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慶華
摘 要:體育教育專業學生是未來的體育教師,其能否在人才競爭中脫穎而出,能否教書育人踐行師德,取決于核心競爭力。文章分析高職體育教育專業學生核心競爭力評價維度、指標甄選原則以及體系構建方法,以期更客觀地評價學生核心競爭力水平,促進高職體育教育專業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
關鍵詞:高職學生;體育教育專業;核心競爭力;評價指標
中圖分類號:G642;G807.0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30-0026-02
核心競爭力是指能夠為企業帶來比較有競爭優勢的資源,以及資源的配置與整合方式。核心競爭力的概念最早用于市場營銷學,由美國學者普拉哈拉德(C. K. Prahalad)和美國學者哈默(G. Hamel)提出,當時只用于分析市場層面的個體經營能力。伴隨各學科專業的融合,核心競爭力概念也被引入各專業學科中。而用于現代社會的核心競爭力概念,多指普遍競爭中長期保持的資源優勢,且被視為克敵制勝的關鍵能力。高職學生面對就業壓力,能否在人才競爭中脫穎而出取決于核心競爭力。體育教育專業學生面對教育行業壓力,將來能否教書育人、踐行師德也與核心競爭力存在必然聯系。因此,核心競爭力的評價體系構建,對于高職體育教育專業學生的發展意義深遠。
一、高職體育教育專業學生核心競爭力評價維度
(1)體育專業能力。即使是師范生,體育專業能力也是必須綜合考量的核心競爭力第一評價維度。自古以來,文無第一,武無第二。體育教育專業學生,首先是體育生,而后才是師范生。因此,體育專業能力是評價其核心競爭力的第一要素。體育專業能力包含學生體能體質、體育知識、體育專項、體育比賽競技能力等縱向評價指標。當學生體育專業能力較強時,可視為核心競爭力水平較高。尤其是學生在國際知名度較高的大中型比賽中獲獎,或者參與組織過大中型體育比賽活動且表現突出等,均可說明學生體育專業能力較強,可以作為核心競爭力的考察范圍之列。
(2)體育教育能力。體育教育專業的學生走向職業崗位后能夠教書育人,將體育知識傳授給他們的學生,增強學生的體魄,培養學生的體育運動興趣和習慣,再發掘出更多優秀的青少年運動員。而教育能力水平,則成為第二層極為重要的核心競爭力評價維度。當體育教育專業學生掌握了較多的教學方法,通識教育學理論,又具備教學實踐能力,就可以認定其有能力走向教師職業崗位,也可以視其具備了較強的核心競爭力。如若學生教學能力突出,在實習期間就表現出提高班級集體成績的能力,更說明其核心競爭力較強,是當下各年齡段所需的未來的體育教師。
(3)體育就業能力。就業能力是針對高職院校而言的最終核心競爭力的考評基礎,是第三層核心競爭力的評價維度。無論學生具備了多強的體育專業能力和體育教育能力,如若最終無法就業,其核心競爭力優勢都難以體現。因此,對于高職體育教育專業學生的最終評價,應以就業能力作為評價核心競爭力的關鍵。
二、高職體育教育專業學生核心競爭力評價指標甄選原則
(1)科學性原則 。構建高職體育教育專業學生核心競爭力評價指標,應當秉承科學性原則。只有客觀、合理、精準地反映出學生能力的評價指標,才有利于對學生核心競爭力作出評價。這就要求各項評價指標均需要具備客觀性、有效性、真實性,否則會違背科學評價的基本原則,使核心競爭力水平難以區分。
(2)系統性原則 。各項指標之間需要存在一定聯系,也可以認為各項評價指標能夠構建出一套完整的評價系統。而能夠系統反映出學生進步、后退、能力優勢與劣勢,才是具備系統性的評價條件。如各項指標差異不大,無相互補充或相互解釋的特征,則無法構成全視域評價系統,對于學生核心競爭力的評價也必然有所缺失。因此,系統性原則尤為重要,是甄選核心競爭力評價指標的重要基礎條件。
(3)典型性原則 。核心競爭力評價要具有典型性,所謂典型性是該評價指標必須存在,既適應“高職院校學生”這一要素,也符合“體育教育專業”的評價要求。所以,該評價指標確定之后,既無法取代,也不能取締,要能夠直接或間接反映出“高職體育教育專業學生的競爭力”,且不與其他評價指標重疊,評價層次清晰,典型性突出。
三、高職體育教育專業學生核心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1)踐行教育理念的師德規范與教育情懷。構建高職體育教育專業學生核心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要踐行教育理念。在踐行教育理念的一級指標下,可劃分出師德規范與教育情懷兩個二級指標。一方面,師德規范的二級指標下,設有愛國守法、敬業愛生、為人師表等三級指標,主要用于判斷高職體育教育專業學生是否具備崇高的師德規范。另一方面,教育情懷的二級指標下,設有從事體育教育的意愿、積極的情感、端正的態度等三級指標,主要用于評價高職體育教育專業學生是否具備長期從事教育事業的崇高理想信念。高職體育教育專業學生能夠踐行教育理念,表現出崇高的師德風范與教育情懷,才具備發展核心競爭力的基本條件,才能在教育崗位上持之以恒地發光發熱。
(2)學會教育方法的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健全高職體育教育專業學生核心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要求學生學會教育方法。在學會教育方法的一級指標下,可劃分出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兩個二級指標。一方面,教學理論的二級指標下,設有現代教育教學理論、學校體育教學理論、課外體育鍛煉理論、訓練競賽理論、教育心理學理論、體育心理學理論、運動人體科學理論、健康保健知識理論、運動安全與防范理論等三級指標,主要用于判斷高職體育教育專業學生是否具備體育專業知識,并能夠運用到理論教學之中。另一方面,教學實踐的二級指標下,設有課堂教學能力、健康活動組織能力、運動訓練指導能力、社會服務能力等三級指標,主要用于評價高職體育教育專業學生是否具備體育教學實踐能力,并能夠在體育課堂活動中應用自如。高職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學會教育方法,有扎實的學業成績,能體現出參與教學活動的實踐能力,說明學生能夠很好地結合理論知識,教會更多學子體育運動常識和訓練方法,具備提高核心競爭力的基本素質,能夠在體育教學崗位上發揮出較高的水平。
(3)學會育人方法的自我教育及學生教育。完善高職體育教育專業學生核心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更應當要求他們學會育人方法。在學會育人方法的一級指標下,可劃分出自我教育及學生教育兩個二級指標。一方面,自我教育的二級指標下,設有健康體魄、優美身心、超越自我的學習意識等三級指標,主要用于判斷高職體育教育專業學生是否能夠在未來從教的職業環境下,不斷學習新知,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更好地適應未來的職業發展。另一方面,學生教育的二級指標下,設有增強身體素質、提高思想品德、提升智力水平、促進思維發展、完善審美能力、樹立終身體育觀念等三級指標,主要用于評價高職體育教育專業學生是否具備教書育人的能力,是否能夠在從事教學工作時為自己的學生做出正確引導,并不斷改善教育質量。高職體育教育專業學生能夠學會育人方法,展現出較強的自我教育能力及教育學生的能力,說明其從教潛力巨大,是核心競爭力不斷增強的客觀表現,有潛力成為優秀的體育教師。
四、結語
綜上所述,教師對高職體育教育專業學生核心競爭力的評價,應當從體育專業能力、體育教育能力、體育就業能力等多重維度進行考察。而在甄選高職體育教育專業學生核心競爭力評價指標時,教師要秉承科學性原則、系統性原則、典型性原則。根據核心競爭力評價維度及設計原則,建議高職院校構建高職體育教育專業學生核心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踐行教育理念的師德規范與教育情懷,學會教育方法的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學會育人方法的自我教育及學生教育,學會發展機制的反思意識與合作交流。只有這樣,才能構建高職體育教育專業學生核心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提高體育教育專業學生的核心競爭力。
參考文獻:
[1]齊斯筠.高職體育教育專業學生核心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構建[D].湖南工業大學,2019.
[2]李濤.學生體質健康視角下的高職體育課程培育路徑與載體研究[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