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安定
摘要:汽車產業作為我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重點扶持的產業。在追求產業法展和能源轉型的背景下,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在政府扶持和市場驅動的雙重作用下快速發展,取得了重大成就。新能源汽車是應對能源和環境危機的重要手段,新能源汽車發展有廣闊的前景。我國在促進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過程中,制定了一系列產業政策。對這些政策的實施效果進行合理性評價,有利于政府優化調整產業政策,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
關鍵詞:新能源汽車;產業政策;汽車產業;補貼政策
一、新能源汽車產業政策的歷史和現狀
我國的新能源產業政策從上世紀90年代至今,已經有三十多年的發展歷史,從政策目標導向的不同,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1991年至2008年是科技投入期,這一時期的產業政策主要在于前瞻性的科技研發投入。1991年,我國將“電動汽車關鍵技術研究”列為國家科技項目,這是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序幕。2001年,我國將新能源汽車列入國家“863”計劃,并且提出了“三縱三橫”的技術布局,投入大量資金支持開展新能源汽車關鍵技術研究。2004年,發改委頒布《汽車產業發展政策》,文件中新能源汽車生產技術列入國家戰略。2005年,國務院發布了《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文件提出在北京、武漢、天津、株洲、威海和杭州等城市開展新能源汽車運營實驗2007年發改委頒布《新能源汽車生產準入管理規則》,文件統一了新能源汽車的概念,并且規定了新能源汽車的行業標準。
2009年至2015年是成長期,這一時期新能源汽車的落地推廣工作逐漸成為產業扶持政策的重要內容。這一時期政府不僅投入大量資金,支持鼓勵新能源汽車技術的創新和運營,而且在制定了購置補貼和稅收減免等政策,鼓勵消費者購買使用新能源汽車。比如2009年、2010年國務院分別頒布《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文件指出,將在新能源汽車產業投入100億元財政資金,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不斷完善和發展。除了生產和消費兩大方面的激勵之外,政府還對新能源汽車基礎設施建設給予財政支持,2014年、2015年國務院相繼發布兩份指導意見,支持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
2016年至今是成熟期,這一時期也可以說是后補貼時期。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之下,我國的新能源產業快速發展,不過也帶來了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某些企業違規申請補貼,出現了大量騙補的事件。2015年以來財政部、科技部等部委聯合發布四份政策文件,制定、調整和完善新能源汽車產業補貼標準退坡機制。后續幾年,產業補貼退坡機制不斷調整和完善,新能源汽車逐漸走出政府補貼的扶持,市場機制開始主導產業發展。
二、新能源汽車產業政策實施效果評價
(一)有效提升了我國新能源汽車技術水平
由于新能源汽車產業前期研發投入巨大、科技含量高、后期需求也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從上世紀90年代至今,我國對新能源汽車研發持續投入了大量資金,無論是在科研院所進行的直接投入還是針對企業的各項補貼,都是在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積蓄技術底蘊。在一系列政策的引導和刺激下,明確以發展純電動汽車作為新能源汽車的主要技術路線,通過自主研發與對外交流合作相結合,在整車制造設計、動力電池、電機制造、電控系統、充換電設施等方面均取得長足進步,產業發展迅速。[1]研究表明合理的財稅支持政策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研發效率也具有促進效應。[2]
(二)擴大了我國新能源汽車的市場需求
新能源汽車發展初期,由于技術不成熟、價格相對較高、市場信任不足等原因,市場需求不足。國家提供了購置補貼和稅收減免等政策,鼓勵居民購買使用新能源汽車。有些地方政府也出臺政策,鼓勵政府采購新能源汽車。在北京上海等城市,新能源汽車有優先獲得牌照的機會。這種優先權利,改變了私人消費者的需求偏好,從而擴大了新能源汽車的市場需求。有需求就會有市場,市場開發出來后企業就能獲得穩定的收入,整個產業鏈就能運轉起來,從而帶動整個新能源汽車行業平穩健康發展。
(三)建設了比較完善的新能源汽車充電網絡
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過程中,缺少主體引導或市場投資能力不足可能造成配套基礎設施供應不足的現象,該現象會直接使得新能源汽車的使用成本增加,不利于消費者良好市場預期的形成。[3]因此產業政策的必要性就凸顯出來了,我國建成了覆蓋全國主要高速公路的充電樁。根據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數據,截至2021年1月,聯盟內成員單位總計上報公共類充電樁810903臺。[4]充電樁是新能源汽車的補給站,是重要的基礎設施,正是在政府扶持和補貼之下,我國的充電樁數量才會快速增長。
三、結論
2021年3月1日,國新辦舉行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情況新聞發布會。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肖亞慶在回答記者提問時介紹,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取得了積極成效,基礎材料、基礎零件、電機、電控、電池及整車各方面都取得了實質性突破。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連續6年位居全球第一,累計推廣了超過550萬輛。[5]2020年10月,國務院發布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 年)》,規劃中指出,“我國堅持純電驅動戰略取向,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成為世界汽車產業發展轉型的重要力量之一。”[6]目前我國有著世界第一的新能源汽車保有量,技術水平也比較先進。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是世界汽車產業的發展趨勢,也是我國汽車產業實現“彎道超車”的重要機會。多年的新能源汽車產業政策,提升了我國的技術水平、擴大了市場規模、建設了新能源基礎設施。這些前期投入,對于培育我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都起著重要作用。《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高屋建瓴地指出,“必須搶抓戰略機遇,鞏固良好勢頭,充分發揮基礎設施、信息通信等領域優勢,不斷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相信在黨和國家的領導下,我國一定能發展出,技術水平高、產品質量好、環境友好、開放融合的新能源汽車產業。
注釋:
[1] 張虎. 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政策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9.
[2] 孫健夫,賀佳.財稅支持政策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研發效率的效應分析[J].軟科學,2021,35(01):56-61.
[3]巫佳敏. 新能源汽車行業政府補貼效率評估[D].上海師范大學,2020.
[4]充電基礎設施月度數據追蹤[J].汽車縱橫,2021(03):49.
[5]陳小風.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連續6年全球第一[J].新能源科技,2021(03):8.
[6] 國務院辦公廳.《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N/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0-11/02/content_5556716.htm,2020-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