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輝
摘要:在經濟發展的新常態下,企業的財務管理模式也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變化進行了變革。在現階段,企業的經營管理模式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創新,目前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面臨著巨大的市場競爭壓力,經營管理過程中的財務風險也不斷凸顯出來。因此,如何能夠構建更加符合時代發展規律的企業財務管理模式,不斷降低企業在經營發展過程中的成本投入,已經成為了新時期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需要研究的重要問題。本文主要是在成本效益的原則上分析了中小企業,目前內部控制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且有針對性地提出了相應的優化策略,希望能夠為不斷提高中小企業的內部控制管理質量提供參考意見。
關鍵詞:中小企業;內部控制;成本效益
經濟新常態的背景下,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更加注重經濟發展的質量,而不是經濟的整體規模,在這一要求下,伴隨著我國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企業的財務管理進入了全新的發展階段。從企業自身的發展角度來說,在發展的過程中應該不斷優化財務管理的整體機制,建立更加行之有效的財務管理模式,才能夠更好地適應目前市場發展的狀況,不斷提高企業自身的生命力,在激烈的市場競爭洪流中逆流而上。
一、中小企業實行內部控制的現狀
目前我國在財務管理的過程中加強了企業關于財務會計信息披露的真實性以及規范性標準要求,提出了對于中小企業內部控制體系規范建設規范,從而保障企業的經營效率以及質量,提高了上市公司對于社會進行財務披露會計信息的準確性以及透明性。我國內部控制管理的概念提出的時間較晚,發展的時間也較短,因此,與國外發達國家之間的企業內部控制管理之間還是存在一定的差距。目前雖然我國在建立內部控制框架體系的過程中,已經借鑒了國外先進企業的管理經驗,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但是仍然受到了國際市場以及國內市場環境的影響。再加上我國的中小企業缺乏相應的管理人員,對于內部控制理論研究不夠深入,管理水平相對落后,因此,在內部控制體系執行的過程中,還是存在一些不恰當行為。我國的經濟市場在總體發展的過程中,即使是針對一些大型的上市國企,內部控制的制度也存在不夠完善的問題,而中小企業由于管理的水平受到了限制,因此,內部控制的執行力度不夠嚴格,出于對公司成本效益的思考,中小企業的內部控制過程中,往往存在更多問題,由此可見,我國的中小企業在內部控制的體系管理方面還存在較大的發展空間。
二、實行內部控制的必要性
企業建立內部控制體系,有利于不斷優化企業的成本管理,有效地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規范企業的內部業務流程。加強企業的內部控制,能夠有效地防范企業在財務管理的過程中發生無秘行為,從而確保會計信息的準確性,不斷提高會計信息的質量和可靠性。與此同時,對于防范企業內部的偷稅漏稅活動,以及改善我國會計信息的披露環境,也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統計,我國工商注冊登記企業的總數,我們發現中小企業占據了較大的份額,中小企業作為推動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構成部分,為我國許多人民群眾提供了廣泛的就業機會,而通過不斷加強企業的內部控制,能夠幫助中小企業有效的管理內部規范制度,不斷提高經營的效率,對于我國經濟的發展以及社會的進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針對中小企業實行內部控制基于成本效益的一些考慮
(一)機構設置
在建設內部控制機構時,必須要利用企業內部的組織資源設置合理的組織機構,并且明確各個組織的職能。在建設整體的組織機構過程中,必須要加強對于企業財務信息的全方面管理,通過對財務信息進行全面的管理,從而提升企業的工作效率。除此之外,還能夠加強企業會計信息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幫助員工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發揮其價值。不規范的公司機構以及人員組織會造成公司資源的浪費,因此,從內部控制管理的角度來說,并不是層次越多,內控的體系就越科學,相反應該清晰,不同層次的職能將更多的成本應用在信息的溝通方面,才能夠有效地提高整體的內控質量[1]。
(二)人員配備
針對中小企業在內部控制管理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我們必須要對當前中小企業的內部控制提出更加規范的要求,并且還應該對內部控制的過程進行相應的監督管理。想要將內部控制的制度落實在公司的經營管理活動中,就必須要改善公司的內部組織結構,明確管理人員與相關工作人員的工作職能,確保公司工作人員職業道德以及綜合素養的提升,加強對于內部控制重要性的意識,建立優質的企業文化,不斷增強企業內部的凝聚力。除此之外,還要重視對中小企業的會計從業人員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保障會計信息披露的透明性和真實性[2]。
(三)流程規范
在進行內部控制活動的過程中,必須要規范相應的工作流程。相關的工作流程規范與企業的經營規模以及業務特點,具有一定的關系,而企業的內部控制活動,可以根據實際的業務需求,選取人工控制或自動控制的方法,這樣才能夠在嚴格的控制中減少發生錯誤的幾率,從而避免企業產生經濟損失。在規范控制流程的過程中,首先必須要注重對于財產的保護,做好財產的日常管理、登記以及財產清查。除此之外,還要重視不同部門的分工控制,在控制過程中,要采取不相容職務分離控制的原則,建立互制約的工作機制。最后還可以將授權審批控制的制度實施到內部控制的過程中,這樣對于企業發生的重大業務以及事項就可以進行集體決策審批,有效地提高了企業內部控制管理的水平[3]。
(四)信息化技術
應該構建相對完善的信息化系統,在系統運行的過程中,要注重對于企業內部財務信息的收集,并且要對財務信息與非財務信息都進行有效的分析。除此之外,企業還應該根據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結合企業自身的發展特點,改變傳統的組織結構,在進行內部控制,組織結構建立的過程中,可以引入現代信息系統,將內部控制與IT技術有效的結合。通過建立信息共享平臺,能夠加強對于企業財務信息以及業務相關信息的收集,并且實現數據的共享,這樣就可以有效的避免財務信息的遺漏或丟失。同時還能夠方便管理人員對內部控制體系信息的動態監督,從而不斷提高企業內部控制的質量和效率[4]。
結語:
綜上所述,為了能夠有效地提高我國中小企業內部控制的管理水平,管理者必須要考慮到成本效益與內部控制管理之間的協調分配關系,不斷提高參與內部控制管理人員的觀念意識,加強企業內部控制監督機制的建立,才能從根本上提高我國中小企業內部控制的水平。
參考文獻:
[1]蔡書雅.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優化建議[J].企業改革與管理,2021,06:28-29.
[2]胡鄭紅.探討中小企業內部控制風險管理問題及措施[J].時代經貿,2019,07:79-80.
[3]胡偉祥.試論基于成本效益原則下的初創中小企業內部控制策略[J].財經界,2020,20:100-101.
[4]田超.淺談管理會計在中小企業的應用——業財融合的視角[J].中國商論,2018,30: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