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煤田地質勘察研究院 張影,張小興,金曉
原南昌某機械廠位于南昌經濟技術開發區,簡稱南昌經開區,創建于1992年,是經國務院批準設立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園區建設和管理面積229平方公里,地塊土地證面積1962.67m2(約2.944畝)。本次調查根據廠區實際生產情況外擴了部分區域,實際調查面積約1982m2(約2.973畝)。項目場地地處贛撫沖擊平原,地質情況較好,地形相對平坦,地層結構有素填土、第四中更新統沖洪積層、下伏變質巖層,地質土層自上而下分布為:素填土、淤泥、耕植土、粉質粘土、中砂、粗砂、沙礫層、強風化泥質粉砂巖層。南昌XX機械廠地塊位于水利設備廠地塊南側約90m處,由辦公樓、車間及倉庫等構筑物組成,廠區未見遺留生產廢水及工業固廢。根據本地塊歷史使用情況如表1所示。根據南昌市新建區土地儲備中心提供的規劃資料,地塊規劃為居住用地,本次調查以《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DB36/1282-2020)第一類用地為依據進行調查。

表1 地塊歷史使用情況一覽表
地塊土壤污染狀況調查的三個階段依次為:第一階段——資料收集分析、人員訪談與現場踏勘;第二階段——地塊環境污染狀況確認——采樣與分析;第三階段——地塊特征參數調查與補充取樣。主要工作由資料收集、現場踏勘、人員訪談、現場采樣以及地塊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報告編制等步驟組成。是否需要進入下一個階段的工作,主要取決于地塊的污染狀況
通過資料收集與文件審核、現場踏勘、對相關人員進行訪談、相關資料分析等,得出該地塊污染識別結論如下:初步確認該地塊部分區域土壤存在疑似污染可能性,主要內源污染途徑為生產過程中污染物的跑、冒、滴、漏,原輔材料的遺撒及三廢排放與處理所致,外源污染途徑為地塊周邊工業企業污染源通過飄塵或地下水遷移等途徑,對地塊內土壤及地下水環境以及緊鄰的地表水造成污染。該地塊可能存在的重點污染區域主要包括地塊內原生產車間、焊接車間、倉庫等。潛在的污染物主要包括pH、石油烴C10-C40、鋅、砷、汞、苯并[a]芘等,主要污染介質為土壤。周邊地塊的潛在污染物包括石油烴C10-C40、苯乙烯等。為防止污染識別中的遺漏,結合《土壤環境質量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GB36600-2018)、《地下水質量標準》(GB/Tl4848-2017),增設多個污染因子檢測,如表2所示。

表2 土壤及地下水監測項目一覽表
土壤布點:根據系統布點要求,按照40×40m,間距進行網格劃分布點,考慮到實際場地較小,布設3個點可以達到工作要求。采取專業判斷布點法布設3個采樣點位(S1-S3),在地塊四周邊界各布設3個背景點BS1-BS12,如表3所示,主要監測理化指標、重金屬及無機物、揮發性有機物、半揮發性有機物、特征污染物。對于地下水來說,設置3個地下水監測井(GW1-GW3),利用場內S1、S2、S3等3個土壤取樣點建井,用以表征地塊各區域地下水環境質量情況,并在地塊外地下水流向的上游布設1個參照點(BGW),如表4所示,主要監測感官性狀及一般化學指標、微生物指標、毒理學指標、特征因子等。

表3 土壤監測點位布設一覽表

表4 地下水監測點位布設一覽表
對于土壤來說,采用7822DTGP型直推式土壤取樣鉆機進行直推式原狀土取芯。
主要作業流程如下:進場后,清理鉆探作業面,架設鉆機,設立告示板,于告示板上填寫本次調查項目名稱、鉆孔編號、日期、天氣等信息。土壤鉆井深度一般直至基巖或見初見水位為止。樣品套管取出后,用套子封住兩端并拍照記錄,同時記錄巖芯顏色、變層等信息。記錄好后,用專業設備切開樣品套管,按揮發性有機物、半揮發性有機物、金屬及無機物的順序采集土壤樣品。針對每個采樣點填寫鉆孔記錄表,對采樣點和巖芯拍照記錄。
對于地下水樣品采集來說,在地塊內布設GW1、GW2、GW3共3口監測井用以采集地下水樣品和測量,地塊外利用既有民井布設地下水背景點BGW。
選用7822DTGP型鉆機采用直推式成井設置地下水監測井,監測井建井完成后,須進行洗井程序,以清除監測井內初次滲入的地下水中夾雜的混濁物,同時也可以提高監測井與周邊地下水之間的水力聯系。洗井完成后,在監測井洗井穩定24小時后,方可進行地下水樣品的采集。
在實驗的過程中,土壤檢測分析方法有多種方式,不同項目的監測會用到不同的方法,如表5中所示。

表5 土壤監測分析方法、依據及儀器設備
此外,在對地下水監測的過程中,不同項目所使用的監測分析方法、依據以及儀器設備等都存在一定的區別,如表6所示。

表6 地下水監測分析方法、依據及儀器設備
對于土壤監測來說,本次初步調查共采集3個點位的土壤樣品,12個土壤對照樣品,采集的土壤樣品數共28個,通過分析得出以下結論:
第一,常規指標。土壤中pH范圍為4.88-7.55。第二,重金屬及無機物。六價鉻未檢出,其余各指標檢出濃度范圍如下:鋅(78mg/Kg-111mg/Kg)、砷(9.65mg/Kg-19.6mg/Kg)、銅(28mg/Kg-40mg/Kg)、鉛(9.1mg/Kg-60.9mg/Kg)、鎳(27mg/Kg-43mg/Kg)。第三,揮發性有機物。土壤樣品中所有揮發性有機物指標均未檢出。第四,半揮發性有機物。土壤樣品中所有半揮發性有機物均未檢出。第五,總石油烴C10-C40??偸蜔NC10-C40檢出范圍在8mg/Kg-15mg/Kg之間。本項目地塊內3個鉆孔土壤點位樣品的各項污染因子超標率均為0%,所有對照點土壤樣品中各項污染因子超標率均為0%。
對于地下水監測來說,數據分析如下:第一,本項目地塊內地下水感官性狀及一般化學指標均滿足地下水質量標準Ⅳ類標準要求。第二,微生物指標??偞竽c桿菌未檢出,菌落總數最大值63CFU/mL,均滿足地下水質量標準Ⅳ類標準要求。第三,毒理學指標。本項目地塊內地下水毒理學指標均滿足地下水質量標準Ⅳ類標準要求。第四,其他。石油類在地下水樣品中有檢出,最大值為0.02mg/L。
各監測因子均能滿足《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4848-2017)中Ⅳ標準限值,地下水水質較好。
根據南昌市新建區土地儲備中心提供的規劃資料,地塊規劃為居住用地,按照《土壤環境質量建設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DB36/1282-2020)第一類用地為依據進行篩選。
地下水篩選標準按照《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4848-2017)中IV類標準進行篩選。
土壤篩選結果依據《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DB36/1282-2020)第一類用地篩選值。對比分析檢測結果,污染物指標結果均低于篩選值。地下水篩選結果依據《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4848-2017)IV類限值進行篩選對比,發現所有指標均符合標準限值。
本次調查屬于第一階段及第二階段初步取樣與污染確認,具體分析過程如下:在地塊內部共布設土壤取樣點位3個,在地塊外布設12個土壤參照點,共采集土壤樣品28個,3個平行樣。地塊內布設3個地下水檢測點位和在地塊地下水流向的上游方向布置1個地下水對照采樣點,采集1個平行樣。
本次調查中,地塊內各監測點土壤中重金屬、揮發性有機物、石油烴及半揮發性有機物均符合《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DB36/1282-2020)第一類用地篩選值要求,該地塊內土壤受重金屬、揮發性有機物及半揮發性等有機物污染影響較小。
本次調查中,地塊內地下水樣品所有污染指標均低于《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4848-2017)IV類限值。
第一,加強對未受污染地塊的環境監管。在該地塊下一步開發利用前,保護地塊環境,不新增外界人為污染,杜絕出現廢水、固廢等傾倒現象,保持地塊土壤及地下水環境處于良好狀態。
第二,開發利用過程中需制定詳實可行的工程實施方案,并嚴格按照實施方案及各項規章制度進行文明施工,杜絕因為后續開發利用對地塊土壤及地下水造成污染。
第三,鑒于建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的不確定性,后續開發利用期間,如發現土壤、地下水等異常情況,應立即停止施工,及時向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報告并采取污染防治措施。
綜上所述,通過南昌某機械廠地塊土壤污染狀況案例分析可知,土壤污染會對整個地塊的綜合條件產生影響。在對地塊進行規劃之前,必須先做好污染因子分析,并采取相應的對策進行監測與實驗,得到準確的結果,以便為后續的規劃與建設提供堅實可靠的數據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