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博 錢芙蓉 王永志 肖丹 張世亨 馬駿 菅復春 趙中利* 馬惠海*
(1,吉林省農業科學院 130033;2,河南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 450002)
近年來,隨著養羊業的迅猛發展,一些養羊場由于飼養管理不良導致羊只感染腸道寄生蟲病的概率加大。腸道寄生蟲病是威脅羊健康的一種慢性消耗的常見疾病,可致羊只出現腹瀉、腹痛、貧血、消瘦和生長發育受阻等臨床癥狀,雖然沒有很高的死亡率,但對羊只免疫力造成嚴重影響,從而降低養殖戶的經濟效益[1]。一般性驅蟲無法徹底根除寄生蟲的危害,需要綜合防治措施來緩解該病帶來的經濟損失。
采集10g左右羊的新鮮糞便收集到一次性密封袋中,做好標記,放置于4℃冰箱中保存,待檢。
每份糞便分別采用飽和蔗糖溶液漂浮法、飽和鹽水漂浮法和碘染法進行蟲卵檢查和觀察。
1.2.1 飽和蔗糖溶液漂浮法
取羊只糞便15g左右,溶解于30ml水中,攪拌均勻,用60目銅篩將混懸液過濾到三角杯中,分裝于兩支15ml離心管中,在3000r/min離心5min后,倒掉上清。將沉淀加入5ml飽和蔗糖溶液,攪拌均勻,再次離心,用接種環蘸取液體表層膜,在載玻片上均勻涂抹,用蓋玻片固定,顯微鏡觀察檢測。
1.2.2 飽和鹽水漂浮法
在糞球不同部位挑取3g左右糞塊放于漂浮管中,加入3ml飽和鹽水,用干凈的鑷子將糞塊搗碎,與漂浮液混勻。繼續滴加漂浮液,使漂浮液液面略高于管口,將干凈的載玻片置于管口上方,靜止30min后垂直提起,用蓋玻片覆蓋載玻片鏡檢。隨后將漂浮管中上層液體倒掉,用鑷子挑取少量沉淀放置在新的載玻片上,蓋玻片封閉,鏡檢,每個樣品做3組重復試驗。
1.2.3 碘染法
糞便預處理方式同,將在漂浮管管口靜止30min的載玻片垂直提起后,在糞膜附近滴一滴碘液,取少許糞便在碘液中涂勻,使兩塊糞膜分離,蓋玻片覆蓋,鏡下觀察。此方法用來檢測包囊和活滋養體。
參考額葉勒德格[2]和汪凱[3]文獻對試驗中發現的蟲種進行鑒定。
在被檢的39份糞樣中,腸道寄生蟲總體感染率為80%,共檢出球蟲、鞭蟲、圓線蟲、阿米巴、芽囊原蟲。其中球蟲6月齡以下感染率為53.33%,6月齡以上為70.83%,總感染率為64.10%;阿米巴6月齡以下感染率為6.67%,6月齡以上為16.67%,總感染率為12.82%;圓線蟲6月齡以下感染率為0%,6月齡以上為8.33%,總感染率為5.13%;毛首線蟲6月齡以下感染率為20.00%,6月齡以上為25.00%,總感染率為23.08%;芽囊線蟲6月齡以下感染率為6.67%,6月齡以上為8.33%,總感染率為7.69%;有兩種以上寄生蟲混合感染比率為30.77%。檢測結果可見6月齡以上羊的腸道寄生蟲感染率均大于6月齡以下羊。總體而言,該養羊場的寄生蟲感染的順位為球蟲﹥毛首線蟲﹥阿米巴﹥芽囊原蟲﹥圓線蟲,球蟲為優勢種。
通過對寄生蟲感染強度的檢測發現,球蟲卵感染強度較高,而毛首線蟲卵、圓線蟲卵、阿米巴卵和芽囊原蟲卵和圓線蟲卵感染強度較低,見表1。混合感染樣品中5份為球蟲與毛首線蟲混合感染,2份為球蟲與圓線蟲混合感染,4份為球蟲與阿米巴混合感染。3個芽囊原蟲樣品中,有兩個都為ST5,該型為人獸共患基因型,要引起注意。另一個為ST10亞型,是反芻動物常見的芽囊原蟲亞型,見表2。

表2 吉林省公主嶺市肉羊繁育基地糞樣檢測結果
通過對羊只糞樣檢查,檢出球蟲卵囊、阿米巴原蟲包囊、

附圖 本次檢測觀察到的卵囊/蟲卵
按20mg/kg體重給予百球清(妥曲珠利混懸液)或按每千克體重1mg劑量給予地克珠利(孕羊可用),每天一次,連用2d,以驅球蟲;用苯硫咪唑(芬苯噠唑)或阿苯達唑(阿苯噠唑、抗蠕敏):按10~15mg/kg體重,混飼或一次口服驅除線蟲;驅蟲后一周內圈舍/羊床的糞便要及時清理,做堆積發酵或其他方式的無害化處理。
由于上述檢出的5種寄生蟲都是經過糞口途徑傳播,因此,提出以下預防措施,全面清理圈舍,消毒和殺滅蟲卵,圈舍環境衛生條件的改進將會大大減少寄生蟲感染的發生;做好日常糞便清理,保持圈舍干燥,避免寄生蟲再次滋生;保證飼草料和飲水安全,定期清理料槽和水槽。
通過調查可見,羊只感染強度最高的為球蟲卵。球蟲病為羊感染的一種原蟲類寄生蟲病,可引起羊只生長發育受阻,肉質下降,嚴重影響養殖者的經濟效益[4]。患病成年羊與羔羊混養是造成球蟲病大面積傳播的主要途徑,因此,羔羊應與患病成年羊擇機分欄飼養。同時提高羊的自身抵抗力,飼喂全價飼料。養羊場應加強飼養管理,圈舍通風干燥,及時清理糞便,定期羊只驅蟲,有效預防羊只寄生蟲病的感染[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