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結合工作實際和調查研究,對肥西縣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發展現狀進行全面分析,找出該縣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并分析其原因,以提質增效為目標、以綠色發展為導向、以品牌建設為抓手,提出符合該縣實際的對策建議,以期促進肥西縣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有序健康發展,推進結構調整,加快轉型升級,助力鄉村振興。
關鍵詞: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現狀;問題;對策;肥西縣
中圖分類號 F326?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21)17-0151-03
為全面掌握肥西縣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發展情況,促進該縣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健康有序發展,筆者結合自身工作實際,對肥西縣當前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發展情況進行了調研,進而提出肥西縣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發展對策,以期為高效利用資源、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提供科學依據,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
1 基本情況
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重要體現,是調整農產品產業結構,促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手段。近年來,肥西縣高度重視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發展,立足縣情,多措并舉,扎實推進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建設。
1.1 知名品牌持續發展 肥西縣地理標志證明商標“肥西老母雞”、地理標志保護產品“豐樂醬干”在2020年成功入選第2批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榮獲“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稱號。“肥西老母雞”和“豐樂醬干”成為該縣地域特色產業和當地農戶的主要收入來源。目前,肥西縣共有王仁和米線等中國馳名商標6個、福客多餐飲等省商標品牌示范企業3個,涌現出了一批如王仁和米線、顧公蜂蜜、朕泰老爺爺等享譽市場的名牌產品。
1.2 地理標志申報有序進行 目前,肥西縣正在開展“肥西大米”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和“高店白鵝”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申請認定工作。其中“高店白鵝”已于2020年由省知識產權局推薦上報國家知識產權局,因申請材料缺項被駁回,目前正在積極修改完善,力爭2021年申報成功。
1.3 縣域農產品公用品牌逐漸興起 當前,肥西縣“浮頂山稻蝦米”“小井莊蠶絲被”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優質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已開始涌現,并在政府引導和行業協會的合力推動下不斷發展壯大,其中立足稻米品牌整合的“肥西大米”公共品牌創建正在有序推進。
2 主要做法及成效
2.1 樹立品牌意識,堅定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創建決心 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是農產品品牌化的旗幟,是推進區域農產品品牌化的抓手,為農業企業闖市場提供了平臺。農產品公共品牌的名氣越大,企業闖市場越容易。如隨著“豐樂醬干”名氣漸大,豐樂鎮醬干生產加工企業的醬干銷售就容易得多。因此,要深刻理解公共品牌在區域農產品品牌化中的作用,堅定創牌決心,扎實做好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建設工作。
2.2 準確把握內容,推進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建設 一是堅持產品戰略。著力提升公共品牌產品價值、提高產品知名度和改善產品形象,從而增強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產品的核心競爭力。二是堅持產業戰略。以產業組織為龍頭,整合產業鏈的上下游資源,聚集生產要素并進行集約化經營。例如肥西縣依托“豐樂醬干”成立豐樂鎮豆制品行業協會,發揮行業協會作用,加強行業自律,積極推進豐樂醬干行業標準制定執行,嚴格把控生產流程,實施“五統一”,即統一原料把關、統一員工服飾、統一物流運送、統一使用隨附單、統一使用清潔能源,提升行業的整體形象和產品質量。如今“豐樂醬干”已成為安徽省知名旅游產品,產品品牌知名度逐年提升。
2.3 立足特色產業,精心打造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 “一片茶葉子富一方”“一個果子帶動一方經濟發展”。一個地方即使有多個優良特產、優勢產業,也要先拎出最有特色的產品和最具優勢的產業作為主導產業,做出亮點、做出成效,再謀別類。肥西縣立足五大特色產業,在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創建中堅持優生優育,不搞平均用力。通過推進產業融合發展,由主導產業衍生關聯產業,實現產業鏈拓展、價值鏈延伸,提高了農業綜合收益。該縣依托“肥西老母雞”品牌的區域文化內涵,通過項目扶持調整產業結構,支持肥西老母雞農牧科技有限公司升級養殖產業基地,形成了集標準養殖示范基地、食品加工、餐飲銷售為一體的肥西老母雞產業鏈。目前全國已有1000多家“老鄉雞”直營店,“肥西老母雞”品牌已走向全國,正在努力打造中國土雞第一品牌。
2.4 鞏固品牌成果,積極發揮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引領作用 肥西縣加大品牌創建成果鞏固,立足品牌效應最大化、品牌市場價值最大化原則,發揮區域公用品牌對產業發展的引領作用。以“豐樂醬干”為例,該縣不斷創新“豐樂醬干”產業融合路徑,利用地理標志產品品牌的搭乘效應,促進與關聯產業要素的對接協同,拓展品牌效益空間,形成多重屬性、發展穩定的新型業態。與鄉村旅游發展相融合,發展文化視角延伸型融合,依傍三河古鎮、風落水鄉,打造“豐樂醬干”體驗休閑旅游線路,讓游客在品賞醬干不同烹飪韻味中體驗“醬干文化”;與電商發展相融合,發展技術視角滲透型融合,建立“互聯網+”信息平臺,打造線上、線下有機融合銷售模式。目前豐樂鎮已成為全縣乃至合肥市規模最大的豆制品加工鄉鎮。
2.5 加強質量安全監管,保障區域公用品牌健康發展 肥西縣不斷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保障區域公用品牌健康發展。一是強化產品質量監管。該縣逐步健全和完善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檢測、執法、追溯體系,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不斷加強,常態化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定量檢測和快速檢測,檢測合格率穩定在99%以上。二是推進追溯體系建設。推動全縣規模以上生產經營主體及其產品納入國家和省農產品質量追溯平臺。截至目前,已建設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企業53家,實現了責任主體的注冊、產地、生產過程、農業投入品、產品銷售等信息全程追溯,提升了農業生產經營者質量安全意識和誠信意識。三是加大“三品一標”農產品認證。該縣不斷加大“三品一標”農產品品牌建設,“三品一標”基地規模逐年擴大,產品數量大幅增加,產品品質逐年提升,產業總體呈現良好發展態勢,社會認知度和認可度逐年提高。全縣現有“三品一標”生產基地46個,認證產品99個。其中,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 21個,認證產品55個;綠色食品基地19個,認證產品30個;有機生產基地6個,認證產品14個。
2.6 推進標準化基地建設,夯實區域公用品牌發展基礎 該縣加大農業標準宣傳貫徹和推廣應用力度,強化標準的集成轉化和推廣應用,加強對農業標準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和跟蹤評價,推行農產品全程質量控制體系,打造了一批生態良好、技術成熟、按標準組織生產的農業標準化生產基地。目前全縣共建設市級以上農業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11家,其中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水稻)標準化生產基地1個,涉及三河鎮、豐樂鎮、嚴店鄉、花崗鎮4個鄉鎮,面積1.33萬hm2。
3 存在的問題
肥西縣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的發展仍處在初步發展階段,整體的市場化程度不高。一是農產品的產品結構單一,以初加工產品為主,深加工發展滯后,同質化競爭激烈。二是農業企業尚未形成規模:一是多,企業數量多,涉及產業鏈各個環節;二是小,大多數企業規模體量很小,發展能力不足;三是散,企業各自為戰,缺乏行業性的規范與推動。例如:該縣稻蝦米種植生產主體達400多家,注冊稻蝦米商標70多個,有包裝的20家左右,生產企業各自為戰,品牌的市場認知度不高、競爭力不強。
4 對策建議
4.1 堅持品牌引領,增強品牌效應 堅持把品牌化作為推進肥西縣農業特色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手段,立足五大特色產業,做好產業發展規劃,推進特色產業集聚發展,以龍頭企業為主體,運用市場化手段,推進優勢品牌的有機整合,對同類產品逐步實行統一注冊商標、統一宣傳廣告、統一設計包裝、統一質量標準,創建一批特色農產品品牌。積極組織“肥西老母雞”“豐樂醬干”申報入選2021年安徽省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目錄,進一步突出重點農產品區域品牌的示范引領作用,塑造品牌形象。
4.2 狠抓基地建設,夯實品牌基礎 以五大特色產業為重點,圍繞生產先進、規模集聚、標準統一,建設一批優質特色農產品基地,以循環發展和提質增效為重點,加強基地標準化建設,提升基地農產品質量,不斷夯實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的發展基礎。
4.3 加強品牌宣傳,引導品牌發展 充分發揮廣播、電視、網絡、報紙等公共媒體的作用,加強對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發展理念、標準規范、生產技術、產品質量、運行模式和品牌效應等方面的廣泛宣傳,提高社會各界和廣大公眾對公共品牌發展的認同。組織神買商城、淘寶網肥西特色館等電商平臺和該縣農產品生產基地進行產銷對接。舉辦“品牌強農、營銷富民”、農民豐收節、專場推介等系列活動,提高農產品種養殖基地、農產品加工企業的品牌意識。遴選各類品牌經營主體參加中國綠色食品博覽會、中國國際有機食品博覽會等大型農產品展示展銷活動,拓寬外銷渠道,不斷提升肥西縣農產品品牌的認知度、美譽度和影響力。
4.4 加大資金支持,扶持品牌壯大 把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創建作為推進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有力舉措,突出重點,突出區域,加大對創建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牽頭企業的扶持力度,在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資金中予以優先保障,促進創牌企業做大做強。
作者簡介:吳金龍(1976—),男,安徽合肥人,本科,農藝師,研究方向:農產品質量安全。? 收稿日期:2021-06-26
參考文獻
[1]韓沛新.我國綠色食品發展模式及方向[J].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11(03):8-10.
[2]王云浩.我國綠色食品與有機食品近期發展成效與推進路徑[J].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13(2):9-12.
[3]夏兆剛,謝焱.綠色食品畜禽水產品發展存在問題及制約因素研究[J].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14(3):25-28.
[4]張俊飚,張露.綠色食品產業發展的機遇與挑戰[J].金融經濟,2016(7):18-19.
[5]盧意,崔慧,陳美思,等.綠色食品發展現狀[J].現代食品,2016(6):38-39.
[6]唐黎標.中國綠色食品營銷現狀及策略研討[J].糧食問題研究,2016(2):38-39.
[7]徐凌峰.如何打造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J].新農業,2018(20):17-18.
[8]田云章.建設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推動區域現代農業發展研究——以陜西省漢中市為例[J].安徽農學通報,2012,18(17):3-4,40.
[9]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價值評估課題組.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價值評估報告[R].浙江大學中國農業品牌研究中心,2016.
(責編:徐世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