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秀娟(中石油江蘇液化天然氣有限公司,江蘇 南通 226000)
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檢測和校準實驗室能力認可準則規定:實驗室應對檢測結果的有效性進行監控。檢測人員作為影響檢測結果的關鍵因素,控制人員風險至關重要,對于新進人員更是要慎之又慎。CNAS-CL01:2006規定:當使用在培員工時,應當對其安排適當的監督,CNAS-CL01:2018對新進人員的選用做如下規定:首先應明確崗位能力要求,根據能力要求進行人員選擇與培訓,培訓合格后要進行人員監督,方可進行人員授權,并對人員的能力進行持續監控。而人員比對作為能力監控最經濟、最便捷的方式,被實驗室廣泛選擇和采用。
人員比對試驗是指在相同的環境條件下,采用相同的檢測方法、相同的檢測設備和設施,由不同的檢測人員對同一樣品進行檢測的試驗[1]。
人員比對試驗應優先適用于以下情況:(1)依靠檢測人員主觀判斷較多的項目;(2)在培訓的員工和新上崗的人員;(3)檢測過程的關鍵控制點或關鍵控制環節;(4)操作難度大的樣品或檢測項目;(5)檢測結果在臨界值附近;(6)新安裝使用的設備;(7)新開驗的檢測項目[2]。
天然氣中硫含量是天然氣品質的重要參數之一,進入管道的總硫指標直接影響天然氣燃燒后,形成的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從而導致酸雨等一系列的環保問題。硫化氫作為酸性氣體,會導致硫化氫應力開裂問題,威脅管道運輸的安全,因此檢測天然氣中硫含量至關重要。 GB 17820—2018《天然氣》根據按高位發熱量、總硫、硫化氫和二氧化碳含量將天然氣分為一類和二類,并規定紫外熒光法作為天然氣中總硫的仲裁方法,紫外熒光法的原理如下:
天然氣樣品通過加熱的進樣閥門進入高溫裂解管,在富氧環境下,樣品中的硫被氧化成SO2。薄膜干燥器將燃燒過程產生的水蒸汽除去。然后將燃燒后產生的氣體暴露在紫外燈中。SO2從紫外燈吸收能量,變成激發態SO2*,當SO2*分子從激發態回到基態時,釋放出熒光,光電倍增管檢測釋放出的熒光,根據所獲得的信號可檢測出樣品中的硫含量。反應過程為:R-S+O2→CO2+H2O+SO2和 SO2+hv’→SO2*→SO2+hv”。
試驗儀器:總硫分析儀,美國ANTEK公司。
試驗方法:ASTM D6667-2014。
(1)參加比對人員對同一樣品進行檢測,根據統計學原理,考慮到過多增加測定次數所費勞力、時間與所獲精密度的提高相比較,是很不合算的,所以以6次測量平均值作為人員最終檢測結果。
(2)根據儀器的說明書,使設備充分穩定,對樣品進行檢測分析之前,應進行質控樣品分析,確保儀器的性能完好和檢測程序的有效性。
(3)合理設置載氣流速,確保樣品完全燃燒,合理設置檢測時間,給兩次進樣之間的信號返回基線充足的時間[3]。
從圖1可以看出,檢測人員A、B的檢測結果并不是連續性的升高或者降低,說明在樣品檢測過程中,并不存在系統誤差。

圖1 測量結果曲線

式中:n為測量次數;xi為測量結果(mg/m3);x為測量結果的平均值(mg/m3);s(x)為測量精密度(mg/m3)。
利用根據式(1)、式(2)分別對檢測人員A、B檢測結果的精密度進行計算,結果如表2所示,檢測人員A的精密度優于檢測人員B,說明檢測人員A的操作更加規范、熟練。

表1 檢測結果
不確定度評定流程如下:分析不確定度來源→評定A類、B類標準不確定度→根據A類、B類標準不確定度計算合成標準不確定度uc→確定擴展不確定度U。計算公式如下:
A類標準不確定度計算公式:

B類不確定計算公式:

式中:a為被測量可能值區間的半寬度;k稱置信因子,當k為擴展不確定度的倍乘因子時稱包含因子。
合成標準不確定度計算公式:

擴展不確定度計算方式:

包含概率為95%,包含因子k取2。
紫外熒光法測量天然氣中總硫的不確定度來源:
(1)樣品檢測結果的重復性、屬于A類不確定度;
(2)校準曲線的測量重復性,屬于A類不確定度;
(3)硫標樣的不確定度,來源于標準物質證書,屬于B類不確定度;
(4)儀器示值誤差,來源于校準證書,屬于B類不確定度。
由公式(3)~(6)計算測量不確定度,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測量不確定度
(1)再現性R。此種判定方法適用于方法規定了允許的誤差、再現性等。根據檢測方法ASTM D6667—2014規定R=0.313 0(X),其中X指人員A和B測得結果的平均值。
判定公式:

(2)En值。En值使用于方法沒有規定允許誤差時,采用En值進行判定時,應對參加比對的人員的測定值進行測量不確定評定。
性能統計量:

式中:X為指定值,人員比對時取精密度較高的一方的檢測結果;UREF為X的擴展不確定度;Ulab為x的擴展不確定度。
判定公式:
|En|≤1,表明“滿意”,無需采取進一步措施;
|En|>1,表明結果不滿意,需采取措施。
由以上兩種方法對比對結果進行判定,結果如表3所示。

表3 人員比對結果
(1)通過對新進人員進行人員比對試驗,可以確認新進人員的技術能力,從而確保實驗室結果的有效性。
(2)對人員比對結果進行分析,可以判斷檢測人員操作是否正確、熟練,用以評價人員對實驗室檢測結果準確性、穩定性和可靠性的影響。
(3)對新進人員實施比對試驗時,以老員工的檢測結果作為參考值、指定值。對老員工實施比對試驗時,以檢測結果精密度較高的一方作為參考值,指定值。
(4)當比對結果不滿意時,實驗室應分析該不符合工作對先前結果的影響,并采取相應措施,暫停檢驗人員的檢驗工作,并對其進行培訓、考核,從考核結果、人員監督結果、內部和外部質量控制結果對其工作能力重新評估,經評估符合要求則重新發布授權文件授權其上崗[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