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艷
綿陽職業技術學院
白馬藏族是隸屬于藏族的,所以白馬藏族在文化和歷史上和藏族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但是同時,白馬藏族又有最為獨特的文化和民族魅力。早在上個世紀50年代,白馬藏族就已經被劃入了藏族民族,四川省綿陽市平武縣一帶的白馬藏族,所處地理位置屬于盆地地區,具有明顯的山地地貌特征,歷史上,為了可以幫助白馬藏族人民更好的生存下去,使得種族得以繁衍,于是選擇了此地——群山環繞的地方。雖然交通在不斷的發展,但是白馬藏族時至今日,它的交通仍然非常不便利。近年來,隨著我國對非物質文化的保護不斷的重視,再加上白馬藏族的旅游業開始發達后,我國白馬藏族的交通也是越來越發達。
并且隨著白馬藏族的旅游業日益旺盛,也吸引了很多的文人墨客、研究人員以及普通民眾去白馬藏族旅游,做學術研究等,其中白馬藏族的服飾就引發了學者們對于白馬藏族的關注,雖然白馬藏族隸屬于藏族,是藏族的一支分支,但是白馬藏族由于長期的自我延綿,直到上個世紀,由于地形的劃分,才使得白馬藏族被劃入藏族所在地區,因此,由于白馬藏族長期的野蠻生長,使得白馬藏族擁有無數的民族瑰寶,并且也凝結出了獨具藝術特色的文化瑰寶。當前,反觀白馬藏族的服飾和文化,都得到了史無前例的研究和文化的發揚,基于此,本文也根據白馬藏族的服飾為研究對象,進行分析和研究,具體如下。
“沙尕”帽是一個帶有白色荷葉邊的帽子,并且帽子的最頂部還有白色的公雞毛,這種帽子在白馬藏族,幾乎每個人,無論男女老少都會佩戴,但是帽子上的羽毛的數量卻是用來區分是否結婚的,同時這種帽子在白馬藏族具有吉祥如意的含義。
“沙尕”帽,這頂帽子在白馬藏族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傳說在吐魯番王朝時期,當他們和白馬藏族人們交戰之時,唐軍偷襲進入白馬藏族軍中,驚動了附近一帶的錦雞,由于錦雞的刺耳叫聲,也保住了藏族人們的生命,以此免受一次唐軍的突襲。因此,人們對于錦雞心懷感恩之意,認為錦雞是救他們種族于為難之時的幸運鳥,從此白馬藏族的帽子就必須黏上錦雞毛以表幸運和感恩。
百褶衣在白馬藏族女性服飾中最為常見,樣式獨特,由于他們的圖案普遍都是較為精美的,所以在韻味上也是充分彰顯著白馬藏族人民獨有的特色,特別是在袖口或領口地區,他們用了刺繡的手法,將大自然的元素融入進去,使服飾變得更為的精美和靈動,更加凸顯白馬藏族人民優秀的民族文化和靈活的手工藝技巧。
坎肩也是白馬藏族民族服飾中最為常見的一種樣式,雖然和其他的少數民族相比,這種坎肩在少數民族中十分的罕見,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對于白馬藏族來說,又是該民族獨具特色的重要服飾代表之一,這種坎肩通過七彩的紋路和圖案中的太陽、星星月亮等信息來表達白馬藏族人民對于大自然的崇敬和愛護之意,他們希望將大自然的神秘力量賦予給愛戴他們的白馬藏族人民,從而可以更好的抵御外敵,并且可以利用大自然的美麗光輝來給到白馬藏族人民以光的洗禮。當然這種坎肩在表達出白馬藏族人民對他的喜愛之情時,也是兼具保暖作用的。
番鞋與藏族有著顯而易見的關聯。番鞋的底色多為黑色或者白色,并用紅、黃、藍、綠等彩色紋樣進行裝飾,這種圖案多以米字的形式存在著,簡樸而又不失美觀,表達白馬藏族人民在生產方式上開始從原來的游牧民族逐漸的轉變為了現在的農耕文明,白馬藏族開始向大陸學習,學習大陸的水稻,學習大陸的農耕為民,也慢慢的將女性的繡花鞋的尖頭圓頭改成了實用的方頭,其大概的形狀和清朝時期女性的鞋子極為相似。
“魚骨”胸牌與“魚骨”發飾作為白馬藏族女性傳統服飾中的重要配飾,它在兼具美觀和裝飾作用的同時,又代表了白馬藏族人民對于魚的崇敬和喜愛之情,他們把魚骨做成胸牌,表達希望魚骨去守護該民族的安全,從側面映射了白馬藏族人民對于大自然的崇敬和敬畏的心理,也表現出了對于魚圖騰的崇拜意識。并且由此,也值得學者們深思:為什么白馬藏族對于魚具有如此高的崇敬心理。
在白馬藏族女性傳統服飾的裝飾中,古老的審美法則得到了較為全面的體現。這種體現主要集中于服飾的領口、袖口及腰帶的設計之中。
白馬藏族服飾工藝的最大特點在于純粹。雖然少數民族的服飾普遍在圖形和花樣上都是最為復雜的,但是白馬藏族在少數民族中,其圖案和樣式又是最為純粹的,它在很大程度上都兼具有少數民族獨特的魅力,但是又不失淳樸的民風民俗之感。特別是在腰身上,融合了少數民族獨有的特色加之以改良,從而創造出了白馬藏族人民的獨有特色。
“萬物有靈”是白馬藏族人民最真誠的信仰,因為白馬藏族人民從古至今生活的地區一直都比較地勢險要,并且為了生存下去,使得他們的生活、學習、娛樂都長年和大自然相伴,導致白馬藏族的人們對于大自然有著無與倫比的深厚感情,這在白馬藏族女性的服飾中較為突出表現,他們的袖口、領口等部位,都有著各種植物、動物的圖案,這也意味著他們對于大自然界中的動植物有著非常深厚的情感,并且他們非常喜歡用大自然的元素去裝扮自己的服飾,這也表現出該民族獨特的民族韻味。除此以外服飾坎肩背部也會進行裝飾,所采用的裝飾方法因人而異,但都具有強烈的裝飾感。紋樣與衣服的底色相互襯托,極具民族韻味。在袖子的其他部位還會用暗花進行裝飾,這一裝飾方法不與袖口鮮亮的紋樣產生沖突,十分低調且平衡,很好地襯托起了鮮艷的服飾色彩。具有美好寓意的植物紋樣是白馬藏族女性在袖口、領邊等部位進行裝飾時常選的紋樣。尤其是在坎肩紋樣的選擇上,由于坎肩具有極強的功能性,因而常常選擇抽象圖案。比如,太陽紋這類具有樸實性和自然性的特點的紋樣,其裝飾具有調整視覺感,使服飾整體統一的效果。在白馬藏族的文化體系之中,太陽神、水神、火神等自然神靈普遍存在,他們對自然界的一切物質都會賦予神靈的認知,因而對大自然充滿著崇拜和敬畏,而這樣的崇拜意象又在白馬藏族民族服飾的樣式、花紋和色彩的選擇上產生了深刻影響。[2]
吉祥紋樣、幾何紋樣、植物紋樣等是白馬藏族女性傳統服飾紋樣的幾個大類。筆者從文化心理特征的角度對這些紋樣進行分析,有以下結論:百褶衣這一白馬藏族女性傳統服飾的正面約有十厘米左右的方格,沿著正方形的中心點進行對稱分割,劃分出米字形的圖案,在其邊緣用小圓點進行裝飾。除此之外,幾何紋樣也頻繁使用到坎肩的背部,具有較強的抽象。其主要表現形式為以下兩種:將四個由正方形所分割形成的三角形的中間繡上花卉圖案或星星紋;或者在正方形內劃分多個正方圖形,又在每個正方圖形的內部用花卉圖案或太陽紋進行裝飾,并由內而外發散成為四個三角形,再用相同的圖案進行裝飾。而菱形紋樣與方格紋樣條紋等抽象化的幾何圖案普遍用于腰帶上。在整個白馬藏族女性傳統服飾體系之中,藏區最典型的植物格桑花紋也常常被使用到服飾之上,將植物進行符號化表現。事實上,傳統服飾紋樣的選擇并不是隨意的,它包含著多種文化特征,其主要內容為以下幾個方面:
如前文所說,白馬藏族信奉萬物有靈。在其整個信仰體系之中,“白馬老爺”作為總山神的角色而出現的,而總山神部落之下還有村寨神明:其中最為常見的是男神“塞斯恰格”、女神“塞斯章曼”。除此之外,還有代表自然的水神、火神等。總之,在整個白馬藏族的文化體系內,無時無刻都充滿著自然崇拜的特點,他們對大自然的敬仰和敬畏之情被符號化之后,普遍運用其服飾的裝飾之中。
白馬藏族具有獨特的色彩觀,其根本原因便在于他們對大自然的獨特理解。在白馬藏族的整個色彩體系之中,“春夏秋冬”四個季節分別由“紅黃綠藍”這四個顏色代表。這樣的色彩理念,可以在白馬藏族女性傳統服飾中得到鮮明的體現。還有彩虹這一自然現象,白馬藏族往往用白、紅、黃、綠等較為豐富的彩紋來進行象征。再比如,像圓形、米字形等抽象的幾何圖案也往往被運用到白馬族百褶衣的服飾圖案之中,其中圓形圖案表達著對月亮的崇拜,具有花好月圓的美好寓意,而米字形代表太陽光芒四射。除此之外,還有其他圖案,都各有各的特殊含義。白馬藏族人將自然進行抽象,將浪漫的思維活躍到紙上,全方面體現了人對自然的敬畏與崇敬。第二,動物崇拜。白馬藏族“沙尕”冒上往往會繡上白雞尾羽的樣式,并在特定情況下插上特定的羽毛,以此來代表極具匠心的設計和不同族群的辨識標志。而之所以會采用這樣的樣式,其原因便在于白馬藏族對“白雞”傳說的崇拜,而這便是對動物崇拜之情最典型的體現。所插的羽毛具體要求如下:男子選擇可以表達英雄、勇敢等特點白雞羽毛;而女子則選擇能夠表達溫柔美麗特點的軟長白雞羽毛;男子羽毛只插一根,而女子則插兩根。“沙尕”帽的佩戴不再是男性的專屬,女性也開始配戴這樣的帽子,帽子上所繡的圖案逐漸具有女性特點,裝飾性花卉紋樣不斷增多。在“池哥”儀式中,也充滿著白馬藏族人對雞的崇拜。
在早期先民群體中“魚”崇拜是非常普遍,且具有較大影響力。這一圖騰崇拜被白馬藏族普遍延續,其原因在于白馬藏族是氐族的后裔。以圓形“魚骨”牌和彩色珠串組合而成的“魚骨”牌發飾往往是中老年婦女纏繞在頭上的裝飾品。在綿陽市平武縣,白馬藏族的中老年婦女往往會以5個、7個或9個彩色珠串串起魚骨牌進行裝飾,其中胸牌多為3、4塊,并與百褶衣進搭配,使魚骨胸牌變得更加突出。在項圈部分,為了增添華麗的氣息,還會找海貝殼進行裝飾。
總之,白馬藏族女性服飾普遍體現著動物崇拜的特點,無論是魚骨胸牌、“沙尕”帽還是其他造型特征和服裝樣式,都是白馬藏族審美趣味和民族認同心理符號化的表象,彰顯白馬藏族的民族文化。
綜上所述,白馬藏族女性傳統服飾無論是在圖案、花式還是裝飾紋路上,白馬藏族女性服裝都有其獨特的魅力,并且同時無論是給本族人民還是給外來游客的心中,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加上現如今隨著我國對非物質文化的重視,白馬藏族的服飾就更加顯得珍貴了。加之少數人民的服飾在很大程度上還融合了宗教民俗文化,所以白馬藏族人民的服飾不僅具有美觀和幸運的作用,里面還包含民族的信仰,這在很多少數民族中都是非常稀缺和罕見的,所以從文化生態的視角切入,白馬藏族女性的服飾確實具有非常多的學術研究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