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福魁
【摘要】? ? 煤礦機電運輸過程中包含復雜的工作內容,受到多種相關因素的影響,經常容易出現安全事故。時代在不斷進步和發展,煤礦機電運輸逐漸向程序化、智能信息化的方向發展,有效提升運輸效率,提高運輸的安全穩定性。本文主要分析無人化的智能工作面對煤礦機電運輸產生影響。
【關鍵詞】? ? 無人化? ? 智能工作? ? 煤礦機電運輸
引言:
現階段,煤礦機電運輸系統存在一定的問題和缺陷,需要我們探討科學合理的措施進行有效解決。煤礦逐漸引入了無人化、少人化的智能工作面,促進機電運輸發展,能夠有效提升煤炭生產質量和效率,保證煤礦運行的安全可靠性。無人化的智能工作面建設對機電運輸具有長遠的重大影響。
一、機電運輸系統概述
當前,無人智能運輸系統是機電運輸系統的未來發展方向,該系統融合了智能控制、信息、機械和電子等技術,促進機械和電子設備的高度結合,進一步保證了設備應用的安全可靠性,提升電機設備保持安全穩定的運行狀態。煤礦企業為了增強機電運輸系統的穩定可靠性,提高運輸實際成效,逐漸大面積的采用互聯網和信號傳輸技術,實現機械設備封鎖和管控,充分發揮遠程監控的重要優勢,對機電運輸的實際安全情況進行全面了解和掌握,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機電運輸的安全穩定性。但是,煤礦機電運輸在無人化智能工作面上存在一定的問題和不足,需要在將來發展中解決相應問題。
二、煤礦機電運輸存在問題
2.1人員綜合能力有待提升
煤礦機電安全事故中,大部分和技術人員存在一定聯系。部分機電技術人員自身專業素養和技術水平較低,同時礦井逐漸采用多種現代化先進技術設備和工藝,對技術人員整體技能水平具有更高的要求,技術人員難以符合新時期機械生產的實際需求。煤礦企業沒有結合礦井生產的實際情況和需求開展科學合理的專業知識技能培訓,造成人員在實際工作按照自身原有的工作經驗和方法進行判斷,出現違規操作行為,引發一系列安全事故。
2.2缺乏先進設備、技術創新
煤礦企業在管理過程中,更加關注生產任務完成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設備的更新和維護管理,造成礦井機電設備存在老化、落后的現象,對礦井的安全生產具有一定的不良影響,同時制約生產效率。部分機電設備自身存在一定的故障問題在長時間進行作業過程中,受到特殊環境的影響,同時缺乏定期的檢修和維護,產生一定的安全風險隱患。另外,煤礦企業缺乏先進機電運輸設備,存在設備長期使用老化問題嚴重。
部分煤礦企業在生產經營管理的過程中缺乏機電運輸設備技術的創新,對該技術的創新意義沒有正確了解,缺乏足夠的資金投入到設備技術創新中。機電設備的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的落后性,在礦井生產中引進先進技術設備,難以充分發揮現代化設備的實際效用,造成資金并不必要浪費現象,對機電運輸產生不良影響。
2.3安全管理力度小
近年來,我國市場經濟體制全面深化改革,轉變了市場經濟環境,同時煤礦生產環境產生較大變化。煤礦企業生產管理過程中,側重獲得的經濟收益、開采量,沒有正確認識到機電運輸設備安全管理的重要性,缺乏足夠的關注和重視。機電運輸管理制度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造成機電運輸安全管理不全面,工作人員在實際工作中沒有全面落實執行,存在較高的主觀隨意性,為煤礦安全生產運輸帶來不同程度的安全危險隱患。
三、煤礦機電運輸問題解決措施
3.1注重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
技術人員自身的專業素養和技術水平對整個煤礦生產效率具有決定性的作用,能夠提升生產安全性,獲得更多的經濟利潤。因此,煤礦企業需要高度重視專業技術人才隊伍的建設,制定科學合理的招聘制度,選用高技術水平、高素養的專業人才,壯大技術團隊,增加專業人才數量。同時,煤礦企業需要加強現有技術人員的培訓力度,結合礦井生產實際情況和需求,增加新知識和技能的培訓內容,對技術人員實現針對性教育,提升術隊伍整體工作水平。另外,企業適當調整技術人員福利待遇,建立合理的獎懲機制,發揮工作人員的主觀能動性,減少人才流失,為機電運輸提供人才支撐。
3.2實現設備、技術的更新
新時期,煤礦企業要增加對機電運輸設備的資金投入力度,根據礦機發展實際需求,及時更換老化陳舊的機電運輸設備,積極引進現代化先進技術設備,為礦井安全生產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另外,企業要根據礦井生產工藝情況,創新機電運輸設備技術,提升礦井生產整體能力水平,保證生產的安全穩定性,創造更多的社會經濟效益,增強企業自身的綜合實力和市場競爭力,實現健康長久發展目標。
3.3加強安全管理力度
企業針對礦井機電運輸需要制定科學完善的管理制度,優化操作規程和考核機制。技術人員需要按照相關操作規程對機電運輸設備進行合理規范使用,提升生產安全性。企業建立相應的考評制度,對機電運輸設備應用管理進行有效的監督管理,逐漸機電運輸設備維護的專門考評小組,對設備檢修維護成效等相關內容定期進行測驗,及時發現機電運輸設備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缺陷,制定相應的措施進行有效解決,為設備維護和持續優化進行有效保障。
目前,煤礦機電設備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和設備管理實際需求存在一定差距。部分煤礦企業依然應用傳統粗放型機電運輸設備管理模式,難以滿足設備精細化管理要求。企業需要根據實際狀況,不斷改進和優化設備管理模式,實現集約式管理模式,有效突破傳統管理方式存在的局限性。企業優化管理方式,集中、統一的對機電設備配置管理,節約設備資源的應用,提升生產質量和效率,最大程度的減少管理成本,為企業創造更多經濟利潤。
四、煤礦機電運輸系統發展前景
4.1無人化軌道運輸
相關技術人員不斷對運輸機車和調度管控加大研究力度,高效研發輔助機電運輸設備,能夠有效防止機車運輸中受到人為、設備不足、安全設施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最大程度的減少安全事故發生的幾率。新時代發展背景下,市場上逐漸出現井下無人駕駛軌道車、無人駕駛軌道電機車,能夠有效避免相關不良因素的影響,解決傳統煤礦機電運輸中存在的問題。機電運輸設備的創新更換,有效淘汰老舊落后的機車設備,充分發揮先進機電運輸設備的重要優勢和價值,能夠有效將運行速度、軌跡等多個方面的關鍵信息全面詳細、準確的記錄,進而有效提升機電運輸系統安全穩定的高效運行。
另外,煤礦井下機電運輸在調度管控方面,需要設置安全穩定的運輸監控系統,人們在原有的運輸監控系統基礎上,逐漸采用新時期先進的數據傳送技術、智能控制概念,創建智能調度系統。智能調控系統在實際應用中,當出現相關安全危險事件的情況下,能夠快速、準確的分析和處理危險事件,最大限度降低危險事件帶來的不良損害,對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進行有效保證。
4.2智能化輸送機系統
機電運輸機需要不斷改進和完善數字調控電控系統,能夠實現對全數字調控、直流電機、網絡控制和局域網信息的相互融合和診斷監控,有效調速控制煤礦大功率電機拖動系統,更好的適應深部礦井三級設備。如,千米深井開采生產過程中,具有較長的運輸戰線,包含更多繁雜的環節,相關人員在這樣復雜環境條件下,采用人員定位、監測監控、信息通信等系統對物料運輸進行全過程的在線實時追蹤。因此,人們為了實現千萬噸示范礦井綜采智能化技術的配套,礦井需要創建超長輸送帶驅動系統,更加符合持續性運輸千米遠距離、年運輸量千萬噸的實際要求。另外,企業在斜井皮帶運輸方面,創建隨機性荷載的輸送帶,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該種適應不打滑、大傾角的驅動系統能夠有效保證智慧庫礦井運輸的安全穩定性。
4.3深井開采系統
近些年,礦山深井開采深度逐漸增加,部分中老礦井和開采深度在800米之上的礦井進入深部開采環節。我國部分地區礦井開采時間較長,已經達到千米之上的開采深度,同時沒有達到千米深度的礦井每年按照10-30米的開采深度在逐漸增加。我國礦井開采深度逐漸增加,對開采質量和效率具有更加嚴格的要求,需要保證開采的精準、安全高效、節能,創建新型系統,更加符合物料和工作人員運輸的實際需求。因此,深井開采需要全面提升系統,更新相關設備、運行機制、優化和完善管理制度。
煤礦企業可以采用物聯網技術的提升機監測系統,提升機鋼絲繩損傷檢測等輔助提升設備,具有高效檢測效率和精準度,有效保證機電運輸的安全高效性。
4.4數據融合分析系統
相關技術人員對煤礦機電設備實踐操作運行的過程中,需要采用數據傳輸技術將信息數據及時向管理部門、控制總平臺進行傳輸。機電設備運輸過程中,應用融合多網傳輸技術是信息數據對外交換的重要途徑,同時是工作人員及時掌握機電運輸穩定性和信息安全的主要運輸載體。工作人員采用數據融合分析系統采集、量化、轉換和處理數據,能夠有效提高數據處理的精準度。例如,工作人員可以采用該技術定位井下無軌膠輪車、人員定位、打鉆視頻監控等大量信息數據進行匯總。另外,煤礦企業創建基于大數據信息分析的災害區域監控預警系統平臺,制定完善的災害預警指標,促進機電運輸設備更加高效的運行。
五、結束語
機電運輸在煤礦企業經營發展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貫穿到整個作業環節,有效提升企業生產效率,促進機電運輸系統實現無人化、智能化,得到更好的發展。本文主要概述了機電運輸系統,分析煤礦機電運輸存在問題和解決措施,同時探討煤礦機電運輸系統發展前景,創建無人化的智能工作面,提升機電設備協調效率。
參? 考? 文? 獻
[1]龔立志.? 淺談提升煤礦機電運輸技術水平的措施[J]. 中國新技術新產品. 2019(04):67-68
[2]趙峰.? 淺析煤礦機電運輸系統自動化技術及其發展[J]. 中外企業家. 2018(36):138
[3]龐靜. 淺析煤礦機電運輸系統自動化技術及其發展[J].? 內蒙古煤炭經濟. 2018(14):41-42
[4]李鑫. 智能化技術對煤礦機電運輸的影響[J].? 工程建設與設計. 2020(22):251-252
[5]趙卓武.? 影響煤礦機電運輸管理水平提升難題與對策探討[J]. 價值工程. 2019(36):65-67
[6]李文杰,趙雪飛,王寶存.? 煤礦機電技術管理在安全生產中的運用探索[J]. 中國設備工程. 2019(23):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