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寶玨
摘? 要:我國社會發(fā)展進入新的歷史階段,對未來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培養(yǎng)要求也相應地有了更高、更嚴格的標準。作為未來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的主力軍,當代高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一直被廣泛關注。本文詳細闡釋了心理健康的相關概念和具體表現,對高職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特征、構成要素等方面進行闡述,揭示了積極心理品質對高職大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和心理健康的積極意義;探討了積極心理品質的具體養(yǎng)成方法:即從認知水平、情緒情感、意志品質三大方面提出了相應措施來培養(yǎng)高職大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
關鍵詞:新時代;高職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心理健康;培養(yǎng)方法
中圖分類號:G42?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1)29-0152-03
高職大學生是國家發(fā)展的主要建設型人才,對其心理健康教育和良好的心理品質培養(yǎng)始終得到黨和政府的高度關注。特別是2005年教育部下發(fā)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見》中指出:“培養(yǎng)高職大學生積極的心理品質是促進其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身心健康素質協(xié)調發(fā)展的關鍵因素。”[1]全國各高職院校以此為依據,為了增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實效,在預防高職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基礎上,在教育教學中注重發(fā)掘高職大學生的優(yōu)勢和美德,培養(yǎng)其過硬的心理品質,提升心理健康水平[2-3]。
一、積極心理品質內涵、特征及具體表現
(一)積極心理品質的內涵
心理品質是個體的本質特征,通過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特征兩個方面表現出來。心理過程由包括三個方面;即認知、情感和意志,個性心理特征是指一個人經常性的或穩(wěn)定的表現出來的心理特征,如一個人的性格、氣質等。對個體而言,心理品質是可以通過后天的不斷學習和積累而形成的,不同的個體、不同的成長環(huán)境、不同的教育經歷等,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后天心理品質的形成水平。因此,可以說心理品質是以個體的生物遺傳為基礎,在個體社會化的過程中形成的一種比較穩(wěn)定的心理特質,這種心理特質又通過個體的思維、行為等多個方面表現出來。高職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是特指其個體在先天生理發(fā)展中,受到后天社會化過程相互影響而形成的正面、積極、穩(wěn)定的心理特質,這些心理特質能夠使高職大學生擁有積極的認知、情緒、意志、社會適應能力等,幫助高職大學生有更多的獲得感、主觀幸福感和自我效能感[3]。
(二)積極心理品質的特征
研究發(fā)現,積極的心理品質具有以下四個特性:一是潛在性,積極的心理品質通常難以被發(fā)現和捕捉,需要教師在教育教學的互動過程中進行積極地發(fā)掘與肯定;二是穩(wěn)定性,這些心理品質是在后天環(huán)境的長期影響下形成的,不會因為外界因素的刺激而發(fā)生明顯的變化,對高職大學生的積極影響也具有長期性,會間接促成其優(yōu)秀品德的形成;三是創(chuàng)造性,這主要表現在積極心理品質可以激發(fā)大學生的潛能和創(chuàng)造力,使人思維活躍,善于學習和思考,擁有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tài);四是適應性:是一種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自身狀態(tài)與解決問題的方式的自我適應性體現。在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各種問題時,這四種特征的綜合作用,在同一種心理品質中,因為思維方式的差異和考慮因素的不同,每種特征的表現又各有側重[4]。
(三)積極心理品質的具體表現
當代高職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具體表現主要有四個方面:即積極的認知、積極的情緒、積極意志品質以及良好的能力[4]。積極的認知中包含著新時代高職大學生對自我、他人以及社會抱有的積極姿態(tài)。他們自信且勇于接受創(chuàng)新和挑戰(zhàn),堅信自己的努力和實力,具有很強的自我效能感,對自己有準確的判斷;高職大學生往往待人真誠、寬容,能夠客觀地評價他人,欣賞他人的閃光點并虛心學習,能獲得他人的認可,形成積極的人際關系;對待這個社會,高職大學生認同和熱愛自己的祖國,具有較高的道德感和社會責任感,對于熱點社會問題,如就業(yè)問題、養(yǎng)老問題,高職大學生能夠客觀公正地看待這些問題,并積極提高自身素質,不逃避、不抱怨,在嚴峻的社會現實中勇闖難關、勇?lián)熑?對于快速多變的現代社會,當代高職大學生展現出了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能夠在變化中完成角色的多重轉換,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他們對自我有深刻的認識,能在各種環(huán)境中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努力去實現自我超越,發(fā)揮自我價值[4]。
二、心理健康的內涵及其具體表現
當代高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既關乎其個人素質的全面發(fā)展、個人能力的有效施展,又與國家和社會的和諧發(fā)展、繁榮進步息息相關,越來越受到國家和社會各界人士的廣泛關注,教育部對各高職院校的要求中也明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基礎地位[1]。
心理健康在廣義上指的是一種心理狀態(tài),這是一種恒久地存在各個方面及活動過程中的良好或正常的狀態(tài)。心理健康的理想狀態(tài)是保持性格完美、智力正常、認知正確、情感適宜、意志合理、態(tài)度積極、行為恰當、適應良好的狀態(tài)。心理健康的內涵基礎是心理狀態(tài)與生理活動由內而外的和諧統(tǒng)一,體現為一種對生活環(huán)境、人際關系、情緒表達的適應性愉悅和交融性舒適。
心理健康的具體表現有以下幾點:
1. 有適度的安全感、自尊心,對自我成就的價值感體驗;
2. 能充分客觀地認識自我,對自己的能力有客觀的估計,適度地自我批評與反省;
3. 與現實生活有良好的接觸,理智、客觀地對待生活中遇到的打擊,不過度抱怨,也不過度幻想;
4. 具有完整和諧的人格,個人價值觀符合社會的標準;
5. 具有良好的人際關系,愛與被愛的能力,有個人獨立的見解和判斷是非的標準[5]。
三、積極心理品質對心理健康的意義
(一)促進健康生活,提高社會適應性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進步,人們對健康的關注度也逐步升高。當代健康觀所倡導的健康是指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三者的和諧統(tǒng)一。心理健康作為其中一部分,在現實生活中占據的地位也越來越重要。心理健康與身體健康密切相關:身體的健康狀態(tài)變化會對心理狀況產生影響,引起心理諸如認知、情緒等的相應改變。心理不健康也同樣會影響個體的身體健康狀態(tài),引發(fā)身體上一系列相應的反應。積極心理品質能夠克服和排解極端不良情緒,促進高職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發(fā)展;激發(fā)他們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提高他們對復雜多變的外在環(huán)境的應變能力,使他們在不同環(huán)境中都能夠腳踏實地地不斷努力,提高他們的社會適應性[5]。
(二)增添生活趣味,有效預防心理疾病
高職階段是高職大學生人格形成及發(fā)展的重要奠基時期,而且在這一階段,高職大學生的人生觀和世界觀的發(fā)展受到來自社會環(huán)境、家庭狀況及他人等各方面的壓力。這些重壓如果得不到及時有效的釋放,很容易使高職大學生覺得生活無趣,生命無常,進而產生各種心理問題。若這些心理問題無法得到科學有效的解決,就會誘發(fā)嚴重的心理疾病。積極心理品質就如同一個心靈的充電寶,當人們遇到打擊難以復原時,就會釋放人們存儲在其中的積極力量和潛能,幫助人們驅散霧靄,和自己和解,揭開生活的多面體,增添生活的無窮趣味。因此,積極的心理品質以其積極的力量與美德,將人從生活的迷霧中拉出,體味生活的趣味,這是對心理問題和心理疾病的有效預防和治療措施[6]。
四、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yǎng)途徑
(一)提高積極認知水平
積極地自我認識和自我悅納。高職大學生要培養(yǎng)自身積極的心理品質,就必須要樹立積極的自我認知,因為只有做到全面、客觀地認識自我,才能更好地認知周圍的人及客觀世界。高職大學生要進行積極的自我認識:根據自身的真實情況,對自己進行正確的定位、在認清自我的基礎上來制定合理的目標,更好地發(fā)展自己,培養(yǎng)自己良好的積極心理品質。認識自我的途徑可以是以他人為鏡子,利用他人對自己的評價來認識自己,促進自我意識的發(fā)展;也可以是在與他人做比較的過程中認識到自己的優(yōu)點和不足,發(fā)現自身問題,以他人為參照,積極地見賢思齊,改進自我。在自我認識的基礎之上,高職大學生要學會積極地自我悅納。所謂自我悅納,就是肯定自己的本來面目,也能勇敢地接受自己的不足,能夠接納真實的自我。對自己要正確認識、充滿信心,有自我滿足感和價值感,對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各種壓力和困難,能夠以積極的心態(tài)去面對,能夠有效排解各種不愉快地情緒體驗,樂觀自信,善于溝通,自我悅納然后被他人接納,更加有歸屬感。
(二)促進積極情緒體驗
培養(yǎng)積極心理品質的一條最有效的途徑是增進個體的積極情緒體驗。積極的情緒體驗不但可以使個體釋放由消極情緒所產生的心理緊張,保持機體的健康與活力,還能夠促進個體的思想發(fā)展。在生活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各種不良情緒,調節(jié)和宣泄不良情緒也是增進積極情緒體驗的一種方法。對于不良情緒,人們可以向親朋好友傾訴,合理宣泄:可以將注意力從不良情緒上轉移,用積極良好的情緒代替不良情緒,達到“樂以忘憂”的目的:還可以通過調節(jié)呼吸、想象、自我暗示等方法進行放松訓練,體育鍛煉對于調節(jié)不良情緒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過提高人的活動能力,提高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促進注意力和記憶力的增強,使人變得自信、樂觀和開朗;另外,個體看待問題的思維方式也影響人們的情緒體驗。高職大學生要有意地訓練自己使用積極地思維方式來看待問題,獲得更多的快樂、自信和希望。首先,要正視自己的過去,理解并接受不可改變的過去,和過去的自己握手言和;其次,要接納現在真實的自我,肯定自身的優(yōu)點,也承認自身的缺點,把握當下時機,努力讓自己開心;最后,要對未來充滿希望,用樂觀的態(tài)度對待生活;創(chuàng)設良好的情緒環(huán)境會使人們感到輕松愉悅。
(三)培養(yǎng)積極意志品質
意志品質是高職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內容之一。首先,針對部分學生承受挫折能力差的問題,教師要引導學生正確客觀地看待挫折,要認識到挫折的常態(tài)性,承認挫折的客觀存在,也要認識到挫折的雙重性,錘煉人的意志品質,使個體走向成熟;其次,要用激勵的方式來培養(yǎng)意志品質。對高職大學生來說,激勵的方式多樣,包括目標激勵、期望與賞識激勵、競爭激勵等。這些手段通過激發(fā)大學生的行為動機來提高和維持個體的意志水平,促使其意志品質培養(yǎng)過程中的正確方向不發(fā)生偏離,最終實現培養(yǎng)目標;實踐活動使鍛煉意志品質的最佳方式。個體實踐活動的所有過程都需要意志的參與,包括目標的確立、行動計劃的制定、行動方式的確定以及最后行動的制定執(zhí)行。意志品質正是通過在這一系列的活動過程中不斷培養(yǎng)出來的。
五、總結
我國進入了社會主義發(fā)展的新時代,國家和社會的發(fā)展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zhàn),對新時代的高職大學生也提出了新要求,積極穩(wěn)定的心理品質不但有利于提升高職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和心理健康水平,更有利于高職大學生發(fā)揮潛力,超越自我,在新的時代里書寫戰(zhàn)歌。高職院校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應該將心理健康教育結合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重視發(fā)掘高職大學生本身攜帶的、潛在的積極力量,抓住這些積極因素,引導和培養(yǎng)高職學生克服環(huán)境中的消極因素影響,形成積極的心理品質,進而促進高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幫助他們樹立健康穩(wěn)定的心理條件和積極向上的心理品質,實現高職學生個體的全面發(fā)展,成為新一代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的接班人。
參考文獻:
[1] 李巍巍. 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對高職高專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培養(yǎng)的作用[J]. 科教導刊-電子版(中旬),2019(07):57.
[2] 林士俊,周梅華. 高職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狀況調查及對策研究[J]. 中國特殊教育,2012(02):89-93.
[3] 吳潔芳,鄭暉,閆夢潔,等. 高職生積極心理品質的現狀調查與心理健康教育課的關系研究[J]. 科教導刊-電子版(上旬),2017(12):10-12.
[4] 曾榮俠. 高職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調查研究[J]. 遼寧經濟職業(yè)技術學院(遼寧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20(01):90-92+103.
[5] 金鑫. 高職院校學生主要積極心理品質現狀和對策研究[J]. 北方文學(中旬刊),2015(09):217.
[6] 劉鈺. 積極心理學視域下的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J]. 齊齊哈爾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9(01):27-28.
(薦稿人:陳穎,江蘇南通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副教授)
(責任編輯:鄒宇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