:“沒事,曬曬更健康。只要能把工作做好,苦點累點不算啥!”
對顏世雷來說,在平凡的崗位上履職盡責,為建設山川秀美、碧水藍天、生態宜居新禹州貢獻一己之力,是他不懈的追求。(作者單位:禹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