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紅
摘 要:當前,人們的生活質量有了質的飛躍,在追求物質層面的同時,也追求精神文化,鄉村旅游在此背景下應運而生。我國目前已經出現了許多旅游勝地,一些地區以旅游產業作為主要經濟來源。為推動城市化進程,我國開始構建鄉村旅游經濟發展結構。對于農村地區來說,要想獲得經濟發展難度較大,而鄉村旅游的出現則為農村經濟發展帶來了新途徑,使其可通過鄉村旅游實現經濟增長。鄉村旅游經濟對農村經濟產生積極與消極兩方面的影響,積極影響如提高農村綜合效益、擴大農村經濟增長渠道、為農村產業優化創造條件,且進一步提升了農村的開放度;消極影響則表現為使貧富差距快速拉大,破壞了農村生態環境以及容易引發糾紛?;诖?,提出鄉村旅游經濟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有效策略,即加強風險評估預測,發揮政府作用展開規劃指導,加強協調發展等。
關鍵詞:鄉村旅游經濟;農村經濟;影響;推動策略
中圖分類號:F323?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1)25-0025-03
鄉村旅游產業的興起為農村地區打造了全新的經濟發展路徑,通過鄉村旅游使農村經濟得到發展,有助于轉變農村經濟現狀。但從目前我國鄉村旅游產業現狀來看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體現在基礎設施、規劃引導方面,嚴重影響了農村經濟增長??梢詫⑧l村旅游經濟對農村經濟的影響分成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兩種,無論是哪一種,都要以正確態度對待,站在經濟增長與生態角度制定有效方案,推動農村經濟健康、持續發展。
一、鄉村旅游產業發展現狀分析
(一)基礎設施不完善
從當前我國鄉村旅游產業發展現狀不難看出,一些地區的基礎設施嚴重缺乏,特別是在飲食衛生、住宿條件等基礎設施上最能體現該問題[1]。由于鄉村旅游產業的地點在農村,且大部分農村地區較為偏遠,村民不具備正確衛生觀念,再加上農村旅游服務態度、質量較差,宣傳力度不夠,導致許多游客來了一次就不想再來二次。同時,鄉村旅游產業還面臨一個普遍問題,就是交通不便。許多農村地區都比較偏僻,如果游客沒有交通工具很難到達目的地。但也有部分旅游地沒有交通道路或道路不暢,出于便捷和安全考慮,許多游客都不愿意前往。這對鄉村旅游經濟的發展造成了嚴重阻礙,最終直接約束農村經濟增長。
(二)規劃引導力不足
鄉村旅游產業規劃引導力不足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是在開發時缺乏政府部門的規劃引導,導致鄉村旅游產業缺乏明確方向,無論在工作分配還是在具體規劃方面均存在不均衡現象。另一方面是鄉村旅游產業的開發投入成本較大,但盈利回報時間較長,使得上級管理部門不愿意將時間和精力放在農村旅游產業上。當鄉村旅游產業沒有得到官方力量引導時,就無法明確具體發展方向。而且,鄉村旅游在我國的開展時間不長,政府在開展規劃引導時還沒有建立健全相關制度,未采取有效方法,使得鄉村旅游經濟發展緩慢。
二、鄉村旅游經濟對農村經濟帶來的積極影響
(一)提高了農村綜合效益
在農村地區引入旅游產業,其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提高經濟效益,因此只要合理開發旅游產業就可以在宣傳農村生態文化的同時提高農民收入。如果鄉村旅游產業非常受游客歡迎,那么還可以引導游客消費,給農民創造就業機會。我國農村地區有許多剩余勞動力,在沒有引入鄉村旅游產業之前,這些剩余勞動力處于閑散狀態,在開發鄉村旅游產業之后,可以將這些剩余勞動力充分利用起來,發揮就業作用,為當代旅游業發展貢獻一份力量。旅游行業是服務于各行各業的,給村民提供了工作崗位,可以將農村的剩余勞動力充分調動起來。世界旅游組織報告數據顯示,在旅游行業中,每多增一個工作者就可以給社會提供6—8個就業機會,所發揮出來的作用更大[2]。在國內鄉村旅游經濟發展時,由于農村地區有較好的自然資源條件,正好可以成為旅游產業發展來源。如果農民只是種田,并不能獲得太多的經濟收入,但鄉村旅游使農民實現了足不出戶賺錢。此外,還可以利用鄉村旅游經濟帶動農村當地交通、娛樂、餐飲等產業發展,而這些都是農村經濟的主要來源。
(二)擴大了農村經濟增長渠道
在鄉村旅游經濟的發展過程中,勢必會帶動農村果園、養殖場、農田等基礎設施開發,可以在原基礎上加以創新。比如,可以將傳統果園進行改造后構建觀光果園,也可以把養殖場和農田等設置為觀光養殖場、觀光農田,充分展現農村特色。通過這些觀光項目,可以讓游客近距離感受和了解農業項目,從而提高游客興趣和好奇心,可以提高鄉村旅游量,從而給農村經濟發展提供有力支持。在鄉村旅游產業開發初期,客源并不多,前期主要是對旅游項目進行投資,這個階段的農村經濟收入并不樂觀。待鄉村旅游產業逐漸穩定后,客源也會越來越多,這時農村就可以投資餐飲、旅館等行業,實現多項發展。這些都是鄉村旅游經濟發展帶來的好處,如果沒有得到鄉村旅游經濟的支持,那么農村經濟來源便非常單一。在拓寬了農村經濟增長渠道后,極大地改善了村民生活條件,同時這也是實現全面小康的有效策略。
(三)給產業優化創造了條件
站在我國農業角度來看可以發現,農業基本上都是以種植業為核心,這種結構并不合理,會導致第三產業所占比例極小,農業經濟自然無法得到提高[3]。鄉村旅游經濟的發展帶動了農村地區服務業、加工業、建筑業等共同進步,同時調整了產業結構。通常,在一個鄉村旅游地點中都會完善交通基礎設施,會在該方面進行投資改造,這給農產品運輸帶來了便利,突破傳統“小而全”農產業結構,將農產品的商 業價值予以提高。鄉村旅游經濟發展較好,就說明農村旅游產業發展較為樂觀,我國鄉村旅游產業比較注重觀賞性,所以會在開發旅游景點時優化當地的農業產業結構,賦予當地農產品更多特色,給后續一系列加工、運輸、銷售等環節提供保障。
(四)提高了農村開放度
鄉村旅游產業的開發目的就是為了改變傳統農村思想和環境現狀,在形成旅游特色后,自然會吸引許多外來人員,這對于傳統農村來說是新穎的。在與外來人員接觸的過程中,村民思想意識也會得到轉變,逐漸引入一些現代化思想,提高了城市與農村間的文化、經濟交流頻率。同時,也使農村具備“走出去”理念,既拓展了農村開放度,又給自身經濟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