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培
摘? ? 要:“十四五”時期,鄉村振興,人才振興是關鍵,農業農村現代化要取得明顯進展,確保貴州省糧食安全和12大特色農業產業高效發展,提高貴州省農產品競爭力,迫切需要培養一批綜合素質好、生產技能強、經營水平高的高素質農民隊伍。本文以貴州省高素質農民為研究對象,通過分析貴州省高素質農民培育發展基礎、有利條件和存在問題、高素質農民培育重要性以及未來面臨挑戰,提出高素質農民培育發展建議。最后,從推進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扎實推進高素質農民教育培訓體系建設、打造高素質農民教育培訓大數據工作功能承載平臺等方面提出未來貴州省高素質農民培育發展策略,以期為省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一定依據。
關鍵詞:高素質農民;現狀;發展基礎;挑戰;建議
中圖分類號:G725? ? ? 文獻標識碼:A? ? ? DOI 編碼:10.3969/j.issn.1006-6500.2021.08.013
Analysi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ultivating High Quality Farmers in Guizhou Province
WANG Pei
(Guizhou Institute of Moder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Guiyang, Guizhou 550000, China)
Abstract: During the "14th five year plan" period, the key is to revitalize the countryside and the talents. In order to make significant progress in the modernization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reas, ensure the food security and the efficient development of 12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industries in Guizhou Province, and improv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Guizhou Province, it is urgent to cultivate a group of high-quality farmers with good comprehensive quality, strong production skills and high management level. In this paper, the high-quality farmers in Guizhou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high-quality farmers in Guizhou Province to cultivate the development foundation, favorable conditions and existing problems, the importance of high-quality farmers cultivation and future challenges,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for the culti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high-quality farmers. Finally, from the aspects of promo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and rural modernization, solidly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quality farmers' education and training system, and building a big data platform for high-quality farmers' education and training, this paper put forwar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high-quality farmers in Guizhou Province,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basis for the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igh-quality farmers'cultivation in Guizhou Province.
Key words: high quality farmers; present situation; development foundation; challenge; proposal
為適應新階段現代農業發展對農業從業者的需求,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農民教育培訓的戰略部署和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對農民教育培訓的方向性指示,探索落實貴州省委省政府近期對農民培訓工作的幾條重要批示,全面創新性梳理升級高素質農民教育培育工作,提升工作水平,努力把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做精準、做扎實、做出實效,全面提高農民學員素質,打造一支核心的農業產業生力軍,打造一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有力抓手和核心支撐。“十四五”時期,鄉村振興,人才振興是關鍵,農業農村現代化要取得明顯進展,迫切需要培養一批綜合素質好、生產技能強、經營水平高的高素質農民隊伍。本文以貴州省高素質農民為研究對象,對貴州省高素質農民培育現狀進行分析,總結“十三五”時期貴州省高素質農民培育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最后提出未來貴州省高素質農民發展策略,以期為“十四五”時期貴州省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一定依據。
1 發展基礎和有利條件
1.1 發展基礎
“十三五”期間,通過實施高素質農民培育項目,取得了突出的成果,有力地提升了貴州省參訓農民的職業化能力和農業技能水平,打造了一批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高素質農民隊伍,為貴州省脫貧攻堅和12大特色優勢農業產業發展提供了人才支撐,也為貴州省農村產業發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注入了新鮮活力,同時為“十四五”開好頭、起好步,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抓頂層設計推動制度建設,完善培育制度,建立“精準”培育機制。“十三五”期間,貴州省在實施高素質農民培育項目時,出臺了《關于推進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的意見》(黔府辦函〔2018〕179號),進一步明確了目標任務、路徑和措施,建立了貴州省高素質農民培育制度框架。在培育環節、培育對象、培育模式、培訓體系上,通過規范管理、政策支持,以專業大戶、家庭農場主、合作社帶頭人等生產經營型職業農民為重點,實行“一點兩線、全程分段”培訓,建立起“一主多元”教育培訓體系,進一步完善了培育制度。培訓工作進村、入戶、到人,對培訓對象的個人情況、從業狀況、技能水平、培訓需求和愿望進行全面摸底調查,分產業建立擬培育對象個人檔案,納入培訓對象庫,打造一批先進適用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本土精品教材,建立了“精準”培育機制。
(2)創新培育模式,整合科教資源,建立共享基地,強化師資隊伍建設?!笆濉逼陂g,各項目縣緊緊圍繞貴州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發展和廣大農民群眾的培訓需求,推陳出新,不斷總結,積極探索出“產+校+園(社、企)一體”的盤州模式、“三育一體”的鳳岡模式。整合農業科教內部資源,創建部級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示范綜合基地6個,創建省級培育示范基地20個,評定出省級高素質農民培育試點示范基地10個。5年來組織近百名優秀的農廣校校長、專兼職教師參加的全國基層農廣校校長能力提升研修班和師資示范培訓班,轉觀念,提能力,初步形成一支結構合理、業務精湛、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師資隊伍。
(3)積極開展指導調研、培育示范評選典型、抓工作宣傳營造良好氛圍。對當前農民教育培訓基層現狀、實際困難、制度缺陷、意見建議等進行了走訪、座談和討論,及時掌握了農民教育培訓工作進展和存在的問題,做好督導檢查,強化效果追蹤。積極組織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典型評選,以《省農委關于公布2017年度省級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示范基地、教學名師、精品課程和新型職業農民典型評選結果的通知》(黔農發〔2018〕99號),公布了10所示范培育基地、20名教學名師、20門精品課程、101名新型職業農民典型,并印制了相關證書。積極與貴州日報、當代貴州、多彩貴州等媒體進行對接宣傳工作,各項目縣也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報刊等方式加強項目的宣傳報道,為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營造良好氛圍。
(4)推動貴州省產業脫貧,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笆濉逼陂g,積極推進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與貴州省產業脫貧工作有機結合,更加注重開闊農民關于農業產業發展的視野,轉變農民傳統種地的思想觀念,加強農民農業技能訓練,更加重視智力扶貧。在培育對象的遴選方面重點培育青壯年勞動力、合作社負責人、家庭農場主、致富帶頭人、大戶等重點人群,通過培訓將他們打造成貴州省產業扶貧的重要力量,積極為當地農業產業發展起到示范引領和帶動作用,為貴州省打贏脫貧攻堅戰做重要貢獻。
1.2 有利條件
“十三五”期間,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下,貴州省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果,也為“十四五”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創造了有利條件。
1.2.1 政策條件 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按照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于做好2020年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的通知》(農辦科〔2020〕9號)、《高素質農民培訓規范(試行)》(農科(教育)函〔2019〕292號)和貴州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推進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的意見》(黔府辦函〔2018〕179號)等文件精神,要求以促進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為導向,以滿足農民理念知識技能需求為核心,以提升培育質量效能為關鍵,深入推進農民教育培訓提質增效,推進農民技能培訓與學歷教育有效銜接,加速發展壯大高素質農民隊伍,為貴州省鄉村振興事業,提供人才支撐。貴州省每年按照中央和省對農民教育培訓的基本要求和實施重點,部署開展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中央和貴州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為全省高素質農民培育奠定了良好的政策基礎。
1.2.2 基礎條件 “十三五”時期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成效為“十四五”時期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開展打下了良好基礎?!笆濉逼陂g,貴州省的新型農民培育工作,不僅給基層農民送去了溫暖的關懷,讓他們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重視,也提升了貴州省參訓農民的職業化能力和農業技能水平,打造了一批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高素質農民隊伍,為貴州省脫貧攻堅、鄉村振興、12大特色優勢農業產業發展提供了人才支撐?!笆濉逼陂g的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也在基層樹立了良好的口碑,增加了基層農民對黨和政府的信心,為進一步的培育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心理基礎。在資金管理和使用上,積累了有效的經驗,針對不同的市(州)、縣,根據其實際情況發放資金。在項目資金監管方面,各市(州)、縣要按照“誰使用、誰負責”的原則強化項目資金監管,提高項目資金使用效益,規范項目資金的使用,避免項目資金滯留閑置、結余和項目趴窩。從實效上來看,全省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項目共安排任務數178 801人,實際完成培育數81 082人(實際完成培育數加被整合任務數總計161 189人),完成培育任務90%。2017—2019年,創建部級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育示范綜合基地6個、省級培育示范基地20個,這些成效為“十四五”時期我省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進一步打下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2 存在問題
“十三五”期間的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雖然取得了較好的成效,但在培育過程中,培育方式缺乏創新;人員變動及抽調現象較為突出,影響培訓工作正常開展;培育制度不夠健全,農民參與積極性不高等問題。
2.1 培育方式缺乏創新
農廣校主體支撐作用發揮不夠,企業、合作社等市場主體參與培育工程積極性不高。以農廣校為主體的“一主多元”的培育體系和“專門機構+多方資源+市場主體”的組織服務體系沒有全面形成,在農業方面培育條件好、師資力量強的貴州省農業科學院尚未納入一主多元的培育體系中。培育方式單一,以傳統課堂授課為主,田間地頭指導、跟蹤服務、現場教學等精準教學少,靈活性、互動性不強。授課內容實用性差,教材多以農業部開發教材為主,“本土教材”相對較少,因產施培、因崗定培服務不到位,培育技術與當地產業匹配性不夠,難以滿足部分區域發展產業的精準需求。從省級層面來看,多部門聯合的優勢互補的培訓格局還未形成,相同類型、重復培訓的情況比較普遍。
2.2 人員變動及抽調現象突出
“十三五”期間,開展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的一些同志被抽調到其他部門開展工作,一方面新來的同志要熟悉工作,另一方面被抽調的同志要兩頭兼顧,導致項目日常管理和推進方面存在一定困難。由于人手不足,培訓工作開展難度大。
2.3 培育制度不夠健全
培育制度不夠健全,農民參與積極性不高。高素質農民教育培訓體系尚未形成,地方配套政策措施和社會服務機制還不健全,相關激勵機制也未形成。雖然大部分縣(市、區、特區)都出臺了相關扶持政策,但由于扶持力度、可操作性、宣傳和農民自我提升的意識等方面原因,對農民參與培育的吸引力不夠,農民參與培訓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
3 發展重要性
“十四五”時期,貴州省要把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貴州現代山地高效特色農業發展取得明顯進展,農產品競爭力不斷提高,市場競爭力持續增強,迫切需要培養一批綜合素質好、生產技能強、經營水平高的高素質農民隊伍。鄉村振興,人才振興是關鍵,高素質農民作為人才振興的主體,在鄉村振興工作中具有重要意義。
高素質農民培育是解決“誰來種地”問題的根本途徑。隨著新型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加快,貴州省大量農村青壯年勞動力進城務工就業,在農村從事務農勞動力數量大幅減少,農業勞動力“兼業化、老齡化、女性化、低文化”的現象非常突出。大部分地方務農勞動力平均年齡超過50歲,文化程度以小學及以下為主,農村未來“誰來種地”“如何種好地”問題將成為制約農業發展的現實難題”。因此,迫切需要我們加快推進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吸引一大批年輕人回鄉務農創業,形成一支高素質農業生產經營者隊伍,解決農村“誰來種地”問題,確保貴州省農業發展后繼有人。
高素質農民培育是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的戰略任務。“十四五”時期,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要取得明顯進展,積極推進貴州省現代山地高效農業發展,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道路,確保貴州省糧食安全和12大特色農業產業高效發展,提高貴州省農產品競爭力,迫切需要把農業發展方式轉到依靠農業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上來,加快培養一批綜合素質好、生產技能強、經營水平高的高素質農民。
高素質農民培育是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的重要保障。長期以來,貴州省勞動力、資金、土地等要素資源大量從農村流向城鎮和外省,導致工農、城鄉發展失衡,已經成為貴州省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矛盾。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根本是要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因此迫切需要大力培育高素質農民,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和生產經營能力,推動農民身份向職業轉變,逐步成為體面的職業;吸引一批農民工、中高等院校畢業生、退役士兵、科技人員等到農村創新創業,帶動資金、技術、管理等要素流向農村,發展農村新產業新業態,增強農村發展活力,繁榮農村經濟,縮小城鄉差距。
高素質農民培育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大舉措。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現鄉村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還是在農村,重點難點在農民。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農民主體地位,堅持鄉村全面振興,關鍵是要促進農民收入持續增長。目前,農民增收的渠道還不多、能力比較弱,持續增收的長效機制還沒有建立起來,迫切需要培育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創新創業能力強的高素質農民隊伍,推動農村產業轉型升級,發揮示范帶動作用,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4 面臨挑戰
“十四五”時期,貴州省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仍面臨嚴峻挑戰,主要表現在:
(1)農民數量逐年減少,農業從業人員素質較低。近年來,隨著城鎮進程加快,貴州省每年有大量有文化、懂技術的青壯年農民外出務工,農村勞動力大量外流,農村農業女性化、老齡化、農業邊緣化、農村空心化、從業人員文化素質降低等問題日益嚴重,“誰來種地”的問題依然嚴峻。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貴州省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820萬人,城鎮化率從2018年的47.5%上升到2019年的49%,農村人口減少60萬人,“誰來種地”的問題日益凸顯,難以適應農業結構調整和現代農業發展的需求。
(2)條件能力建設亟待加強。長期以來,由于投入不足,以縣級農廣校為主體的基層農民教育培訓機構不穩定、職能不明確、經費無保障、教師知識老化、教學缺設施、下鄉缺工具、實習缺基地等,嚴重影響了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的深入開展。
(3)監督反饋機制有待完善。多年來實施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活動,常以培訓完成為結點,在持續跟蹤調查學員的后續培育效果方面缺乏長期有效的反饋機制,并未根據不同類型學員的情況,制定個性化的有效的跟蹤服務計劃,出現了“一培了之”的現象,導致培訓學員不能很好地做到學以致用。
5 發展建議
聚焦貴州省12大特色優勢農業產業發展和鄉村振興戰略人才需求,面向產業、融入產業、服務產業,切實提高高素質農民培育的針對性、規范性和有效性;進一步健全完善高素質農民教育培訓機制,狠抓管理制度建設;加強高質量師資隊伍建設,確保高素質農民培育工程各項要求落到實處取得實效。加速發展壯大高素質農民隊伍,打造農業產業的核心依托,為貴州省農業農村現代化和鄉村全面振興,提供人才支撐。
5.1 推進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
高素質農民培育項目資金投入力度、扶持政策和覆蓋范圍在“十四五”期間只增不減,高素質農民技能培訓緊緊圍繞貴州省12大特色優勢農業產業開展,實現產業培訓全覆蓋,更好服務貴州省農村產業發展。鄉村振興,產業興旺,在重點產業村培養“一村一名鄉村振興帶頭人”,在農村產業發展中發揮帶頭引領作用。推進高素質農民培育項目健康、可持續發展,必須要完善培育體系、擴大培育對象、充分挖掘參訓人員需求性、課程設置更加關注農業農村新產業、新業態,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5.2 扎實推進高素質農民教育培訓體系
加強體系建設,完善高素質農民教育培訓體系,統籌用好各類教育培訓資源,調動社會力量參與農民培訓的積極性,提高農民參訓率和滿意度。
(1)延伸培訓主干網絡,打造兩層培訓抓手。延伸培訓主干網絡,在省級高素質農民試點示范基地基礎上,建設市、縣級農民田間學校。各市(州)、縣農業農村局要加強領導,依托農廣校等主要培訓管理部門,根據所在區域產業和實際,分級遴選1~2個優秀農業主體,建設和掛牌成為農民田間學校,使其逐步成為高素質農民培育、農民科技培訓、農業職業教育和農村實用人才培養的基礎平臺和有效載體。
(2)統籌調動各方積極參與。在示范基地+農民田間學校搭建的骨干網絡基礎上,依據依規的充分引導、遴選適合的科研院校、農業企業、新型農業經營服務主體、農業專業協會等主體為農民教育培訓體系進行補充和提供服務;鼓勵基層農技人員發揮技術服務優勢,開展培訓學員的技術培訓、跟蹤服務和項目孵化。
(3)充分發揮各級農業廣播電視學校作用。充分發揮各級農廣校作為農民培訓工作主陣地、主渠道和管理協調中心作用,加強市(州)、縣農廣校建設,充實人員、保障經費、配套培訓和管理軟硬件條件,著重在試點示范、創新引領、拓展農民培訓邊界、打造農民培訓實效等方面努力和推進。
5.3 打造高素質農民教育培訓大數據工作功能承載平臺
高素質農民教育培訓工作是一項面對貴州省農民的日常工作,看似簡單,出方案派任務分資金。但要做出實效,需跳出為培訓而培訓,由此衍生出一系列舉措和支撐模塊。培訓體系建設、導師制、跟蹤服務、師資庫、核心學員庫、基地建設、日常工作等一系列工作要齊頭并進,這是一項龐雜的系統工程,所有的工作模塊都需要記錄、呈現和關聯,用常規辦公手段是難以完成的,需要打造高素質農民教育培訓大數據工作功能承載平臺。平臺模塊如下:一是基礎工作模塊(工作通知、各地工作動態、優秀工作單位工作、人員推介展示)、二是學員模塊(培訓學員政策、優秀學員故事與推介、優秀學員遴選);三是導師制模塊(導師庫、核心學員庫、篩選配對系統);四是示范基地模塊(基地管理、基地推介);五是產業孵化(農業前沿、項目推介、創業大賽)
5.4 打造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亮點
農業是民生工程,也是弱勢產業,特別是對貴州這樣高原多山、田土破碎、但又有獨特優越自然環境加持的山地高效農業來說,有挑戰也有機會。關鍵是如何把山地高效農業做出高效、做出特色,把做這項事業的一線人員找出來培訓好、服務好、引導好和打造好,是農民培訓的本職工作,也是重要工作。講好這些核心學員的故事,講好貴州農業的故事,讓社會讓各界知道聽到感受到,讓更多農業產業一線人員、受到鼓舞,意義重大。
參考文獻:
[1] 董建強, 金海, 曾令智. 新型職業農民手冊[M]. 北京: 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9: 24-25.
[2] 章玉松. 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中的幾個值得思考的問題[J]. 中國農技推廣, 2019, 35(8): 5-9.
[3] 胡春華. 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N]. 人民日報. 2020-12-01(6).
[4] 彭超, 劉合光. “十四五”時期的農業農村現代化: 形勢、問題與對策[J]. 改革, 2020(2): 20-29.
[5] 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 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 2020年全國高素質農民發展報告[M]. 北京: 中國農業出版社, 2020: 35-36.
[6] 溫濤, 陳一明. 數字經濟與農業農村經濟融合發展:實踐模式、現實障礙與突破路徑[J]. 農業經濟問題, 2020(7): 118-129.
[7] 黃玉蕊. 基于福建省鄉村產業振興的高素質農民培育探析[J]. 中國農村科技, 2021(5): 66-69.
[8] 鞏樹冠. 高素質農民培育需求現狀及創新對策研究[J]. 新農業, 2021(10): 58.
[9] 農業農村部. 農業農村部:發文要求做好2021年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J]. 中國食品, 2021(10): 93-94.
[10] 李玲子, 姚慧敏, 馬珂.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河南省高素質農民培育動力分析[J]. 河南農業, 2021(7): 30-31.
[11] 胡順祥. “三維度”培育高素質農民[J]. 江蘇農村經濟, 2021(2): 58-59.
[12] 溫濤, 陳一明.“互聯網+”時代的高素質農民培育[J]. 理論探索, 2021(1): 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