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昱

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博物館對藏品的管理方法也在不斷更新中,博物館中的藏品大多是國家歷史文物,是非常珍貴的。保證博物館藏品的安全是博物館管理中最重要的一環,也是大同市博物館一直在探討的問題。2013—2016年,我國正式進行了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這次普查使文物數據庫建設開始萌芽,由此我國各地博物館的藏品信息都有了明確的記載。相比傳統的館藏方式,現代化的數據庫管理更為有效。文章對大同市博物館藏品管理發展歷程進行探討。
關鍵詞:博物館管理;藏品管理;藏品安全建設
0 引言
大同是一座美麗的千年古城,如今已經發展成現代化的宜居城市,在幾千年的發展歷史中,大同留下了無數非常值得珍惜的文明遺跡(圖1、圖2)。這些文明遺跡是大同城市風貌的根基,更是大同面向未來發展的基石,每時每刻都散發著它們的魅力,吸引無數人流連忘返。
一座城市的歷史,需要一個優秀博物館來展示和傳承。走進大同,一定要去大同市博物館看看,這里有民族融合的歷史故事,見證了絲綢之路的興衰。隨著城市的發展,大同市在建設博物館的過程中,不斷對“總館+分館”模式進行探索,推動“博物館之城”的建設。這樣的發展方向更能將大同兩千多年的記憶連接起來,完整地呈現在人們眼中,讓原本被塵封的歷史文物有鮮活的生命力。
在以往的博物館藏品管理中,文物的安全性是不高的,對藏品信息的管理也不清晰透明。保證文物的安全和管理藏品的信息是一項龐大的工作。隨著我國博物館藏品管理的逐漸信息化、數字化,藏品的管理效率也大大提升了,也能讓藏品可以更加完好地呈現在人們面前。每個博物館的管理是不盡相同的,所以計算機信息技術在各博物館藏品管理中的應用方法也是有一些出入的。最近幾年,隨著技術的革新,智能化應用在許多領域大放異彩,大同市博物館在館藏品信息智能化管理方面也有著比較大的進步。今天,就讓我們來對大同市博物館藏品管理的發展歷程進行探索吧。
1 大同市博物館藏品管理工作的發展
早在2003年大同市博物館就已經開展了博物館藏品信息采集工作,對博物館內的各種藏品進行了數據采集,而數據信息的采集是智能化管理最基礎的部分。大同市博物館采集到的內容是比較豐富的,信息相對來說也比較完整,整個采集以文字和圖像形式留存,采集情況較為全面。
2010年,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和計算機行業的崛起,需要用新的方法、新的標準對館藏文物信息進行采集。這次采集以電子信息和影像資料的方式留存,完善了博物館內珍貴文物的信息,也為接下來的藏品信息化管理奠定了基石。
2013年,我國進行了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各地秉持著保護文物的目的,對文物進行科學整合,提高各地博物館的文物保護水平。此次普查的規模是前所未有的,對于文物信息的寫入標準也做出了相應的規范,能夠對文物信息進行最大程度的保護。對于文物信息的審核入庫工作也定下了專業的流程,保證每個藏品信息的完整。這次普查工作進行了大量的數據采集工作,也建立起了最基本的館藏信息數據庫,不但有利于文物的保護,更為歷史和文物的深入研究以及文物宣傳等工作提供了基礎數據。
時間來到2017年,大同市博物館針對未來幾年的藏品信息管理模式進行了商討,也初步定下了一個綜合性的決策,那就是要將現有的大數據技術和傳統的紙質信息檔案結合起來應用。這一舉措將館內所有文物的安全放在了首位。在此次決策中,更新了文物安全監測和進出庫的管理方式,也引進了藏品定位技術,打造了一套實時的管理系統。這是一套既適合傳統藏品監管,也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的管理模式,實現了對文物的實時監控。
2 大同市博物館在藏品智能化管理方面采取的措施
庫房是藏品儲存的最重要的一個地方,因此大同市博物館從庫房入手,對庫房的設計和具體參數進行把控,不但要使庫房更牢固、更可靠,也要確保庫房周圍環境的安全性,利于文物的出庫、入庫和日常運輸。這便需要一個能夠保證文物絕對安全,沒有隱患的管理體系。系統設計中主要包括安全監控、消防監控、環境監控和定位系統。安全監控和消防監控主要覆蓋的是庫房、前廳以及所有擺放藏品的區域,這種技術可以通過紅外感應檢測和影像記錄等方法,防止外界和人為因素對藏品造成破壞。這些監測設備必須要遵守有關部門的規定進行操作,還需要將一些存放重要設備的地方列為禁區,只有專員可以進入,保證整個安保系統的牢固。
2.1 藏品保存環境實時監控系統
館藏品都是非常珍貴的,并且由于自身特殊的原因,它們對環境的參數要求也比較高。針對不同藏品對所處環境的不同要求,有一套比較先進的實時監控系統,這套系統可以對每個藏品所處的環境溫度、環境濕度等參數進行自動控制,也可以根據每個藏品材料的不同進行智能化的區域分配,在分配區域內部,環境的溫度和濕度等參數都是最合適藏品的。這套系統還可以用感應記錄的儀器對每個藏品保存環境的情況進行數據傳遞,實時將這些數據傳輸給總控制系統,便于工作人員進行操作。大同市博物館對環境參數的監控不僅利用了先進的溫濕控制器,還增加了低氧環境的濕氣密庫房,對空氣中氧氣含量實時監測。
2.2 藏品安全定位系統
下面來說說藏品的定位系統,這種定位系統運用了無線識別技術,自動對需要監控的藏品進行全程的記錄和定位,以達到藏品信息系統管理的目的。在這期間,所有的數據都是動態變化的,實時更新。
這樣高效的工作流程,實際上只需要針對每一個藏品打造一個專屬的電子標簽,通過無線電的發射和傳輸來與控制系統進行“交流”,然后針對藏品的出入庫進行定位和核查。這個系統由三部分構成,分別是電子標簽、基站、讀寫器。
電子標簽其實就是每個藏品的身份證。根據不同藏品的不同材質、大小等參數,定制一個合適的電子標簽進行信息的快速識別。而基站就是對無線電信號進行發射和接收的站臺,它是一個中間方,將電子標簽和總系統之間的信息傳遞好,通過電子標簽的移動來實時更新藏品位置,從而對文物狀態進行監控。讀寫器則是隨時隨地讀取藏品信息的元件,它需要在藏品不同的位置進行安裝,在藏品需要出入庫的時候,利用專業的機器進行信息讀寫,核對準確性。而藏品信息的讀取,就需要在總系統中搭配專業的軟件進行了。軟件要根據藏品的情況進行設置,保證藏品移動的安全性,優化藏品管理的流程,監測藏品存放的地點,最大限度地減少工作人員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總的來說,這三個部分相輔相成,需要結合起來才能打造出一個智能有效的藏品管理系統。
像這樣的藏品定位系統,如果想要進行系統更新,就需要通過不斷地技術升級來滿足不同的需求。與此同時,也要根據自身的實際去操作,做好網絡安全的監測,避免內部數據的損壞和丟失,提高網絡安全預警能力。
3 建立藏品信息安全管理體系的認識
當前階段,大同市博物館智能系統的使用仍然在不斷摸索中。博物館內的藏品管理無法單單靠技術來完成,也需要人力來加強內部的管理。在進行操作的時候,一定要對藏品的信息進行核對,要對每一個操作人員限制一定的操作范圍和流程,設置人員核對環節,杜絕監守自盜的情況發生。
3.1 藏品安全管理工作需要的基本條件
①要根據藏品最初的留存信息,對照好藏品的本體,按照藏品的信息進行錄入,建立起最基本的數據庫。
②每個藏品需要搭配完整的圖文信息。同時做好多個數據庫的匹配工作,設置合理科學的信息操作流程,確保藏品各方面信息的準確性。
③隨著技術的發展,設備也需要不斷更新,技術部門要定期對系統進行升級,如此才能使藏品管理有持續性的效果。如果重要的信息軟件受到外界的攻擊和病毒的入侵,信息就會丟失或者損害,會使博物館正常的管理工作受到影響,因此也要做好系統的日常維護。
④儲存重要信息的計算機和服務器,都要放置在較為干燥的空間內,保證空氣的流通,沒有任何外界的干擾,還要定期對其進行保養和維護。
3.2 完善信息管理的制度
首先需要對了解藏品信息的工作人員展開相關的技能培訓,從系統的維護和使用方面進行教學,使其能夠熟練掌握使用方法,并運用到日常的工作當中,提高信息利用效率。
其次,牢固的信息系統往往是智能化管理體系中重要的根基,因此需要將系統使用、防御、權限進行人員責任的落實。通過加強管理、制定規章來深化工作人員在工作中的安全意識,避免訪問的隨意性、操作的越權性和失誤。
再次,需要設置好藏品信息的使用權限,并加強監控。針對人員操作和計算機系統可能存在的漏洞進行監控。
最后,要設置計算機使用操作留痕,每一個操作過系統的相關人員都要留下痕跡,打造透明化的管理模式,保障藏品信息合理利用及信息內容的完整。
4 小結
隨著時代的發展,大同市博物館在藏品管理方式上已經有了巨大的改變。目前可以基本實現藏品的安全化管理。未來,伴隨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博物館對藏品的管理方法也會不斷更新,通過對藏品存放環境的實時監測、藏品安全定位的管理等措施,逐步建立好一個完善的操作系統,保障藏品的基本安全,為我國文物事業發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北京博物館學會.博物館藏品保管工作指引[M].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12.
[2]王寧邦.高校智慧圖書館信息安全體系構建[J].西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9(6):57-66.
[3]姜言美.淺談如何做好電子信息檔案管理中的安全防范[J].辦公室業務,2019(22):92,106.
[4]戴弘章.“圖書館+”創新服務環境下信息安全工程建設研究[J].辦公室業務,2019(22):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