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青 王猷

摘要:隨著時代的進步和高新技術的發展,汽車保有量不斷增加,汽車維修企業對技術人才的需求量逐漸加大,用人標準也逐漸提高。但目前我國大部分職業教育并未很好的對接產業需求,導致高職院校培養的人才與企業所需人才存在差距。本文在深入分析“1+X證書”制度內涵的基礎上,結合職業院校汽車專業教學現狀面臨的一些問題,對高職汽車專業教學改革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關鍵詞:汽車維修;人才需求;職業教育;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4-957X(2021)16-0227-03
1? “1+X證書”制度的內涵意義
為了切實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提高國家的整體教育水平。國務院于2019年印發了《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1],該方案中提到了“1+X證書”制度,“1+X證書”制度中的“1”是指學生往常畢業時一般都會拿到的學歷證書,而“X”是指學生在某一學習階段靠自己努力額外獲取的與專業相關的若干個職業技能等級證書。
高職院校汽車專業踐行“1+X證書”制度,通過將其與汽車專業課程相互融通,形成一套學生綜合實力的衡量標準。此標準能夠讓學生將所學的專業知識深度融入到相應證書的考核中,從而提高職業教育的質量以及學生的就業服務能力[2,3]。此外,幫助學院掌握行業的發展動態,跟上行業技術的發展。換言之,“1+X證書”制度能夠在一定層面上體現學校的學科建設程度[4,5],這對學生和學校發展都非常重要。總之,“1+X證書”制度實施的主要目標就是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提高我國的職業教育水平。故這將是一次重要的教育制度改革,具有重大深遠的意義。
2? 職業院校汽車專業教學現狀分析
2.1 課程體系不夠系統
建立完善、系統的課程體系是高職院校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關鍵。目前,在我國高職院校汽車專業課程體系中,對專業課程的學習主要集中在大一第二學期及大二的階段。在學習的過程中會經常出現不同學期的不同課程中涉及到同一知識點,雖然不同課程要求掌握的深度不同,但當后續學習時前面有關該知識點的基礎知識學生已忘卻,這又得重新開始學,如此使得學習效率大大降低。此外,不同課程中涉及到相同知識點,即便已學習過,由于間隔時間較長,學生仍表現地很茫然,使授課老師對所授知識點的深淺及教學的側重點不斷調整,可能會出現不能按預期完成原教學計劃的安排。這不利于汽車專業課程體系的合理化、科學化及系統化。另外,課程的相對分散導致學生的知識結構很難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對于不同課程體系下培養的人才能力的差異,沒有統一的標準來衡量。
2.2 教學方法不夠先進
高職學院汽車類專業的培養目標是以學生能夠解決汽車裝配、銷售及售后服務中的一系列實際問題為主。在傳統的高職汽車專業實踐課教學中,以講授法為主的傳授理論知識的理論課比重大于實踐課,且以拆裝零部件為主要教學實踐內容。目前,在高職院校實際教學中,傳統教學方法仍為部分教師所采用。雖然在專業課程中也安排有實訓課程,但基本都是依據知識點及陳舊的設備設置的考核項目,存在量少且質量低。通常授課老師會先進行示范操作,再讓學生動手練習,最后考核。老師示范操作后,部分學生存在機械式模仿,可能相關知識點學生并未能掌握,在該過程中,學生沒有用大腦去深入思考問題,故其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沒有得到充分訓練。如果脫離課堂環境,在實際汽車維修中,學生可能仍不會解決問題,或者都未能想出實際的解決方案。這顯然與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是不相符的。
2.3 教學資源不夠完整
隨著汽車行業快速發展,技術水平日益更新,為保證教學質量,各類實訓設備必須足夠滿足教學需求。但由于多數高職院校的新能源汽車專業處于初級探索階段,而且沒有過多的資金購買設備,也沒有高質量的實訓教材可供參考。因此,缺少高質量的教學設備、教學場地、實訓教材。此外,還存在教材與設備不匹配、教材內容陳舊、教材知識更新較慢等情況。高職院校汽車專業的學生走出校園,若只單純掌握些落后的專業知識及技能,是很難勝任實際的工作崗位,隨著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的的發展,汽車越來越集成化、智能化,汽車在維修時更多的是檢測而非拆裝,顯然,以拆裝為主的實踐教學也是不科學的。實踐教學內容側重點的選擇對學生日后在工作崗位上完成相應的實際任務也是至關重要的。因此,在高職院校的課程學習中,應使學生多參與實際維修崗位相適應的實踐技能訓練,努力積累實踐經驗。但目前高職汽車專業的學生還沒有足夠量的合適設備及最新技術供實踐技能培訓所用。這些必然會導致學生的實操機會較少,技能水平較差。
2.4 教師技能不夠嫻熟
高職汽車專業教學中除教學內容過時、教學方法落后外,很多教師的技能水平也不夠,比如在新能源汽車專業課程中,大多數老師授課都只涉及低壓控制部分,當然,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首先得考慮到學生的安全問題,但在一定層面上也反映出教師隊伍專業水平的不足,自2019年國家實施職業院校學生擴招計劃后,各學校也會新進一批教師來彌補師生比的嚴重失調,但這些老師大多剛畢業,總體專業化水平偏低,尤其是實踐操作技能不高。此外,教師對于專業技能與崗位實踐培訓的機會較少。總之,教師存在新技術的理論知識攝入不足的情況,相關實踐操作技能更是短板。
2.5 校企合作不夠深入
職業院校汽車類專業基本都開展校企合作,也深知校企合作的重要性,但目前高職院校的校企合作只是掛牌子,走形式,企業并未給予學校實質資助,也并未走進課堂及參與人才培養,企業對人才操作技能的提升沒有起到實質性地指導和助力作用。因此,校企合作的優勢也沒得到充分的發揮。多數校企合作是依靠人脈維持的,缺乏規范合理的合作機制。此外,由于多數企業短時間不能看到利益,參與人才培養的內動力也就不足。因此,這需要政策的支持,資金的保障。政府應采取相應的措施,讓企業也參與到人才的培養中來,學校時刻關注企業的需求,實現雙方共贏。促進學校和企業的快速發展。
3? “1+X證書”制度下職業院校汽車專業教學改革的具體措施
3.1 課程體系重構
汽車專業是一門涵蓋機械、計算機、材料等多專業的交叉學科,知識面較廣,內容多且難度大,要想全面深入學習,必須將所學知識系統化、模塊化、標準化。而“1+X證書”的引入,可以使原有分散的課程集中化、模塊化、標準化,有利于提高人才培養的水平,但須專業老師對課程體系進行重構。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結合自己能力,選擇符合自情況的技能等級證書進行模塊化學習,找到正確的就業方向,提高專業技能[6]。表1主要針對洛陽職業技術學院的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現有專業課程根據X證書模塊進行了重組(課程類別后的數字表示課程被安排的學期)。重組后的課程名稱與X證書模塊名稱一致,所授內容與證書內容基本相同。在人才培養計劃中,除了證書對應的課程外,還有汽車的評估與鑒定、汽車銷售與服務、汽車保險與理賠等專業拓展課以及學習汽車專業的必修基礎課程。總之,核心目標是提高學生就業的綜合水平。
3.2 采用任務定制、項目驅動教學
“1+X證書”制度的實施不僅需要課程體系的重構,還需開發與課程模塊相配套的合適教材。教學內容不能像傳統的完全依靠現有教材,而是基于汽車領域實際的崗位任務制定。可按照以下方法制作:根據生產實際結合學院已有的較新教學設備,選取與證書相關的工作項目,制作相關項目的學習頁,之后給學生下發與學習頁相對應的工作單,始終保持與生產實際相結合。通過課程和證書的有效融通,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對于教學方法,盡可能以項目驅動法為主進行教學,例如在講驅動電機控制器及相關線路檢測的內容中,可以采取項目案例引入:吉利EV300打開點火開關至ST擋,車輛無法啟動,READY燈不亮、功率限制指示燈、系統故障指示燈等異常,對于該故障進行診斷,可以根據該案例制作相應的工作頁、任務單,方便學生更清楚的學習與練習,更好地掌握教學內容。
3.3 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
專業教師的教學能力對高職院校課堂教學質量、學校整體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故高職院校必須打造高水準的專業教師團隊。一方面,加強校企合作。校企的深入合作,不僅有助于學生自身的發展,也能夠促進專業教師專業能力及實踐指導水平的大步提升。學校可以安排教師到企業跟崗實習,也可以通過與企業技術人員共同完成企業實際生產中遇到的技術問題,有效地提升教師的專業技能水平。同時,學院可以引進一些高端技術人才,階段性的給老師和學生普及一些汽車行業新理念及前沿專業技術,如汽車維修中最新遇到的問題及有效解決辦法。教師還可以更好地掌握當前汽車行業企業的就業需求和不同崗位的知識技能要求,從而使自己更好地把握教學目標、做好課程定位。另一方面,加強培訓力度。高職院校可以讓專業老師不定期的去參加一些技能培訓來實時更新自己的專業技術,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為推進落實“1+X證書”制度下汽車專業教學的改革,專業教師必須有效的將“產教融合”貫穿到自己的教學中,可根據所授課程結合實際生產項目開展不同的教學活動。職業院校可以組織專業教師校內技能比拼,通過教師之間技能切磋,相互促進教學水平,提高綜合教學能力。
3.4 加速實訓設施的完善
實訓場所和專業的實訓設備是高職學院學生完成實踐技能培訓的必備要素,而逐步推行“1+X證書”制度將帶動實訓基地的不斷建設。因此,“1+X證書”制度實施的首要前提就是完善實訓設施。根據汽車專業等級證書各項模塊的技能要求,各職業院校在原有的實訓條件下增添與X證書配套的實訓基地。例如,洛陽職業技術學院在原有的實訓設備的條件下,建設了智能新能源汽車虛擬現實協同實訓中心,在消除不安全隱患的條件下讓學生達到熟練的操作技能,同時對接“1+X證書”制度試點和行動導向的模塊化教學改革。當然,教學設備的購買需要大量的資金,因此,在有效深入的校企合作關系下,企業能夠提供一定的實訓設備供在校學生學習使用,學校可安排學生在該單位進行頂崗實習,實習之后學生可選擇留在該企業,在某種程度上不僅解決學生的就業問題還完成了企業一定的招聘任務,互利共贏。總之,為學生提供高質量實訓設施,滿足實踐技能培訓。
4? 總結
通過課程體系重構、教學模式改革、校企深度合作、教師培訓力度加強、實訓設施的完善建設等具體方案的實施,減少高職院校培養的成批技能型人才不能滿足企業需求的尷尬現象。高校應抓住機遇,踐行“1+X證書”制度下職業院校汽車類專業教學改革來培養出更多的高素質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滿足社會企業的需求。
參考文獻:
[1]新華社.國務院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J].教育發展研究,2019(3):77.
[2]劉浩豐.基于1+X證書制度的高職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高技能人才培養探索[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9,18(23):198-199.
[3]孫靜懿.1+X證書制度背景下的高職教學改革研究——以長春金融高等專科學校為例[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0,19(09):126-127.
[4]王亞盛,趙林.1+X證書制度與書證融通實施方法探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0(6).
[5]張坤,馬馳騁,王峰.職業技術教育背景下汽車類專業教學改革與實踐研究[J].黑龍江科學,2019,010(005):92-93.
[6]馬錚,龔福明.1+X證書制度下高職院校課程體系重構探析——以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為例[J].武漢交通職業學院學報,2019,021(004):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