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依拉·賽比丁
【摘 要】在充分利用原有系統的基礎上,提出科學合理、可實施的規劃,滿足各區域發展用電的需要。
【關鍵詞】供配電網絡;電力負荷;開環運行;充電樁
經調查現狀資料,在充分利用原有系統的基礎上,提出科學合理、可實施的規劃,滿足各區域發展用電的需要,城區6kV線路均采用電纜敷設,6kV及以上供配電網絡達到“N-1”原則,供電質量達到國標要求。[1]
主要依據的國家標準、規范:
1、《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力法》(2015年4月24日)
2、《城市電力規劃規范》 GB/T 50293-2014
3、《城市電力網規劃設計導則》 Q/GDW 156-2006
4、《供配電系統設計規范》 GB 50052-2009
已建圍合區域,規劃紅線內建設控制用地變配電系統。
規劃范圍內電力負荷等級為二、三級,用電電壓0.38/0.22kV。
因規劃建筑面積已大致確定,根據本次規劃所提供的用地功能及相關控制指標,電力負荷預測采用單位建筑面積負荷指標法,指標參考《城市電力規劃規范》(GB/T 50293-2014),結合建設的現狀、發展前景及后續規劃,取中間偏上值。
擬建地塊總計算負荷為2836KW,電力負荷詳見表1和表2。
(一)電源現狀
該規劃區域現有電源來自1#110kV變電站引出的6kV線路1條(線路1)。供電線路導線截面為3xJKLGJY-95,供電能力為3900kW,最大運行負荷約為1850kW。
(二)北郊變電站
1#110kV變電站位于規劃區外東南側,該變電站電壓等級110/35/6kV,主變容量2×25MVA,最大負荷37.2MW。
該變電站主要負責城北部區域以及附近油田及一些工業設施供電;該變電站還作為就近兩個35kV變電站的工作電源。承擔著城區大部分負荷的供電任務,同時也是周圍油區的工作電源。
該變電站多回進出線,分別為110kV線路4條,35kV線路4條,以及2面備用出線柜。6kV出線為13條,無備用出線及備用出線柜位置。
(一)供電電源規劃
本次新增用電負荷位于已建6kV線路1供電范圍內,該線已滿載運行;故需由1#變電站新建兩路6kV電纜線路引至規劃區內,作為該區域的供電電源,該電纜線路同時也作為周邊負荷發展供電電源,已建6kV線路1隨規劃實施逐漸拆除。
(二)供電網規劃
1、區域內6kV配電線路均采用電纜沿綜合管廊敷設。6/0.4kV變電站主要采用組合式箱變,設環網接線方式,環兩端分別接入不同的主干線路中。
2、為降低城市配電網故障率,滿足“N-1”原則,規劃采用環網布置、開環運行的配電網絡,變電站之間均形成環網連接。線路適當位置設聯絡開關、分段器(一般2km左右一設)、引接開關和電纜分接箱,方便線路分斷和網絡聯結。主干線首、末端設環網開關,加強相鄰線路之間聯絡,手拉手接線,以便在計劃檢修或事故情況下轉移部分負荷,做到配電線路不過負荷或縮小停電范圍。電纜過路處預埋電纜排管、做電纜井,方便分支出線及干線電纜連接,過道路穿電纜鋼管埋設距離控制在250m左右。
3、居民用電的負荷等級為三級,根據本地供電部門的要求,住宅區采用放射式雙回路雙變壓器供電,且供電箱變采用手拉手環網供電。[2]
4、規劃區內新建住宅配建停車位需配置電動車充電樁(居住區停車位按1:1比例,服務設施區停車位按10:1比例),采用專用箱變供電;并設置相應的自控、通信、消防等系統。形成自動化及管理系統,實現站內設備的監視、保護、控制、管理和事故情況下的緊急處理。充電樁的相關信息宜通過專用通信網上傳至配點站終端,并由終端上傳至相關系統。
由于1#變電站現在滿負荷且無6kV開關柜擴建位置,因此 6kV電源無法引接,需建設單位與協調供電部門解決電源問題。
參考文獻:
[1]葉文中.新建住宅小區供電設計分析[J].低碳世界,2018,185(11):79-80.
[2]吳國奇.新建居住區供電方案優化及設備選擇探討[J].輕松學電腦,2019(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