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進保
摘要:玉米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在我國糧食構成中占據重要的地位,為進一步提高玉米生產水平,本文介紹了玉米高產高效種植技術,同時提出了玉米主要病蟲害防治技術,旨在為玉米生產提質增量、節本增效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玉米;種植技術;病蟲害防治;高產高效
玉米生產是農業生產的核心工作,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舉措,我國玉米種植范圍相對較廣,但農戶基本沿用傳統的種植管理模式,加之玉米生產過程中受到氣候環境因素的影響,極易出現病蟲害的問題,難以保證玉米種植效益。為此積極探索玉米高產高效種植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技術對于提升玉米產量和品質,增加農民收入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 ?玉米高產高效種植技術
1.1 ?品種選擇
優選良種是實現玉米高產穩產的基礎,特別是選擇與當地種植條件相適應,且具有較強耐寒耐旱能力以及抗病害性能的品種,可以有效確保玉米種植的產量與品質。在實際選擇玉米品種時,要充分考慮當地的土壤條件和氣候條件,優選國家或省審定的推廣品種。玉米品種選定后播種前要強化種子處理,剔除霉粒、病粒和癟粒等,保證種子純度高于98%,同時晾曬種子2~3d,增強種子吸水性,并做好藥劑拌種工作,強化種子防病蟲害的能力。
1.2 ?整地播種
(1)選地與整地。土層深厚、土質疏松透氣、土壤肥沃以及排灌條件良好且地勢平坦的地塊有利于玉米生長。整地以翻耕為主,耕深控制在20~25cm,同時結合翻耕施入基肥,通常施入農家肥37500kg/hm2,覆土起壟、鎮壓。
(2)合理密植與播種。根據當地地理環境和氣候因素適時播種,通常玉米最佳播種時期為4月下旬,地溫穩定在12℃時,玉米種子發芽快、出苗齊;種植密度結合光熱條件和土壤肥力等因素確定,地塊肥力較好,可適當增加種植密度,易旱且灌溉條件差的地塊,種植密度宜稀。一般玉米播種密度為48000~55500株/hm2,播種深度3~5cm,播種間距30~35cm。部分早熟品種具有較短的生長期,可以適當增加播種密度。
1.3 ?田間管理
(1)苗期管理。及時查苗補苗,當玉米有3~4片可見葉時間苗,間病弱苗留壯健苗,玉米生長到5~6片葉時定苗,定苗后進行追肥(磷鉀肥、尿素或復合肥)中耕。苗期主攻目標是確保苗齊全、苗壯以及根系發育良好。
(2)穗期管理。重施穗肥,玉米大喇叭口期結合中耕培土追施攻穗肥,施尿素30~35kg/667m2,旨在促使穗大粒多,同時穗期是玉米需水量較大的階段,應及時澆灌,保證田間土壤含水量為70%~80%。
(3)花粒期管理。玉米花期結合澆水追施尿素30~40kg/667m2,同時做好人工去雄輔助授粉工作,花粒期強化澆水和追肥管理,旨在預防葉片早衰,促進籽粒灌漿,提高粒重和結實率。
1.4 ?收獲
玉米穗苞葉呈黃白色且松散,籽粒乳線消失,籽粒基部形成黑層是玉米完熟的標志,也是玉米收獲的最佳時期,可通過玉米聯合收獲機進行收獲,玉米收獲后應及時晾曬。
2 ?玉米主要病蟲害防治技術
玉米病害主要有大小斑病、黑穗病、紋枯病、頂腐病、青枯病以及玉米銹病,玉米蟲害主要有玉米螟、蚜蟲等。玉米生產中防治病蟲害,需結合病蟲為害特征和發生規律,統籌應用農業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方法,并嚴格控制化學農藥的使用量,積極應用廣普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保證玉米生產安全。
(1)農業防治,采取精細整地,合理輪作,深耕滅茬、中耕除草以及優選抗病蟲害的玉米品種,合理密植、科學灌溉施肥等農業措施,能夠最大限度防控玉米病蟲害。
(2)物理防治。主要利用害蟲的趨色性和趨光性吸引害蟲聚集并殺滅,如田間設置誘捕器捕殺或利用高壓汞燈誘殺玉米螟,設置黃板誘殺玉米黏蟲。
(3)生物防治。主要利用細菌殺蟲劑和害蟲天敵等防控病蟲害的發生。例如利用蘇云金芽孢桿菌或田間釋放赤眼蜂捕殺玉米螟。
(4)化學防治,主要根據玉米各生長階段病蟲害發生的情況,通過使用各種化學藥劑進行防治。例如用三唑類殺菌劑拌種對于玉米黑穗病的防治效果顯著,在玉米苗期采用40%克瘟散乳劑500~1000倍液+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800倍液+50%稻瘟凈10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500~800倍液,混合噴霧防治玉米大小斑病;玉米苗期至大喇叭口期,可采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施防治頂腐病,采用12.5%氟環唑1500倍液、15%吡唑醚菌酯1000倍液防治青枯病;采用240g/L噻呋酰胺懸浮劑600ml/hm2或24%井岡霉素水劑1200ml/hm2對玉米紋枯病有較好的防治效果;針對玉米銹病,可在發病初期采用50%硫磺懸浮劑300倍液或2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1500~2000倍液噴灑防治;苗期和抽雄期玉米蚜蟲危害嚴重時可采用25%噻蟲嗪水分散劑6000倍液、10%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噴霧防治。
3 ?結語
綜上所述,在玉米生產過程中要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結合玉米生長的不同階段進行針對性、科學化的種植管理,注重玉米栽培環節中關鍵技術的靈活應用,同時對于玉米病蟲害的防治秉持以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確保玉米健康生長,促進玉米提質增量。
參考文獻
[1] 孫磊,王文杰.玉米高效種植及病蟲害防控技術的應用研究[J].農業科技與信息,2020(2):33-34.
[2] 王海霞.常見玉米病蟲害的種類與合理防治建議探究[J].農民致富之友,2021(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