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暉
[摘 要]寫作一直以來都是語言類學科教學的難題。在教學中,閱讀和寫作都是教學中的主要研究內容,如果將閱讀與寫作深度融合,有助于幫助學生走出寫作教學的困境,促進學生讀寫能力的發展,做到真正的學以致用。本文以初中英語教學為例,重點分析了英語閱讀與寫作教學深度融合和路徑,旨在優化英語課堂教學模式,提高英語教學效果,最終達到提升學生讀寫水平的目標。
[關鍵詞]讀寫能力;閱讀;寫作;深度融合
閱讀與寫作都是英語教學中的主要任務,是學生學習英語的關鍵,只有輸入與輸出相結合的情況下,學生才會將閱讀與寫作真正做到融合,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語言學習質量。
一、在閱讀中培養輸入意識,為寫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任何一種教學活動的組織都需要學生的配合,只有當學生自身具備學習意識與學習動機的情況下,學生才會一直堅持學習,這樣的教學效果要比教師強行灌輸好得多。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應以激發學生的閱讀學習興趣為第一要務,在教學中堅持閱讀寫作一體化的思想,讓學生在閱讀興趣的驅動下主動從文本閱讀中輸入語言知識,有意識、有目的地摘錄、理解、賞析、記憶,為英語寫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如在《Looking Different》教學中,需要學生在文本的閱讀中掌握“mine”“ours”“theirs”“look like…”等語言知識點,能夠利用所學知識討論物品的歸屬,掌握并能夠靈活運用名詞所有格。因為本課的話題主要是討論人的外表以及顏色上的不同之處,詢問某一件物品是誰的?為了讓學生在文本閱讀中形成輸入意識,那么教師可以在課前導學中提出這樣的問題:“Students, can you describe different colors in English?”此時學生紛紛想到了“red”“blue”“green”“black”等有關顏色的單詞。在此基礎上教師繼續追問:“If we want to ask what is the color of something? How would you ask?”此時學生陷入思考中,應該如何向他人詢問某物的顏色是什么,怎樣回答說明物體的顏色呢?帶著這些問題進入到課文的閱讀中,會讓學生從閱讀中發現更多的語言知識點,主動去發現“what color…”的句式。為了在閱讀中培養學生的寫作意識,教師可以結合本節課的知識點開展英漢互譯、句型轉換等活動,如讓學生翻譯“一支紅藍相間的鉛筆(a red and blue pencil)”,將His hair is black. 改寫成He has black hair.讓學生不僅掌握描述顏色以及他人外表的方法,增加語言知識儲備量,還樹立了寫作的意識,形成主動從閱讀中輸入語言知識的思維,為閱讀與寫作的深度融合做好鋪墊。
閱讀與寫作的深度融合,需要遵循語言的輸入輸出理論,以語言的輸入為前提,而初中生在英語學習中因為缺乏適宜的語言環境,在平時生活學習中接觸到的語言以漢語為主,導致學生的語言學習主要來自于課堂和書本知識。為了讓學生在英語寫作中做到有詞可用、有話可說,要有意識地讓學生對資料進行整合,或者以閱讀為媒介讓學生從閱讀中吸收到更多有用的知識,既增加學生的詞匯積累量,又有助于他們養成主動積累語言知識并加以運用的好習慣。
二、在閱讀后培養寫作輸出能力,鍛煉語言運用能力
在仔細研讀文本內容,吸收更多的語言知識點之后,學生通常會將知識點轉化為寫作源泉,此時教師應給學生搭建閱讀輸出能力鍛煉的機會,讓學生在閱讀后的多樣化寫作中實現語言運用能力的提升,這也是閱讀與寫作教學深度融合的重中之重。
教師可以在閱讀輸入后組織以下幾種寫作訓練活動,讓學生在讀寫融合訓練中突破英語寫作難題:
第一,讀后仿寫。學生在文章閱讀中都會發現作者的寫作手法以及寫作技巧,那么教師要引領學生在仿寫中運用其所發現的寫作方法與技巧,將所習得的寫作技能運用于實踐之中。以《Feeling Excited》為例,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已經對這篇文章的結構以及語言運用、文本內容進行了講述,那么在仿寫中要鼓勵學生從結構仿寫入手,學會清晰地構建文章結構,確定寫作的觀點與理由。其次,進行語言改寫、仿寫、句型轉換或是同義詞替換,只要運用得當都可以。最后,仿寫文本的內容,嘗試運用自己的語言將文本內容寫出來,讓學生在仿寫中初步鍛煉語言運用能力。
第二,讀后續寫。初中英語教材中的每篇文章都是一個有教育意義的故事,是作者對生活的記錄或者是對情感、思想的表達,而且每個故事都可以有無限的想象空間,教師可以在閱讀教學之后,鼓勵學生結合文本中的劇情、人物以及情節等要素,續寫故事結尾。但是需要學生意識到續寫并非是胡亂地寫,而是對原有故事情節的延續,需要具備一定的合理性,以此達到輸入與輸出的一致性與有效性。如《Keeping Healthy》一文中主要講述了保持健康的重要性,并且講述了幾種關于養生的方法,學生在閱讀完這篇文章之后,開始續寫人們不遵循飲食與運動規律而造成身體損害時,還會發生哪些事情呢?有的學生這樣寫到:“A person thinks that he doesn't believe in the way of health described in the book, but eats and drinks at will, has no regular diet, doesn't exercise every day, and gains weight very fast. I think he is easy to suffer from high blood pressure, heart disease and so on. I hope this kind of thing won't happen.”
第三,讀后創寫。創新意識與創造力是人才培養的核心,教師應鼓勵學生對閱讀文本的內容進行創新寫作,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這樣才能避免學生的文章千篇一律。如在《Amazing Science》一文主要介紹了我國科學技術發展的偉大歷程,從航天飛船的發射成功,到電腦科學技術水平的提升,以前人們的夢想,如今真正實現了,在此基礎上教師鼓勵學生想象一下2030年或者更久遠的2130年,還會有哪些科學技術出現?這就是激發學生創造性寫作的有效方式之一,實現了閱讀輸入基礎上的多種形式寫作輸出,對于閱讀與寫作教學的深度融合具有促進作用。
仿寫是學生鍛煉寫作能力的基礎,而仿寫的材料便是源于閱讀的文本內容,因此閱讀與寫作的融合需要教師以閱讀文本為主要素材,引領學生從仿寫入手,并通過續寫、創寫等多種方式不斷鍛煉寫作能力,實現寫作能力的提升。
三、在寫作輸出后主動閱讀,促進讀寫能力的提升
建立在文本閱讀基礎上的寫作是閱讀與寫作教學深度融合的一種途徑,但絕非是唯一途徑,在以往的英語閱讀教學中因為教師并未意識到“以寫促讀”對于學生英語學習的重要影響,導致英語閱讀與寫作的融合僅停留在淺層層面上。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教師要在教學中引導學生主動進行寫作后閱讀,在英語寫作教學中滲透閱讀意識,讓學生在以讀促寫、以寫促讀的英語學習模式中實現良性循環發展。
如教師在英語寫作教學中布置以“Fantasy Adventure”為主題的寫作任務,很多學生在面對這些寫作任務的時候都會覺得手足無措,因為自己本身缺少旅行的經驗,也難以從腦海中搜索中有關奇幻旅行的寫作素材,從而陷入寫作的困境。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給學生推薦幾本適合初中生閱讀的英語原版故事類書籍,如《世界上最冷的地方》《五個孩子和沙精》《福爾摩斯探案故事》《神秘幻想故事集》等。這些書籍適合初中生閱讀,其中的生詞涉及量較少,且符合初中生的閱讀興趣,在“Fantasy Adventure”為主題的寫作任務驅動下,教師引導學生主動選擇一本自己喜歡的英語書籍,并在閱讀中進行批注,讀完之后寫出整本書所講述的主要故事內容是什么,并談一談自己從這本英語書籍閱讀中所獲得的感想,或者是對“Fantasy Adventure”有何幻想,或者是讀后有什么思想感悟,促使學生在寫作任務的推動下主動閱讀,并在閱讀中感受到快樂,實現閱讀與寫作深度融合的良性循環。
四、培養學生高效閱讀能力,確保充足的語言輸入
教師應將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作為重點,借助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將正確的閱讀方式傳授給學生,如要求學生利用閱讀了解文章脈絡,借助簡練語言概括文章主要內容。在學生對文章題材、文本結構、語言應用方式及基本寫作方式加以了解后,教師可概括文章大致含義,介紹文章整體布局。隨后,引導學生展開精讀活動,促使學生掌握并理解文章細節之處,鼓勵學生對關鍵語句、關鍵詞加以整理、歸納,幫助學生對文章內容有進一步了解。為幫助學生對文章有個整體掌握,加強對特殊句式的理解,強化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和語言素養,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展開課外英文閱讀活動,拓展閱讀量。完成文章閱讀后,教師還要讓學生回顧文章中的重點詞句,展開合理改寫活動,借助文本的合理轉換完成有價值信息的提取,以此為依據擴充文本內容。
總之,初中英語教師應認識到閱讀與寫作深度融合的價值,在課堂教學中主動探索閱讀與寫作深度融合的途徑,讓學生真正掌握閱讀與寫作的學習方法,在閱讀中去思考寫作,在寫作后進行有效閱讀,從而提升英語閱讀與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陳震.淺談初中英語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深度融合的實施策略[J].校園英語,2018,(22).
[2]陳明.淺談初中英語教學中閱讀與寫作教學的融合[J].英語畫刊(高級版),2019,(21).
[3]王呈祥.有機融合:讓初中英語閱讀和寫作深度“遇見”[J].英語教師,2020, (08).
[研究課題: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滲透寫作訓練的策略研究,課題編號:FQ2020GH031]
(責任編輯 付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