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于連鎖快餐企業,傳統的監管模式存在著行政資源浪費、監管鏈條缺失等問題。本文引入智慧監管理論,在徐匯區現有“匯商碼” 基礎上進行完善,從信息搜集、整合分析、應用等方面對“互聯網+監管”智慧監管模式進行探索,以“互聯網+監管”的智慧監管理念提升對徐匯區連鎖快餐企業的監管效能提出建議。
關鍵詞:連鎖快餐;智慧監管;互聯網+監管
一、研究背景與研究意義
某連鎖快餐企業存在“篡改食品原料保質期”等問題,引起民眾對連鎖快餐企業食品安全的擔憂。對于連鎖快餐企業的食品安全監管成為民生領域的熱點痛點。在市場主體數量巨大、信息來源分散的新形勢下,傳統的監管方式面臨嚴峻考驗。依據智慧監管理念,使用智能化的信息技術,促進多個監管主體的信息共享、加強多監管主體的協作,或可達到提升監管效能的目的。
本文擬就創新監管方式,以“互聯網+監管”的智慧監管理念提升對徐匯區連鎖快餐企業的監管效能提出建議。
二、徐匯區對連鎖快餐企業的監管現狀
(一)對連鎖快餐企業的監管要求
連鎖快餐企業具有:門店食品加工工藝相同且相對簡單,內部食品安全及品質要求一致原料通常由總部供應等特點。故而在對連鎖快餐企業進行監管時,加強對其餐飲總部的管控,掌握其管理體系、食品原料供應鏈、食品加工工藝要求;而對門店,僅查驗其對于相應制度的執行水平,將極大提升監管效能。
(二)徐匯區對連鎖快餐企業的監管現狀及困境
目前上海市尚未出臺針對連鎖快餐企業的相關規范。由于未能根據連鎖快餐企業的特性進行針對性監管,在發布通知、推行新政策、新舉措時,往往會重復作業,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行政資源浪費。而各屬地所對連鎖快餐企業餐飲總部監管信息的缺失,也導致監管鏈條不完整。此外,部分連鎖快餐企業品牌總部對各門店的食品安全管理要求與現行法律法存在出入,各門店自主權有限,往往會遵循品牌內部的食品安全管理要求及操作規程,帶來額外的監管負擔。
三、對策和建議
按照智慧監管理論,以現有“匯商碼”為雛形,構建監管信息大數據平臺,實現多主體的聯合監管,通過“互聯網+監管”智慧監管新模式提升對連鎖快餐企業的監管效能。
(一)現有“匯商碼”
徐匯區正在開展“隨申碼”拓展應用試點,推出包含管理端的監管碼、商鋪端的信用碼及市民端的消費碼的“匯商碼”。不同端口權限不同,掃描匯商碼,監管部門可查閱商鋪基本信息、歷史監管記錄、消費者留言等;商戶端口可在線獲取政務信息;消費者端口則可留言、提出意見建議。“匯商碼”的開發建立可成為徐匯區食品安全智慧監管的雛形,但由于出現時間較短、資源受限等,仍有種種不足有待完善。主要表現在收集信息的渠道較少、收集到的信息不能有效對接、各個部門難以共享信息,信息更新不夠及時等。
(二)信息的搜集
目前,“匯商碼”的信息來源以現有市場監管系統各部門監管平臺的數據為主。建議將政府部門的食品安全追溯系統中的追溯數據、冷柜溫度監控實時報警系統采集的數據、“明廚亮灶”展示端口、食品安全監督抽檢結果公示等信息納入其中;將行業協會的行業標準、第三方機構的評估信息導入其中;將各連鎖快餐企業品牌總部制定的標準、加工工藝等信息包含其中。
此外,可將環境保護部門的餐廚廢棄垃圾、餐廚廢棄油脂回收量等數據;衛生部門的人員健康信息等;行政處罰數據等匯入大數據平臺。
(三)信息的整合分析
多方的信息匯入大數據平臺后,在后臺進行整合。一方面,政府監管部門、行業協會、第三方機構可以在平臺上依據權限不同,查看市場主體從許可、日常監管、消費者投訴、行政處罰等各類信息,以便協調開展聯合監管和執法行動,避免重復監管影響市場主體的正常經營行為。另一方面,也可將上述信息進行脫敏、降噪及標準化處理后,將部分數據向公眾公開。促進多監管主體的信息共享,加強協作,避免信息孤島問題。對于連鎖餐飲企業,一方面可節約監管部門的行政資源,另一方面可加強品牌總部對門店食品安全水平的管理掌握。
(四)信息的應用
通過算法,對大數據平臺的數據進行分析,結合圖像抓取、人臉識別等技術手段,發布自動預警等。此外,監管平臺的不可篡改和可追溯性降低了行政執法的取證難度,也倒逼監管部門規范執法。連鎖快餐企業由于采用統一的模式和標準,大數據預測的準確性較強,可實現多方位的自動預警。如,可通過比對同樣規模門店的餐廚廢棄油脂的排放量,標出廢棄油脂回收量顯著少于其他門店的連鎖快餐門店,供監管部門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查。
參考文獻:
[1]閆棟.“互聯網+”視域下政府管理創新與問題研究[D].山東大學,2019.
[2]孫悅. XHL快餐連鎖經營問題研究[D].沈陽理工大學,2019.
[3]張毅,王宇華,王啟飛.“互聯網+”環境下的智慧監管模式[J]. 上海行政學院學報,2020,21(02):18-27.
[4]張敏. 直營特許經營與加盟特許經營的市場均衡分析[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4.
[5]張玉璽.如何將企業連鎖經營管理的優勢最大化[J]. 中外企業家,2017(11):94+97.
[6]趙小濤.多店特許經營的中間層分析框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2.
[7]江童.“互聯網+”時代下廣西食品安全智慧監管研究[J]. 西北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39(04):80-86.
[8]吉曉香. 基于“互聯網+”視角的食品安全監管模式研究[J]. 食品安全質量檢測學報,2019,10(01):261-267.
[9]秦海波,馬新紅. 依托“互聯網+大數據”推動連云港食品安全智慧監管[J]. 食品安全導刊,2020(21):25-26.
[10]崔詳鈺.推動行業協會參與市場監管 加快政府職能轉變[J].中國市場監管研究,2018,(03):75-77.
作者簡介:
姜可人(1993—),女,上海徐匯人,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2019級MPA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