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琳琳
摘要:思維導圖在中學英語教學中占據重要地位,文章論述了思維導圖的概念和在中學英語教學上實踐意義,教師學會創造性地使用思維導圖,將使教學內容豐富飽滿,課堂更加高效。
關鍵詞:思維導圖;英語教學;中學
一、思維導圖(Mind Map)的概念
20世紀60年代,英國學者托尼·博贊研究出了一種思維工具,它能幫助人們將大腦中的思維具象化,通過線條、關鍵字、顏色、符號等方式呈現在紙上,將抽象的邏輯文字轉變為生動的概括性圖畫,能夠極大提升人們的思考效率,這便是思維導圖,又稱思維腦圖。
進行思維導圖繪制時,可以先在白紙上寫下一個中心思想,而后用粗線將其與聯想出的二級主題相連,然后,從二級主題出發,補充與主題相關的要點。最后,設計者可以遵守“同級同色、異級異色”的原則為思維導圖涂色,增強其層次感,便于加深對導圖內容的記憶。
二、思維導圖在中學英語教學中的實踐意義
思維導圖是現在英語教學領域中通行的一種教學模式,通過使用思維導圖,知識更加直觀形象地展示出來,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增加記憶力,提高學習效果。然而傳統的英語教學方法有很多弊端,有的教師在教單詞時方法單一,輕視詞匯間的聯系,不能幫助學生創建詞匯構造的思維模式。學生記了忘,忘了又記,又乏味又費時,使很多學生逐漸失去學好英語的自信心。同時,傳統閱讀教學忽視學生個性化閱讀方式,更缺乏學生閱讀中的思維發展,學生無法真正走進語篇,教師也無法監控學生的文本閱讀過程,進行針對性指導。
三、如何利用思維導圖進行英語教學
(一)教師在課堂中的新觀念和新角色。
利用思維導圖進行教學活動時,教師需要從學生的核心素養出發,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個性發展。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踐行自己組織、引領的職責,認清學生在課堂學習的主體地位,用新的手段引導他們對知識進行探索。教師和學生要平等參與到課堂學習,通過共同探討的形式,為英語知識賦予新的活力。
(二)利用思維導圖進行閱讀教學效果十分明顯。
借用語言、符號以及文字的構架,學生在理解文章時,更加直觀更容易融入語境,也可能更能整體把握文章的層次和主旨大意。同時,學生能很快掌握文章主要內容,根據文章中個層次把握的中心,學會找到中心句和關鍵句的閱讀方法,以便推斷并理解文章的深層含義。
首先,課前準備。教學設計是一堂課的前提,通過教學設計,教師可以了解教學內容的重難點,預設教學效果,將冗長復雜的課文,按內容層次歸納成清晰的教學層次。課堂中,根據課文內容呈現出思維導圖模式,挖取關鍵詞部分,讓學生自主閱讀,根據導圖線索完成填空,加深對文章的理解。不僅如此,教師可以積極鼓勵學生進行自主閱讀,而后依據自身對知識的理解,設計與之對應的導圖,并利用顏色、線條等,指出不同內容間的內在練習。學生通過不斷學習,個人英語知識體系會得到進一步拓展,這就需要他們不斷調整思維腦圖內容和形式,提升學習效率。
(三)利用思維導圖進行詞匯教學。
在進行英語詞匯方面知識的教學時,要注重的是詞匯之間的發散性思維和聯想思維,在這種基礎上,英語詞匯間的聯系是有序合理的,并不是任意形成的。通過某個中心詞,將和其相關聯的一系列詞匯,在頭腦中形成一個較為完整的“思維腦圖”,擴展學生的詞匯量,是一種有效的英語詞匯學習策略。
教單詞不能只教單詞,要把它放到教材文章中引導學生進行綜合性理解。教師可結合思維腦圖來確立某個關鍵詞或某個主題,然后把文章中與之有關的單詞、詞組建立成詞匯記憶的網絡,可以使龐雜的文章內容變得更清晰,使學生更容易將閱讀材料化為自己內在擁有的知識。這種記憶的方法激發學生主動思考,全面提高學生的記憶力,使學生收獲感十足,變枯燥的詞匯學習更具有活力,在這樣有生命力的的課堂中學習,學生參與到英語課堂學習的主動性會得到進一步提升。
四、結語
無論在何種英語課堂模式中,教學方式都不是墨守成規的,教師應在課堂中起積極正確的引導作用,真正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創造性發展。教師必須要將創新、創優觀念放在心中,避免“穿新鞋,走老路”,從學生的實際情況、知識需求出發,將其主動性、創造性充分利用起來,形成高效而有活力的課堂教學。
參考文獻:
[1]管紅麗.探究初中英語課堂中思維導圖的應用[J].女報:家庭素質教育,2020(1):0097.
[2]王建軍.思維導圖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20(20).
[3]韓芳.思維導圖的三種巧用——思維導圖在初中英語課堂上的應用方略[J].校園英語,2019(33):145.
[4]彭連花.思維導圖在初中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19(024):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