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林枚
【摘 要】開發區對于發展數字出版產業有諸多優勢,實現數字出版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要尊重發展規律,實現傳統產業優勢向數字出版等新興文化產業優勢的轉化。文章以開發區主導的“園中園”發展模式為例,分析國家數字出版基地管理運行模式的基本特征、存在問題及發展對策,從規劃定位、引導、資源、金融服務、人才培養、人文環境建設等方面著手,推動數字出版基地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數字出版基地;開發區;園中園;發展模式;高質量發展
在媒體融合的大背景下,出版業跨入數字時代,數字出版產業在世界范圍內迅猛發展。近年來,我國數字出版產業發展勢頭強勁,已成為新聞出版產業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出版業發展的主要方向。產業基地作為推動產業發展的重要形式被廣泛應用于工業和高科技領域,數字出版產業兼具高新技術產業、內容加工業、文化產業的特征,適合于通過企業的聚集,形成外部競爭優勢,降低生產成本,從而促進產業發展。數字出版基地就概念而言,是國家主導的一個行業性產業集聚區;國家數字出版基地是指經過國家認定并批準建設、通過宏觀政策調控設立的產業集聚區,主要匯聚數字出版企業,旨在促進數字出版產業的發展。
從數字出版基地發展模式主導因素的研究視角出發,我國數字出版基地發展模式可分為市場主導的源生型、政府主導的規劃型、區位主導的資源型、開發區主導的“園中園”型、龍頭企業主導的內源品牌型等幾種模式。數字出版基地發展模式并無定式,也很難區分優劣,其發展模式選擇及發展路徑,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基地建設發展中的各個行為主體。發展模式的選擇要因地制宜,只要是符合產業發展規律,能與當地區域經濟發展條件、資源稟賦相適應,能有效地推動數字出版產業發展的基地建設模式就是好的發展模式。本文主要針對開發區主導的“園中園”發展模式(以下簡稱“園中園”發展模式)進行探析。
一、“園中園”發展模式主要特征
本文所指的開發區,即國家或各地區設立的高新技術開發區或經濟技術開發區。這些開發區有明確的地域界限,具備較為完善的基礎設施,配套優惠的產業發展政策,形成一定的技術產業和專業領域上的產業聚集,并受所在地人民政府直接領導、具有相對獨立的經濟區域。截至2020年底,我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已達217家,其在發展文化產業方面的重要作用日益凸顯,已成為加快文化與科技融合、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的強大的力量。
開發區主導的“園中園”模式是數字出版產業園區快速形成發展的一種重要模式,其基本特征為:第一,數字出版產業園區規劃建設在開發區內,由開發區提供土地或生產、辦公用房,并形成物理上或邏輯上相對獨立的園區。第二,數字出版產業園區的建設開發主體為開發區。開發區直接或委托市場化、專業化的企業負責數字出版產業園區的管理和運營,包括投資、融資、招商、推廣、運維等,獨立核算、自負盈虧。第三,開發區為數字出版產業園區提供必要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以及配套相應的產業優惠政策,提供產業發展的專項扶持資金等,為數字出版產業發展創造環境。
2008年,我國首個國家數字出版基地——上海張江國家數字出版基地成立,經過十多年發展,國家數字出版基地產業集聚效應不斷釋放,并逐漸形成多個成熟產業集群以及完善的產業鏈條,產生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開發區主導的“園中園”模式是國家數字出版基地普遍采用、易于操作、管理規范、成效顯著的主要發展模式之一。
二、“園中園”發展模式的動力機制
(一)開發區是推動產業集群發展的主要動力主體
從產業集群發展的角度分析,開發區已成為一種介于政府與市場之間,同時又兼具政府、企業功能的產業集群發展主體,它將多種產業發展要素集于一身,并在其創新發展的驅動下,不斷推動各類產業集群形成和發展,成為我國產業集群發展的重要形式。
經過4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城市化和工業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城市化進程和工業化的高速發展也給各類開發區帶來可持續發展的壓力,能源緊缺、土地短缺已成為各類開發區建設與發展的瓶頸。開發區面臨著區內產業和自身功能的雙重轉型升級,發展理念也逐漸由制造加工業為主的工業化向第三產業(服務業)轉變。環保、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綠色產業得到開發區的青睞,而數字出版產業作為現代信息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符合開發區轉型的價值取向,也能滿足城市高質量發展的需求。數字出版產業具有強大連帶和滲透作用,能給相關產業帶來強大的生命力和增加值。因而,開發區對于發展數字出版產業有著較強的需求。
(二)開發區對數字出版產業集聚的作用
數字出版產業作為出版與科技高度融合的新興產業,越來越呈現區域聚集的特性。在我國的經濟文化發達地區或國際大都市,逐步形成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產業集群,這也表現出數字出版產業的聚集對地區條件有著較高的要求。開發區尤其是國家級的開發區成功實現了制造業為主體的工業產業集聚發展,在促進城市經濟飛速發展的過程中,自身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設施,構建了完善的經濟體系,是技術、資源、人才聚集的中心,對發展數字出版產業也極為有利。主要體現在:一是開發區核心產業的外部效應促進數字出版產業集聚的形成;二是開發區為數字出版產業的聚集提供良好的產業配套環境;三是開發區形成的產業文化對數字出版產業的集聚和發展有推動作用。
(三)影響開發區數字出版產業集群形成發展的因素
開發區有著數字出版產業發展所需的基礎設施和產業環境,對數字出版產業集聚的形成有著較強的優勢和競爭力,但并非所有的開發區都可以成功地實現數字出版產業的集聚發展,其中有戰略層面的原因,也有運作層面的原因,同時還有區域文化和消費市場的原因。影響開發區數字出版產業集群形成的主要因素如下:一是信息技術企業的集聚規模和創新能力。信息技術企業越多、質量越高、創新能力越強,就越能夠為數字出版產業的發展奠定技術基礎和儲備高質量的技術人才。二是信息化基礎設施和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的建設能力。數字出版產業是對數字技術、通信技術高度依賴的內容產業,開發區信息化基礎設施和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建設能力對數字出版企業的集聚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力。三是傳統出版產業資源集聚和整合能力。數字出版是出版與技術高度融合的新興出版業態,其發展壯大離不開技術創新,也離不開出版資源的支持。開發區要成功實現數字出版產業的集聚,對傳統出版產業資源的吸聚和整合能力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四是開發區品牌建設能力。開發區良好的社會品牌是開發區內產業輻射能力的載體,也是吸引數字出版龍頭企業入駐的優勢。數字龍頭企業的入駐會反過來提升開發區的品牌效應,從而吸引更多的數字出版企業和數字出版資源向開發區聚集。五是產業孵化能力。作為新興產業,數字出版業的產品形態、盈利模式處在高速發展變化中,需要不斷創新、探索和市場培育。
三、當前“園中園”發展模式存在的共性問題
(一)大部分開發區呈現產業集聚的脆弱性
通過提供土地和優惠政策來吸引數字出版企業進駐而形成聚集,是目前我國大多數開發區采用的模式。這種模式對企業的聚集只重視數量,不重視發展質量和企業間的內在聯系,從而導致這些在空間上已形成一定聚集的企業并未顯現出強烈的根植性。隨著政策空間的日益縮小,例如開發區的土地成本、勞動力價格等區位優勢及稅收優惠政策發生變化等,這種空間上的集聚就顯露出很大的脆弱性,開發區內的一些企業就可能會向其他政策更優惠的地方流動。
(二)缺乏完善的產業集群機制
一是相互支撐、相互依存的專業化分工協作的產業網絡尚未形成。由于數字出版產業涉及的門類很廣,有軟件、信息、互聯網、動漫、游戲、傳媒、出版等,而且以中小企業、成長型企業居多,這些數字出版企業彼此間關聯性并不強,龍頭企業不大不強,專業化分工尚未形成,更談不上完整的產業鏈協作與互動。二是產學研合作機制不完善。我國大多數開發區缺乏與大學或研究機構開展數字出版研究合作,自身數字出版研究能力不足、研究的體制機制不健全,從而導致數字出版智力資源、創新資源的供應缺乏必要的保障,影響了數字出版的創新發展。此外,由于數字出版企業具有高風險特征,需要風險投資家、風險投資公司和機構投資公司的參與。但我國大多數開發區尚未有風險投資機構進入,難以對具有先導性、趨勢性的大型高新技術數字出版創新項目進行有效扶持。
(三)數字出版人才欠缺成為發展瓶頸
數字出版人才是開發區發展數字出版產業集群發展的關鍵要素。內容創意、技術研發、產品創新、經營管理及風險投資運作等都需要優秀的高級人才。目前我國各開發區的人才并不少,有些開發區甚至出現過剩的現象,但就數字出版這一新興文化產業而言,高層次的專業人才十分缺乏,很多開發區尚未成為吸引數字出版優秀人才的高地,在吸引和培養數字出版人才方面還有許多地方需要加強。
(四)數字出版主導產業不突出,沒有形成產業集聚優勢
多數開發區發展數字出版產業是依托原有的產業基礎,在現有的產業園區范圍內打造數字出版基地的概念。雖然數字出版基地有著明確的規劃和功能定位,開發區也提供了相應的產業資源支持數字出版企業的發展,但現實情況是,多數數字出版企業散落在開發區內,在產業空間布局上相對分散,集群發展的整體競爭優勢不明顯。同時,開發區對數字出版企業的引入并沒有明確標準,數字出版企業門類繁多,總體處于粗放式經營階段,沒有形成核心企業和主導產業,數字出版產業發展帶有盲目性和隨意性。
四、“園中園”發展模式的高質量發展對策
(一)結合數字出版產業特點及開發區優勢進行科學定位
數字出版產業知識、文化要素密集,產業門類形態繁多,產業關聯度強,呈現跨行業、跨媒介融合發展趨勢。數字出版產業的核心在于將數字網絡技術融入傳統內容產業,創造出新的價值。開發區在發展工業和高新技術產業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每一個開發區都有自身的核心產業,應該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根據數字出版產業的發展規律進行科學定位,發揮自身的獨特優勢,避免“一窩蜂”互相復制。找準重點產業方向,集中優勢資源培育核心企業,形成區域競爭優勢,帶動和提升相關產業的吸聚能力,以點帶面,形成數字產業的集聚發展。
(二)發揮引導作用推動數字出版產業集群的形成與發展
我國開發區傳統的政策支持立足于要素供給的優惠,在短期內,土地、稅收和基礎設施可以形成數字出版產業集聚區的比較優勢,但從長遠看,開發區間的競爭會削減這些優惠政策所帶來的比較優勢。開發區應該充分發揮引導作用,將要素供給的優惠政策轉向技術支持和產業支持,加強產業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與數字出版產業發展配套的基礎設施建設,利用自身的集聚效應有針對性地吸引具備產業帶動優勢以及有產業關聯的項目進入開發區,推動數字出版產業集群的形成與發展。
(三)大力培育數字出版產業的龍頭企業
改變數字出版企業小而散的局面,提升數字出版集群發展的影響力和競爭力,加強龍頭企業的培育和引進,通過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實現資源整合、打造完整的產業鏈。一是制定激勵政策,扶持發展勢頭較好的核心企業,或者已經具有龍頭地位的企業,使優勢資源向其傾斜,并為其打造一個適合其發展壯大的產業環境。二是通過扶持開發區的龍頭企業來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引導其他中小型數字出版企業圍繞龍頭企業的核心業務進行配套產業的布局。三是積極鼓勵和幫助有實力的數字出版核心企業、龍頭企業上市融資。推動企業和項目的并購,做大做強數字出版產業。四是采取積極的措施引導新聞出版業的國有大型企業集團進駐數字出版基地,提升數字出版基地的內容創新、創造能力,完善產業鏈,提高產業的競爭力。五是鼓勵和引導其他行業進軍數字出版產業,充分利用社會各界的資源和力量發展數字出版產業。
(四)建立和完善風險投資機制,創新金融服務
數字出版產業高技術、高投入、高風險的“三高”特性,決定了風險投資在產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開發區不僅要完善產業發展環境,吸引數字出版企業入駐,更要建立健全風險投資機制,通過吸引國內外風險投資機構入駐。建立新興產業交易市場,開展資本市場中介服務,為專業化的技術創新、生產方式和營銷方式創新提供資金保障,規范風險投資市場體系中的中介服務機構行為,提高服務質量和信譽,減少投資的風險。制定相關優惠政策,引導社會資金進入投資領域。針對數字出版企業規模小、資金少的特點,積極進行金融創新探索,為初創的數字出版企業量身定做適合企業發展的融資產品,解決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推動建立多元化的市場投融資體系,整合多方資金,保證重點數字出版產業和項目的資金供給。加強數字出版產業項目招商,吸引更多的直接投資參與數字出版項目的建設。
(五)構建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模式
人才是數字出版產業發展的核心資源,開發區應加大對人才培養的政策支持力度,積極整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社會力量等相關資源,大力引進專業化數字出版人才培訓機構,形成以就業為導向的產學研結合、校企聯合等多樣化培養模式,為數字出版企業培養大量的復合型、適用型人才。同時,還應創新人才引進機制,改進分配制度,完善優秀人才引進的戶籍、住房、收入分配、家屬安置、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優惠政策,為引進高端領軍人才、主導產業尖端人才奠定基礎。
(六)重視人文環境建設,推動文化要素資源聚集
數字出版產業終究屬于文化產業,有著文化屬性特征。數字出版產業集群與傳統產業集群的顯著區別在于它不僅需要有內容創意企業,同時還需要各種文化機構、非營利機構以及展示體驗場所和媒體中心等。良好的人文環境對數字出版創意人才的吸引力是巨大的,而數字出版創意人才的聚集反過來有助于吸引相關企業的進駐,從而加速數字出版產業集群的形成。開發區應遵循數字出版產業的發展規律,堅持走“科技+文化+生態”的發展道路,在建設良好產業發展基礎設施的同時注重人文環境的建設,完善公益性人文設施,構建適宜數字出版創意、工作、生活、休閑娛樂的環境。培育數字內容消費市場,以文化要素資源聚集帶動產業聚集,實現數字出版集群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宮麗穎.我國國家數字出版基地建設分析[J].中國出版,2013(20).
[2]劉遹菡.國家數字出版基地構成主體的互動機理研究[J].出版發行研究,2020,(2).
[3]侯増輝.我國國家數字出版基地發展現狀及策略分析[D].南京:南京大學,2016.
[4]楊慶國,王娟.集群內數字出版產業融合機理研究[J].中國出版,2015(4).
[5]劉小燕.數字時代背景下出版產業集群發展研究[J].出版發行研究,2020(8).
[6]吳釗.數字出版產業研究的生態學維度——基于共生理論[J].出版發行研究,2015(7).
(責任編輯:黃康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