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
摘? 要:中職學生數學學習基礎薄弱,學習興趣不濃厚,學習習慣較差,數學學習畏難心理比較嚴重。為此,文章采用數學學習陪伴的手段,通過陪伴預習新課、陪伴建構新知、陪伴完成作業、陪伴周末總結、陪伴假期實踐的策略對學生的數學學習畏難心理進行疏導。
關鍵詞:中職數學;學習陪伴;畏難心理;疏導策略
心理學相關研究表明,如果家長長時間不陪伴在孩子身邊,孩子的內心會缺乏安全感,而情感陪伴是一種比較高效的陪伴方法。筆者通過對學生的數學學習陪伴,拉近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疏導學生學習數學的畏難情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初步實踐五個具體策略。
一、陪伴學生預習新課,減輕學生學習壓力
中職學生的數學學習基礎薄弱,如果在學習新知前不進行預習,課上聽講會比較困難,便會產生畏難情緒。為了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使學生上課能夠比較容易地掌握新知,筆者利用北京數字學校網上教學資源,陪伴學生在假期先預習即將要學習的知識。上午筆者和學生一起看北京數字學校的相關教學視頻。由于北京數字學校錄制的教學內容是普通高中的,學習內容與中職學校還有一定的差別,所以當天下午筆者將北京數字學校教學視頻中的重要知識摘錄下來,做成微課再給學生講一遍,發送到群里與學生交流。通過預習和交流,學生能夠大致了解知識框架。筆者以這種形式陪伴學生進行新課預習,讓學生感受到教師與他們一起預習,從情感上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也使學生感覺親切自然。這樣便減輕了學生的學習壓力,疏導了學生學習的畏難心理。
二、陪伴學生建構新知,課堂貫穿無錯原則
筆者的數學課堂追求民主、和諧,引導學生自主建構知識。通過與學生一起預習,使學生對新知有了初步的印象,但是可能停留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階段。在課堂上自主建構新知,就是要學生“知其所以然”。中職學生在初中和小學階段,上課回答問題不積極,知識掌握不牢固,逐漸形成了心理陰影。為了疏導學生的畏難心理,筆者在數學課堂上采用無錯原則,鼓勵學生上課回答問題,無論回答對不對,無論回答幾道題,無論回答出來幾個步驟,都記5分。課堂氛圍的寬松使學生減輕了恐懼,畏難心理逐漸減少,探究欲望逐漸增加,學習興趣逐漸提高,上課發言的學生越來越多。筆者根據學生的學習基礎因材施教,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陪伴學生一起建構數學知識。筆者的角色逐漸由“權威者”變成了“參與者”。由此可見,課堂貫穿無錯原則,陪伴學生建構新知,對疏導學生的畏難心理有很大作用。
三、陪伴學生完成作業,網絡進行細致指導
寫作業,是中職學生最不愿意做的事情。有時候,為了完成作業,他們會抄作業,以至于教師在檢查作業時,全班答案幾乎都是一樣的。學生為什么害怕寫作業?是因為他們從來沒有在寫作業方面獲得過成功的快樂。而且作業錯誤多,產生了畏難心理。針對此種情況,筆者陪伴學生完成作業。利用網絡每天晚上8點進行細致的作業指導。即使對作業完全不會的學生,也可以通過筆者的指導一步一步地把作業完成。與其讓學生抄同學的作業,還不如讓學生聽教師的講解。在陪伴學生寫作業的過程中,學生體會到了教師對他們的愛,畏難情緒漸漸消失了,而且養成了認真寫作業的好習慣。寫作業有助于學生真正掌握知識,久而久之,他們的數學學習能力就能有所提升。
四、陪伴學生周末總結,輕松進行網絡檢測
學生最害怕的就是考試。為了疏導學生這方面的畏難情緒,筆者在每周五晚陪伴學生做周末總結,并給出十道“模板題”,這十道題包含了這一周的數學知識。筆者在周六進行網絡測檢,學生可以開卷考試,也可以閉卷考試,但是需要學生真實作答,考試成績只發給個人,不在全班公布。這樣也疏導了學生的測試畏難心理,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找到了自己學習的薄弱環節,及時查漏補缺。久而久之,學生把測驗當成練習,把練習當成測驗,在真正考試時他們就不會緊張了。
五、陪伴學生度過假期,完成假期實踐作業
假期是學生容易松懈的時候,假期數學實踐作業對于學生來說沒有思路,他們不知道如何去做,也不知道如何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于是,筆者在網上組織數學興趣小組活動,給學生講一些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案例,這樣學生就能模仿做一些實踐活動。一段時間后,筆者組織學生在網上交流數學實踐活動,如運用統籌思想方法,我是如何做家務的;輕松理財,我是怎樣設計的;旅游路線,我是怎樣策劃的。在與學生交流的過程中,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了應用,體會到了數學的價值。雖然放假了,筆者一直陪伴著學生,這樣的陪伴使學生感受到了溫暖,體會到了筆者的愛。學生與筆者的心理距離越來越近,他們會逐漸喜歡上數學課,同時疏導了他們對數學學習的畏難心理。
六、結束語
對學生的陪伴,出于高尚、真誠的師愛,會讓教師與學生之間形成和諧的師生關系,會換來學生對數學學科的喜愛。筆者還要繼續探索陪伴學生進行數學學習、疏導學生畏難心理的策略。
參考文獻:
[1]張大均. 教育心理學[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