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璇
中央戲劇學院
當今我國社會發展形勢一派良好,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精神層面也有了更高的追求。越來越多的影視藝術作品充斥在人們的生活中,而在信息時代的背景下,各種新媒體不斷涌現,隨著新媒體的出現,影視劇文化藝術的影響迅速擴大。以新媒體為載體,它們擁有更豐富的傳播媒介,促進影視戲劇藝術的傳播和發展。但影視劇藝術在傳播過程中也呈現出新的特點和問題,為了更好地研究影視戲劇傳播的現代化和大眾化趨勢,促進影視戲劇傳播,有必要對這些問題和特點進行探討。
新媒體發展一片繁榮,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獲取信息與接收信息的方式,更加擴大了信息傳播的范圍與影響。在此背景下,影視戲劇的傳播量較小。而影視戲劇作為一種重要的思想情感表達藝術形式,需要觀眾通過觀看其全部內容來表達所傳達的思想。例如,人們可以通過各種短片觀看京劇藝術片段的內容,雖然這些零散的內容可以幫助人們了解京劇藝術的相關知識,但卻不能通過零散的內容來挖掘其表現的思想內涵。這種碎片化的內容傳播模式不能體現戲曲藝術的文化內涵,影響戲曲藝術的傳承,人們只能關注京劇藝術的外在形式,而很難真正了解其文化內涵。
在當今信息時代的背景下,社會生活節奏越來越快,越來越多的人利用零散的時間接收信息。在這種情況下,影視戲劇藝術為了擴大影響,加快傳播速度,影視戲劇的內容沒有得到足夠的深度拋光。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一套固有的模式,這種內在模式忽視了藝術作品的內涵,而為了追求“流量”與“熱度”走著相似的套路。例如,一些原創內容在短視頻軟件頂上“熱門”,在短時間內獲得了大量的關注度,也就引起一些不求內涵只求熱度的人們跟風效仿,生產出大批量內容雷同,形式單一的作品,這些內容逐漸失去內涵,只為博眼球,使藝術創作中非常重要的創造精神被磨滅,而公眾長期接受這種重復的內容,會導致人們滋生出對這類內容的厭煩心理和抗拒心理。不利于藝術的傳播和發展,也打擊了原創作者的創作積極性。
對于影視藝術傳播活動而言,在現代技術的影響下,藝術氛圍更加濃厚,產業特色更加成熟,研究影視藝術傳播活動的現代氛圍,有助于人們更好地理解藝術的進步。
網絡數字化技術的出現徹底顛覆了傳統的電影的制作,在傳統背景下,電影的制作更多地強調早期人工拍攝和現實生活中的場景仿真。后期的剪輯和制作僅僅單純地做一個拍攝圖像的提取和制作工作,但是隨著數字化技術和專業的特效設計技術的進步和發展,逐漸改變了這種制作方法,電影中圖像的獲取和視覺效果也被大幅度更新。其次,由于互聯網和數字技術的進步與發展,當前影視藝術的表現形式呈現出數字化趨勢。傳統的圖像制作方法,如電影,已經被數字化的表達方式所逐漸取代,傳統的投影播放和數碼投影儀的播放已經逐漸發展為全媒體放映,電影和數字化的替代也使電影的表達形式和方法得以改變和更新。影視藝術是通過造型和后期生產制作手段來提升其視覺效果,或者不斷更新其增益技術,呈現出一種與互聯網技術和數字化技術相融合的發展趨勢。
當今,隨著互聯網技術乃至虛擬現實技術的成熟應用,互聯網在影視藝術傳播過程中的特點越來越明顯。人們可以利用無線局域網技術和各種智能終端隨時隨地觀看影視節目,許多影視作品也選擇互聯網平臺作為首播平臺。網絡劇和網絡綜合節目的成熟發展,大量影視藝術作品在現象層面上的出現,是網絡時代的“新寵”,在影視藝術的傳播中,互聯網也成為公眾了解和交流藝術品的重要載體。相關影視作品也深受“網絡化”的影響,成為網絡時代的“衍生品”。
當今,隨著文化消費市場的日益成熟,影視藝術不僅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藝術表現方式,也是一種文化產品,影視藝術貫穿于影視制作之中。使藝術理念和審美內涵以合理的方式呈現給觀眾,從而激發觀眾的審美感知和精神啟蒙。工業化已經成為時代的一個重要特征,特別是市場化因素對影視藝術發展的影響,無論是從具體的情感表達還是文化觀念的闡釋都在不斷增強。在市場化理念的推動下,影視藝術傳播過程中的產業要素日益豐富。
對于影視藝術而言,它主要是在傳統戲劇作品或其他表演活動的處理之后出現的一種新的表現方式。與傳統藝術作品的歷史特征和內涵色彩相比,影視藝術具有娛樂色彩和人文內涵,特別是通過運用現代影視加工和制作技術,為了創造更具觀賞性和審美性的視覺審美效果,娛樂是藝術傳播的主要動力,是藝術傳播發展的生動闡釋,許多影視藝術作品都詮釋著娛樂的色彩。娛樂解讀是一種精神啟蒙和價值享受,并非完全以娛樂為基礎。對于藝術而言,文化內涵始終是藝術的價值所在。
在互聯網的影響下,整個影視藝術的傳播,其類型越來越豐富和多樣化,尤其是觀眾個性化的欣賞需求越來越成熟。它不再局限于城市情感或宮廷題材,各種影視作品層出不窮。此外,當前影視藝術作品在創作過程中,并沒有遵循單一的“劇本編劇”的固定范式,對小說進行改編,在藝術創作過程中,對熱點事件甚至現實等的適應已經成為影響藝術創作的重要來源,但我們也應該看到,影視作品的質量并不是統一衡量的,隨著創作主體的多樣化,影響著作品的藝術價值和質量。
影視劇和電影作品必須要有一定的藝術價值。通過對戲劇藝術作品本質的觀察和解讀,可以分析出一部作品中所有需要表現和表達的思想和情緒,提高觀眾對此作品的認識和感受能力,達到更好的宣傳教育和指導作用。通過提高影視劇和電影作品在社會上傳播信息的有效性,提高影視劇和電影作品在社會上的文化內涵、質量及其人文精神來感染受眾,使影視劇和電影作品能夠更好地宣傳和推廣到全世界。這將對觀眾產生一定的啟迪和促進作用,增強對觀眾的認同感,但目前為了迎合受眾群體的口味,影視劇作品局限于作品形式,內涵不夠深刻。
在大眾化的發展過程中,影視劇作品過分迎合觀眾需求,缺乏內涵和藝術性。影視戲劇作品的呈現具有一定的社會批判意義。通過影視戲劇作品的傳播,作品的內在思想和情感直接到達人們的心靈,與人們的思想和想法是一致的還是相反的。通過這種方式提高了作品的有效性,引起受眾群體的情感共鳴,反映某些社會現象,并發揮促使其思考的作用,從而達到作品傳播的高度。影視戲劇作品的廣泛傳播和展示,與當時我國的文化、經濟、政治、環境和現實中人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它們既具有必然的社會批評性,又能使人們對自己作品傳播的真實性進行深刻的反思。
文化傳播需要媒體、信息時代、互聯網、計算機和信息技術的融合。因此,媒介屬性的拓展對戲劇文化藝術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新媒體時代的信息內容是零散的,秦腔作為一門古老的藝術,在風格、內容和形式上都有著深刻的文化內涵。秦腔藝術傳播者逐漸弱化了對秦腔藝術內容的關注,把重點放在新媒體傳播秦腔藝術的“點擊次數”和“數據”上,將其作為一種商業利潤的手段。這一出發點違背了藝術生產的傳播規律,使秦腔藝術成為新媒體和大眾娛樂背景下的“奴隸”,甚至秦腔藝術的笑話也使秦腔藝術得以普及。戲曲作品所蘊含的傳統文化內涵難以保存,影視劇也無法展現出精神內涵?;谶@些問題和現狀,探討影視劇藝術傳播的現代化和大眾化趨勢,更好地利用新媒體,利用其傳播和媒介優勢,實現傳統文化藝術的傳播,使影視戲劇藝術呈現出更深刻的文化內涵。
對于觀眾來說,影視戲劇藝術的接收不僅僅集中在影視戲劇藝術表現的內容上,也會受到明星效應的影響,明星是服務于影視劇藝術內容的制片人之一,有了這樣正確的認識,就可以更好地關注影視劇藝術本身。明星本身就是優秀影視戲劇藝術的傳承者,所以在時間沉淀之后,在當前秦劇戲劇傳播的大背景下,有必要借助明星來擴大影響。而明星也必須弱化自身的明星效應,強調秦腔藝術自身,以利用明星效應逐步促進秦腔戲劇藝術的發展,從而促進影視戲劇藝術的發展。
主旋律推進電影是當代中國文化生產中的一種獨特現象,對弘揚時代精神、突出核心價值觀、傳遞積極能量具有積極作用,制作能使主旋律前進的電影是一項挑戰。一方面要對電影藝術負責,另一方面要對市場、社會和民族文化負責,在電影敘事空間中,不僅要注重市場,更要注重文化。充分利用影視作品特殊的社會主義教育職能,積極推動其創造性,并通過更加寬泛的社會眼光和人文精神表達其藝術形式。中華民族寶藏的豐富文化積累始終伴隨著民族向上進步的不竭動力,在這個特定的歷史階段,所走過的艱辛道路,其中關于人性,關于理想,關于奮斗的傳奇故事,蕩氣回腸。這些作品需要影視工作者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對那些具有強烈民族主義內涵的創造性作品進行深刻的探討,對于提升其作品的歷史人文價值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影視戲劇創造力產品的開發和制作日益多樣化,滿足了當今世界各國人們對影視戲劇創造力產品的各種需要,徹底地顛覆過去影視戲劇創造力產品的新時代。不管是對影視劇電子作品的創造和制作歷史過程,還是對于大熒幕的最后一種呈現方式,數字技術的廣泛運用都推動了我國影視戲劇藝術的現代化。而自影視作品從無聲到有聲,黑白到彩色,數字技術一直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是發展到現今并不能完全滿足所有群眾的口味,特別是在當前,許多電影與藝術作品都更加追求對社會形態的真實反映,而一味地利用先進技術迎合觀眾審美,沒有充分地發揮它們自己應有的效果。在我國影視戲劇藝術傳播的現代化和大眾化的過程中,應當更加注重對作品的人文屬性及對社會評價的功能,運用數字技術及其視覺美學給人們帶來更加優越的觀賞感受。這也利于提高影視戲劇作品質量,促進我國影視戲劇作品的可持續發展。
綜上所述,影視劇本身屬于大眾文化,大眾文化本身包含著消費的內涵。大眾文化的目標是滿足受眾的需求,提高受眾的關注度,從而獲得商業價值,因此,在影視戲劇傳播中,應協調大眾傳播方式和商業傳播方式,有效利用現代技術,促進作品的發展和傳承,進而促進我國影視戲劇藝術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