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歡
摘要:金融科技利用科技手段為金融業務服務,有利于推動金融業務的創新與發展。隨著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和人工智能等創新科技的應用,金融業面臨著重大的變局。而傳統的銀行業也在逐漸探索將金融科技與業務相融合,促使運營成本更低、經營效率更高、風險管理更細、營銷服務更準、客戶體驗更優,最終實現“銀行再造”。本文將對金融科技對銀行的轉型發展的影響進行研究。
關鍵詞:金融科技;銀行轉型;影響研究
近年來,金融科技發展迅猛,新技術在產品創新和金融業務發展中的作用日益凸顯,新技術的應用不僅帶來新的客戶服務模式,也帶來新的金融業態。如何利用科技的力量為銀行賦予新的動能,是當前銀行轉型面臨的重要問題。
一、商業銀行經營發展面臨的挑戰
(1)同質化競爭愈發激烈。一方面,產品服務同質化。銀行間存貸理匯兌等傳統業務過于雷同,新發售的產品差異性不足,對客戶吸引力不夠,由此引發出“打價格戰”、對重點客戶“重復營銷”等問題。另一方面,盈利模式同質化。銀行業收入格局基本一致,主要依靠存貸利差拉動,粗放式“跑馬圈地”難以為繼。
(2)互聯網金融沖擊加劇。存款方面,貨幣基金分流銀行存款。支付方面,傳統結算市場遭受沖擊。第三方支付已成為居民參與經濟活動的基礎入口,銀行支付結算市場份額遭受侵蝕。
(3)內部運營效率不高。從系統應用來看,由于條塊分割,各部門系統互不相通,產品操作相對獨立,導致資源浪費、操作繁雜、客戶體驗不佳。從數據支撐來看,現有銀行系統的數據結構不能適應信息碎片化對于場景需求的快速響應。從業務操作來看,部分中后臺業務仍為人工操作,尚未實現智能化批量處理,耗費時間長、效率低下。
(4)風控體系亟待革新。隨著內外部風險環境的變化,銀行面臨的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流動性風險等風險更加錯綜復雜,而傳統銀行風險管理主要依靠人工決策,在“貸款三查”制度執行上存在缺陷,未能真正把控住風險點。銀保監會數據顯示,過去三年銀行不良貸款余額翻番,不良貸款率從1.25%上升至1.74%。
二、金融科技在商業銀行的技術應用
(1) 探索區塊鏈應用。區塊鏈本質上是一種制造信任的分布式賬本,具有去中介化、不可篡改、公開透明等特性。基于區塊鏈技術,銀行通過使用分布式記賬方法,用于解決交易過程中的中介信任問題。例如:交通銀行正式投產區塊鏈國內信用證項目,實現了信息和單據的端到端傳輸。
(2) 聚焦AI智能服務。人工智能技術包括基礎層的云計算、大數據的積累和深度學習帶來算法上的突破,主要應用領域有智能機器人、自然語言處理和機器學習三大類。當前,工商銀行、華夏銀行等多家銀行基于第四范式先知平臺,共同構建銀行AI核心系統,推動銀行從系統層到應用層的全面智能化融合。
(3) 廣泛應用大數據。因大數據具有數量大、速度快、類型多、價值廣、真實性等5大特征,在銀行風控、營銷等方面應用廣泛。以風控領域應用為例,銀行通過對互聯網底層海量數據進行全面分析挖掘,搭建風險控制模型,實時監控風險指標。例如:招商銀行圍繞“數據+模型+算法”進行大數據風控,防止放款后客戶將貸款資金用于民間借貸。
三、金融科技下的銀行轉型發展
(1)構建云端金服平臺。商業銀行應改變鋪網點、設機構、擴規模等傳統舊有發展模式,加快構建“場景豐富、內外協同、體驗極致、運營高效、風控精準”的云端金服平臺。通過將服務器、存儲等IT基礎設施“云化”,構建覆蓋銀行的IT資源池,實現資源彈性供給、整合共享;通過建立分布式數據庫,深度挖掘與智能分析行業內外、線上線下、跨界生態等信息,讓數據轉化為競爭力;通過建設企業級業務與服務架構,整合現有IT架構中各項軟件功能,統一銀行應用程序入口,將全方位金融生活應用場景融合于云端平臺。
(2)變革創新組織架構。為加快適應金融科技發展趨勢,商業銀行要加快推動創新架構改革。一方面,創建科技創新頂層設計機構。成立總部級的創新管理委員會、板塊創新小組、前臺研發部門、中后臺管理部門和各分行等多層次創新組織架構,作為金融科技創新的決策機構。另一方面,重組創新研發部門。組建由IT、網金、業務共同組成的創新研發部門,針對性制定產品服務創新策略,破除科技創新與業務發展“兩張皮”現象,實現業務、技術、數據的深度融合。
(3)優化客戶服務渠道。商業銀行應積極構建“精品物理網點+虛實結合網點+虛擬網點+云端銀行”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渠道體系。通過加大人力資源投入、提升智能化水平等方式,將發展潛力大的網點打造成為精品網點,全面提升綜合金融服務能力;通過加大智能設備投入、壓降柜臺人員占比等方式,將發展后勁不足的網點打造成虛實結合網點,有效提升人均效能;
(4)提升內部運營效能。商業銀行應加快云計算平臺、大數據平臺、人工智能平臺建設,推動內部運營的網絡化、集約化、數據化處理。接觸層方面,通過運用生物識別、電子印章等技術將手工流程轉移至線上,實現客戶交互的線上化、定制化轉型;交付層方面,整合前臺與后臺作業系統,建立覆蓋端到端的電子化工作流程,實現業務處理的直通式處理。管控層方面,整合外部信息形成完整的用戶畫像,完成單一客戶的360度視角,實現風險識別從人工控制向系統控制轉變。
(5)革新風控管理體系。信息科技的發展延展了銀行風險管理內涵,使風險更具隱蔽性。商業銀行應廣泛借助信聯、網聯、工商聯等數據平臺,充分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打造集成化、數字化、智能化風控管理體系。運用大數據分析從戰略、管理、營銷層面對客戶進行綜合預判,準確識別誠信、真實、合作的客戶,嚴把貸前風險關;融合財務與非財務數據指標開展授信評估,多維度為客戶信用畫像,優化貸中審批環節;結合企業生命周期創建貸后管理曲線,實現貸后管理動態監控,有效降低風險發生率。
參考文獻:
[1] 周志剛, 嚴圣陽. 中國商業銀行金融科技創新發展與應用現狀分析[J]. 區域金融研究, 2020,.5(01):18-22.
[2] 金洪飛, 李弘基, 劉音露. 金融科技,銀行風險與市場擠出效應[J]. 財經研究, 2020, 046(005):5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