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育彤
摘 要:數學閱讀是學生學好數學,進而靈活運用數學知識的重要前提。在高階思維視域下,教師應運用多種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數學閱讀興趣,教授閱讀技巧,培養學生的理解分析能力,重視知識梳理,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促進交流合作,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鼓勵閱讀反思,培養學生的評價能力,促進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發展。
關鍵詞:數學教學;數學閱讀;高階思維;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421;G623.5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30-0072-02
數學學科是重要的基礎學科,而數學閱讀是數學教學的重要一環,是學生學好數學進而靈活運用數學知識的重要前提。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應提高對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重視程度,利用多種方式培養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為發展學生的高階思維打下良好基礎。本文對高階思維視域下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措施進行論述。
一、高階思維視域下的數學閱讀能力
研究人員對數學閱讀能力以及高階思維的內涵進行了深入探討。有研究認為,數學閱讀能力包括理解閱讀原文的能力,有較快的數學閱讀速度,能夠提出、分析并解決問題的能力。另有研究認為,數學閱讀能力不是單一的能力,而是由學生閱讀相關數學材料時候所表現出來的包括思維、想象、運算的能力,判斷分析數學問題的能力,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共同構成的綜合能力。可見,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不是單一的哪一種能力,而是依附于閱讀學習過程的,是在閱讀數學材料時所需的一系列能力的綜合。布魯姆的認知目標領域的思維能力水平分類如下:識記、領會、應用、分析、綜合、評價。而很多西方國家的人們所認可的高層次認知思維水平指的是認知目標領域分類的最后三個認知目標,并將其認定為高階思維能力。隨后,安德森、克拉克沃爾等將創造納入布魯姆教學目標分類學中,并將其列入高階思維的行列。
二、高階思維視域下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措施
1.運用多種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數學閱讀興趣
數學閱讀的前提是產生興趣,教師可以利用豐富的數學閱讀材料激發學生的數學閱讀興趣。數學閱讀內容不只存在于數學教材中,教師可以效仿語文教師,向學生介紹杰出的數學家的故事或者輕松有趣的數學課外書,如《小福爾摩斯訓練營——數學探案》《蟻跡尋蹤及其他數學探索》《貝貝妮奇奇卡的數學之旅》等。此外,學生普遍無法長時間保持注意力,因此營造輕松的學習環境和氛圍,保持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十分重要。教師可以在教室張貼數學思考小故事、數學家名言等,使學生置身于數學閱讀世界中。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還要善于創設相關情境,如學生進行“跳繩比賽”圖表題閱讀理解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進行一場小型的跳繩比賽。在比賽過程中,教師可對圖表中的信息進行適當的講解,并讓學生填寫表格,使學生自然而然地理解圖表中每項內容的含義。學生積極投入跳繩比賽的同時,不僅完成了對圖表內容的理解,而且激發了對數學閱讀的興趣。
2.教授閱讀技巧,培養學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一些學生在進行數學閱讀時常常不得要領,找不到編寫者的編寫意圖。教師在數學閱讀教學中應傳授學生數學閱讀技巧,使學生掌握順利捕獲關鍵信息、了解編寫者意圖、梳理問題的重要方法。第一,關鍵處標記法。在數學閱讀中,學生可以根據平時的學習習慣,選擇不同的方法對閱讀材料進行標記,如表示數量關系的詞用方框標記,不理解的內容用問號標記,需要反復閱讀的內容用波浪線標記等。對標記的內容進行反復有指向性的閱讀,既能快速理解閱讀材料內涵,又不會耽誤太多的時間。第二,及時停頓設問。及時的停頓設問是參透閱讀材料內涵的制勝法寶。數學閱讀材料中的內容具有前后關聯性,敘述問題時常常承前啟后。如果閱讀得過快,不停頓思考,很容易導致思維受阻。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邊讀邊想,邊讀邊問,自問自答,掌握好閱讀的節奏,使數學閱讀問題迎刃而解。第三,必要時擴句、縮句。數學學習材料的內容敘述過于簡潔或過于復雜,都不利于學生的理解。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閱讀簡潔材料時嘗試運用擴充句子的方法,還原被“簡潔”過的材料內容,解決前后語義銜接困難、思維中斷的問題。在閱讀內容敘述相對復雜的材料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嘗試運用縮句的方法,找出數學閱讀內容的幾個中心句,并對這些中心句進行整合,降低理解難度。第四,加強數學語言轉化。想要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閱讀材料,教師必須重視學生對數學語言與自然語言的轉化、數學語言間的相互轉化訓練。數學語言與自然語言的轉化是數學內外部的對話過程,教師在數學閱讀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將自然語言“數學化”,數學語言“通俗化”。數學語言間的相互轉化是數學語言內部的對話過程,主要涉及文字語言、符號語言、圖形語言。教師在數學閱讀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根據文字繪出圖畫的能力、根據圖形關系寫出文字結論的能力、用符號敘述定理的能力等。
3.重視知識梳理,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知識梳理要求學生理清數學知識的前后邏輯,整合新舊知識使其系統化,使學生達到全面理解知識、綜合運用知識的境界。教師在設計數學閱讀課程、解讀閱讀材料和實施數學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應重視對所涉及的相關數學知識的前后梳理和相應知識框架的建構,有意識地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和知識體系。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喚醒頭腦中與數學閱讀材料中涉及的數學知識相關的原有知識經驗,使學生在進行數學閱讀時更好地運用原有知識學習新知識,解決新問題。其次,教師要指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將新舊知識聯系起來,從而順利解決數學問題。再次,教學小結是教學過程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教學小結既是教師掌控課堂節奏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幫助學生對新舊知識進行梳理的重要活動。教師應在數學閱讀教學中善用教學小結,促進學生系統綜合地運用新舊知識,實現認知結構的同化與順應。
4.促進交流合作,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學生在教學中進行交流合作,可以使原本氣氛沉悶的課堂活躍起來。但數學閱讀課堂交流不是單純以活躍課堂氣氛為目的的散漫交談,而是對學生獨立閱讀并嘗試解決問題后發現的問題與產生的困惑的進一步探討。在數學閱讀課堂上,教師應基于學生提出的有疑問、有價值的問題,組織學生共同思索、共同探究、共同創造。在交流成果展示過程中,教師可以直接呈現給學生,讓學生看一看、想一想、比一比,如“這個數學材料你能讀懂嗎”“你有更好的解決這個數學問題的辦法嗎”等,進而引導學生將注意力聚焦于閱讀材料中重難點的解決上,引發更多學生提出新奇的解讀角度和創造性的解題方案,使學生在“閱讀”別人理解問題的思路與解決問題的方法的過程中,從傾聽者轉變為思考者和創新者。
5.鼓勵閱讀反思,培養學生的評價能力
閱讀后的反思是學習過程中的重要一環,是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能力,培養學生評價能力的重要手段。反思不僅有對閱讀內容的反思,也有對自己在閱讀中表現的反思。學生的數學閱讀反思評價內容包括:閱讀計劃的執行情況、有限閱讀時間內的閱讀量、數學閱讀中舊知識的鞏固和新知識的習得情況、不理解問題的解決情況、閱讀時注意力的集中情況、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的掌握與運用情況、學習活動的結果等。學生只有能夠客觀評價自己在數學閱讀過程中的優勢和不足,然后及時進行改進,才能使數學閱讀更加順利。
三、結語
總之,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應成為數學閱讀教學活動的主要目標。教師應將多種教學方式相結合,教授學生閱讀技巧,重視知識梳理,促進學生的交流合作,鼓勵學生閱讀反思,促進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提高,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參考文獻:
[1]吳靜芬.優化數學教學設計? 培養高階思維能力[J].小學教學參考,2017(23).
[2]黃德忠.培養小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思考與實踐[J].教學與管理,2015(17).
[3]姚小琴.高階思維:“核心素養”導向的數學教學[J].數學教學通訊,2018(28).
[4]顧曉東.基于高階思維的數學學習活動設計策略[J].教學與管理,201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