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
景德鎮陶瓷大學陶瓷美術學院
堅持文化自信,要以人民為中心。藝術來源于生活,而藝術又高于生活,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理念,從文化自信出發,樹立“為人民創作”、藝術來源于人民的創作理念。本文以高校藝術專業《油畫肖像》課程為例,構建當今高校藝術教育課程教學改革新路徑,改革教學組織方式,使藝術創作知識傳播的內涵更豐富,與實際教學實踐結合更緊密,提高高校藝術教育的質量,培養更多能為人民創作的優秀人才。
2014年10月15日,總書記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在會上習總書記提出當代文藝的使命是以人民為中心,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在當前,高校藝術教育要堅持合理把握“為人民創作”與高校美術創作的融會貫通原則,從文化自信出發,始終樹立“為人民創作”、藝術來源于人民的教學理念和創作理念,重新構建高校藝術課堂的教學改革。要合理整合資源,首先就要將高校美術創作教育始于人民,為人民。一切歷史的變革,都是從生產工具推動思維方式轉變開始的,高校藝術教育要立足于培養具有對國家、社會、人類有貢獻的創作思想,從教學的培養目標、畢業要求、課程體系設置、實踐項目設置、教學過程組織、評價反饋等各個方面進行全面改革。
另外,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藝術資源的關注和研究,在我國目前高等教育美術創作教學改革中應引起重視,并得到積極踐行。只有積極發掘、利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豐富的藝術資源和文化資源,用來豐富美術創作的教學內容,改變藝術專業學生進行藝術創作學習的方法,才能真正提高學生藝術創作的實踐能力,并且對于高校美術創作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和特色形成,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
《油畫肖像》是高校本科油畫專業學生所要完成的一門專業核心課程。本課程是油畫人物課的基礎課程,是畫好人物油畫所要解決的首要課題。通過油畫創作的課堂教學,教師從油畫創作資源、創作材料、創作技巧、創作示范、創作實踐等每一個步驟進行講解,使學生進一步熟悉油畫材料技法,全面細致地掌握油畫的語言特點,并為以后的人物油畫創作、油畫寫生和獨立創作打下堅實的基礎。《油畫肖像》課堂教學的內容包含實踐環節與課堂練習,要求學生了解肖像油畫的歷史與現狀,以及著名肖像油畫作品的賞析。從了解頭像的形體結構、頭像的色彩規律、油畫頭像作畫的一般步驟與方法、室內人物頭像的色彩特點與外光下的光色變化規律,進行人物頭像作品的臨摹與創作。
無論是高等院校專業學生還是社會大眾,皆可通過本課程的學習,系統地了解并掌握油畫肖像寫生的基本步驟與繪畫方式。《油畫肖像》課程重點是通過各位專業老師的寫生示范,向學生們展示不同的繪畫風格與技法,加強學生們的直觀感受與創作體驗。在學習這門課程之時,要盡可能地熟練掌握油畫的各類媒介與材料工具,同時也使得學生感知油畫藝術語言的魅力與精髓所在。通過油畫藝術理論及實踐的學習,使學生體會到繪畫藝術的審美,并具備獨立寫生的能力,為學生今后的藝術發展道路打下良好的基礎。例如景德鎮陶瓷大學的油畫專業,經過筆者團隊的教學努力,在2020年,《油畫肖像》課程獲批景德鎮陶瓷大學首批精品視頻公開課建設;同年,《油畫肖像》課程獲評江西省一流本科課程。油畫專業的學生們經過努力學習和實踐創作,也取得了很大的進步。景德鎮陶瓷大學經常舉辦各種師生作品展覽、主題作品展覽,為學生提供了很多展示的機會和平臺。筆者認為繪畫藝術是最能直觀表達內心感受的藝術形式,學生們的作品整體上完成度高,有深度,有思考。例如近期很多學生在作品上表達出關于突發事件的感受,這類作品是具有一定時代特性的語言的作品,也是油畫藝術天然的時代使命。
《油畫肖像》課程的教學內容主要細分為七個部分,分別是油畫頭像寫生理論及肖像畫介紹及作品賞析、單色油畫肖像寫生、男青年肖像寫生、女青年肖像寫生、老年肖像寫生、外光肖像寫生、油畫肖像臨摹或創作。教學要求作品構圖完整,具有一定的形式美感,色彩關系明確,色調統一、和諧。能夠較好地進行頭像形體結構塑造,五官刻畫較到位,能夠較為生動地傳達出人物的氣質和神韻,作品具有一定的表現意識和個性化語言。能夠較好地使用油畫材質和掌握工具性能,作品的油畫語言得到一定的體現。
在課程教學實踐過程中,圍繞這一理念,鼓勵學生在對藝術創造的追求中,去學習自己所需要的基本功和方法論。構建以“創作實踐”為主線,以“基礎訓練”、“油畫語言”為支撐的三體系課程。教學中所有課程都圍繞“創作課”核心展開,創作實踐成為整個教學的主體。“基礎訓練”課程主要圍繞創作課程設置的目標和內容,為創作提供能力支持和保障;“油畫語言”課程則選擇不同藝術語言形式進行油畫訓練和創作嘗試;“創作實踐”課程包含創作基礎、創作理論、綜合創作、畢業創作等,以循序漸進的層次設計貫穿整個培養計劃,始終起到對“基礎訓練”和“油畫語言”課程的引領作用。
在人才培養和專業教學中,要重視學生的能力培養。這一培養,既包含對于學生進行專業能力的培養,又要求在教學中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和藝術素養。新時代對于人才的培養,是集“科學精神、人文素養、藝術創新、技術能力”,缺一不可。[1]新的高等教育培養要求對于人才的培養,是創新與實踐相結合,專業與素養相統一的。創新能力是引領,實踐能力是基礎。這就對于高校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對于教學內容與課程配置、課程體系與培養目標,必須保持一致性,切實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文藝作品是通過感性的審美,可以描摹、裝扮出更有色彩、更有韻味的生活。文藝作品對于人民精神生活、文化素質的提升能夠起到重要作用。[2]培養學生的藝術責任感和使命感,是高等藝術教育的主要任務。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通過開展主題成果展的形式,如建黨愛國主題、抗震救災主題、抗疫防疫主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不忘初心主題等作品展。
在《油畫肖像》課程的實際教學中,要求學生掌握油畫肌理、筆觸、形體塑造和色彩表現的關系,以及對人物神韻和個人藝術意趣傳達的作用。鼓勵以藝術創作的形式傳承傳播優秀傳統文化,切實培養和提升學生的文化使命感和責任感,使我們在發展實踐中得到鍛煉和提升,不斷積聚創新靈感,服務于國家和人民。
人民是文藝創作珍貴的礦藏,為文藝工作者提供著源源不斷的素材和原料,文藝作品是人民的產品,它展現著人民、豐富著人民、指引著人民、提升著人民。[3]時代是人民創造的,藝術通過塑造時代任務來詮釋人民的命運與奮斗歷程。藝術是最能直觀表達內心感受的藝術形式,學生通過學習,提高自己的創作技能和創作思想,通過作品來表達思想的深度與廣度。
在《油畫肖像》課程的實際教學中,要求學生要求抓住對象的形象特點,從膚色、發型、動態、神情等方面去把握住對象的氣質和神韻,抓住對象年齡、性別,甚至生活經歷和文化身份在形象和神韻上的體現,并能夠表達出自己的理解、認識和情感,從色彩和造型上可作適當的夸張和突出。
例如2020年是人類歷史上特殊的一年,突如其來的一場突發事件在全球蔓延,打亂了所有人的節奏,為整個世界按下暫停鍵。面對如此強大的不可抗力,人類顯得無比渺小,但又創造出無限可能性。很多學生在作品上表達出關于突發事件的感受,這類作品是具有一定時代特性的語言的作品,也是油畫藝術天然的時代使命。景德鎮陶瓷大學陶瓷美術學院也及時調整畢業生的畢業作品創作、作品展覽、畢業答辯等各項工作,積極開展線上教學、線上指導,以線上畢業展的形式,推出—系列優秀作品。受創作條件的限制,相關專業的學生無法完成作品的實物制作,但是在老師鼓勵下學生們運用現代技術實現作品的最終呈現,這是一次新的嘗試和突破。這種脫離材料的限制所完成的作品豐富了此次畢業作品的維度和廣度。
藝術的人民性指人民的感情、思想和意志在藝術作品中的表現。凡是真實地反映了社會生活,尤其是反映了人民群眾生活和斗爭,表現了人民群眾的要求和愿望,順應了歷史發展潮流,受到人民群眾歡迎的藝術品,都具有一定的人民性。[4]油畫專業教學不僅是一個教學問題,更是一個關于自我設計、自我塑造、自我營造的問題。那么,課堂教學就不能再簡單地只是把經典的、成熟的、經過整理的知識成果或技能、技藝傳授給學生。對于今天的藝術教育而言,更為重要的是培養學生與時代同步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和創作智慧。而如何徹底改變這樣一種習慣性的教育方法,是現在中國高等藝術院校,尤其是繪畫教學必須面對的現實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