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文(中山職業技術學院)
2019年1月,在國務院發布的《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國務院文件國發[2019]4號)中明確要求“發揮標準在職業教育質量提升中的基礎性作用。按照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的要求,完善中等、高等職業學校設置標準,規范職業院校設置。”[1]現階段在《運動規律》課程教學中,出現進度推進困難,學生難以適應崗位工作等問題。筆者決定反思課程教學標準、教學目標、課堂實施過程,梳理出問題,嘗試探索出解決問題的策略。
學生就業時的技能水平即為終點技能,需要接受崗位需求的考驗。[2]在本課學習中,學生因作業需反復調試,耗時較長,致使學習動力逐漸減少,品質不佳,與教學標準、崗位需求差距較大,就業時相關技能達不到崗位要求。
本課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繪畫技能,但本校動漫專業的學生生源均來自普高,大多無繪畫基礎或基礎薄弱,學習過程中顯得較為吃力。
在課程教學中,因教學內容偏理論研究,學生學習興趣不高,課堂氛圍沉悶。理論與實踐嚴重脫節的現象較為嚴重,教學效果不太理想。
中山職業技術學院校內自編《運動規律》課程教學標準中關于學生終點技能的表述較為模糊,“學生在學完本課程能從事動漫的相關崗位工作,具有一定的職業素養。”其中“相關崗位”,沒有指出具體的崗位,對接不精準。“一定的職業素養”,沒有指出職業素養的具體指標,目標不明確。
本課程教學設計沒有考慮學生的實際基礎,教學內容的安排側重于教學內容的本身,課堂實訓的內容沒有考慮基礎薄弱的學生,造成他們學習吃力,產生了厭學的心理。此外,課程項目沒有與企業實際項目結合,與后續課程關聯不緊密。學生在后續課程以及崗位工作中,對動畫設計工作過程不了解,應用技能較差。
教學方法采用單一的講授、練習等方式,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被動學習。由于課程理論知識較多,單調的教學方式使學生覺得上課內容枯燥、難懂,興趣逐漸降低,喪失學習主動性,課程進展困難。
1.校、企、行三方聯動協同制定教學標準
教學標準是課程的基礎,是課程教學的指揮棒。本課聯合動漫企業專家、動畫師考評員、教師三方合作,編寫課程教學標準。標準對接職業崗位標準,本課對接的職業標準是動畫繪制師、高級動畫繪制師,要求既要具備原畫設計能力,又要具有基礎的動畫技能。[3]未來5年,我國動漫人才的崗位缺口高達15萬人。這些崗位主要需要的是能夠獨立從事動畫設計師崗位工作的高層次人才。
2.層層細分教學目標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真正應該做到既有課程整體目標,又有課堂目標。本課的教學目標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每個課程單元達到的目標。學生學完動畫的基本原理,熟知人物、動物的動作規律。檢驗標準是,通過學生的作業,是否能很好地應用上述知識完成動畫設計。動作是否自然流暢、合理。第二層次,是課程結束后,學生對課程的整體技能水平。檢驗標準是,學生是否能夠根據導演的意圖,設計出符合角色的動作,是否能較好地完成后續《動畫制作》《畢業設計》等課程項目的動畫設計任務。第三層次,是學生在就業時具備的終點技能。檢驗標準是,學生是否能夠順利從事動畫師崗位工作,是否需要長時間的崗前培訓。
1.結合學情現狀,拉長課時總體跨度,分段教學[4]
教學標準的完成受限于實際學情、課情。本課程要求學生具有繪畫基礎和相關軟件操作的技能。高職一年級學生暫時達不到這一要求。課程一般安排大一第一個學期,在5周時間內學完本課程。對于沒有基礎的學生而言非常吃力,教學效果很不理想。因此,筆者計劃將課時跨度拉長,分成基礎模塊和進階模塊兩個階段,各有側重地實施分段式教學。《運動規律》基礎模塊,安排在第一學期。針對學生基礎薄弱問題,加強基礎技能訓練。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人物、動物運動規律,能夠完成簡單的動畫制作。《運動規律》進階模塊,安排在第三學期。對接動畫師崗位需求及動畫繪制師(國家職業資格二級)的職業標準,要求學生能夠按要求設計出合理的動作,獨立完成企業崗位動畫設計項目,具體內容見表1。

表1 《運動規律》課程整體設計
2.根據專業方向確定教學內容,分類教學
在本課程的進階模塊,教師根據二維、三維專業方向工作內容不同進行分類教學。二維方向對應二維動畫師崗位,使用Flash軟件完成項目制作;三維方向對應三維動畫師崗位,主要使用Maya軟件完成項目制作。同時,三維方向增加了三維游戲動作設計內容。
3.根據崗位職能,前后課程精準銜接
《運動規律》課程對應的崗位是動畫師,其典型工作任務是根據原畫組(對應《角色造型設計》)和分鏡組(對應《腳本分鏡頭設計》)提供的原畫和分鏡,為角色設計出符合劇情的動作。本課程進階模塊設置在《角色造型設計》與《分鏡頭角本設計》之后,旨在讓學生完成前導課程學習后,能更好地利用所學知識,完成后續課程《運動規律(進階模塊)》的學習,真正做到前導后續課程的緊密銜接。
1.培養專業基礎與專業素養,提升本課程的“內驅”動力
(1)重視學生起點技能薄弱問題,搭配專業基礎課程輔助學習
大一新生基礎薄弱是制約本課實現最終教學目標的主要原因。為使學生快速適應專業課程,動漫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設置了素描、速寫等專業基礎課程與《運動規律》基礎模塊同時進行,幫助學生快速提高專業基礎技能。
(2)專業素養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運動規律》課程具有一定隱蔽性,學生在課程結束后,如果不加強練習,在后續的項目中,學生不易活學活用。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引入動畫繪制員考級試題、企業項目,帶領學生組建工作室、項目組,集中訓練學生的實踐技能,確保學生技能保持和遷移。師生一起探討、交流,對學生作品高標準嚴要求。鼓勵學生不斷改進,保證作業品質不斷接近教學標準,努力做到與企業需求零距離對接。培養學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鼓勵學生多看經典作品,提升對動畫的審美水平,提升藝術修養,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為后續職業拓展奠定藝術底蘊和精神內涵。
2.拓展多維教學空間,提升本課程的“外驅”動力
(1)構建網絡課程平臺、專業技能工作室,保障學生技能的保持、升遷
構建網絡課程平臺,為學生提供更多的理論、課件、圖例、動畫視頻等教學資源,方便學生查閱資料。同時,鼓勵學生通過網絡課程平臺與教師、同學加強互動,拓寬學習空間。引導學生利用碎片化時間自助學習,快速提升自身技能基礎。建立專業技能工作室,引進企業真實項目,組織學生項目訓練常態化,使學生的技能通過項目實踐得到良好的保持,并穩步提升。
(2)執行行業標準,縮短與行業、企業需求的差距
本課程的終點目標是學生能夠設計符合劇情的動畫,能夠獨立完成企業動畫設計項目,且應當符合行業標準。基于此,教師分兩步進行,一是教師與企業專家共同探討,以典型的工作情境和崗位要求為線索,將進階模塊的教學內容與企業項目進行有效整合與重構,保證學習過程與工作過程的相互貫通。二是引入動畫繪制師考級試題、企業項目,帶領學生組建工作室、項目組,集中訓練,確保學生技能保持和遷移。嚴格執行行業標準,鼓勵其不斷改進,對作品高標準嚴要求,確保品質不斷接近教學標準,與企業要求零距離。
3.打造精致課堂,提升學生學習動力
(1)混合式教學拓展教學時空
《運動規律》課程內容理論知識較多,以往演示型、填鴨型、單一型的教學方式使學生覺得枯燥,教師擬采用自主式、啟發式、探究式、參與式、線上線下、課內課外的混合式教學方式,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案例、講授與提問、課堂時間與碎片化時間結合起來,將合作探究貫穿課堂始終,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打造有序、有效的課堂環境。
(2)基礎模塊的教學過程遵循認知過程原理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姆將認知過程維度分成了“記憶—理解—運用—分析—評價—創造”六個層次。[5]根據此種理念,結合基礎模塊學情,筆者將教學過程分為即理論認識、知識應用、反思分析、保持遷移四個環節。引入案例、圖例、視頻,集中學習、分析動作特征、原理,激發學生對理論知識存儲記憶;案例講解、原理分析,使學生理解知識點;組織課堂練習,完成知識應用;利用討論、課堂點評、小組支招等形式,讓學生進行反思分析;課后反復練習,不斷修改,使技能保持遷移。[6]如圖1所示。

圖1 《運動規律》基礎模塊課程實施步驟
教學內容由淺入深,層層遞進,基礎薄弱的學生能夠在“學—做—學—做”中收獲技能,以一次課的教學設計為例,如表2所示。[7]

表2 《運動規律》基礎模塊——預備動作知識點的教學設計
(3)以職業標準和工作過程重構進階模塊的教學內容
本課程的終點目標是學生能夠設計符合劇情的動畫,能夠獨立完成企業動畫設計項目。為此,教師與企業專家共同探討,以典型的工作情境和崗位要求為線索,對進階模塊的教學內容與企業項目進行有效整合與重構,在課程實踐中引進企業項目中已設計完成的角色與分鏡頭腳本,按要求完成動作設計部分工作。
1.確保教學評價“三個一致”[8]
教學評價與教學活動、教學內容、教學目標保持一致。以預備動作設計一課為例。教師使用線上課程APP發起教學活動并記錄評分,如學生發言、參與討論、評價、提出有效的修改意見、執行力等。學生能否準確說出有預備動作與無預備動作的區別、預備動作的方向、能否按時完成作業、能否正確地指出自己或同學作業的問題,能否提出相關的解決方案、是否掌握課程所要求的技能都是考核的條目。
2.采用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的方式
《運動規律》的課程過程評價占40%,主要考核課堂表現,細則分項分類進行分值統計。教師根據詳細的記錄精確了解課堂和學生學習情況,及時調整教學策略。結果評價占60%。嚴格參照行業標準,對學生作品的整體完成情況,如完整性、合理性、規范性進行評分,重點考核專業實踐能力。這一評價比較規范客觀,結果能夠準確反映學生對課程掌握的事實,為教師教學改進提供參考。
3.多方聯動的評價體系促進教學
本課程建立學生、教師、企業、行業協會、技能鑒定站等多主體參與的評價體系。教師通過評價結果,企業、學生的反饋,對課程進行反思、調整、再實施、再評價,不斷打磨,提升教學質量。
本文針對高職動漫專業《運動規律》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對課程進行了系統的教學設計。圍繞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以崗位能力需求為目標,以職業標準為導向,借助在線課程和專業技能工作室,拓寬了教學、學習的時間與空間。通過指導學生完成基礎動作設計、表演動作設計、鏡頭動作表現等項目,幫助學生體驗動畫制作崗位工作過程,啟發學生創意思維,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教師通過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使實踐教學評價體系更加客觀全面、科學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