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青
摘要:安徽省夢香緣旅游公司充分利用當地資源、政策和區位條件優勢,以發展生態中醫藥健康旅游為導向,以油茶、山核桃、中藥材、特色水果種植、林下養殖加工銷售為主業,以帶動當地貧困戶共同致富為目標,致力建設生態休閑農莊,打造森林康養旅游基地,成功實現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三者共贏。
關鍵詞:林下經濟;生態效益;田園綜合體
林下經濟是在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后,農業生產領域涌現的新生事物。發展林下經濟是鞏固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成果、促進綠色增長的迫切需要,是提高林地產出、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途徑。由安徽省夢香緣旅游開發有限公司投資建設夢香緣國家林下經濟示范基地,經過多年努力,初步打造成集生態休閑、健康養生養老、旅游觀光等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
一、做法及成效
認準形勢,因勢利導,積極以當地林地資源和森林生態環境為依托,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資源和林陰優勢,從事林下種植、養殖等立體復合生產經營,發展林下種植業、養殖業和森林旅游業,從而使農林牧各業實現了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循環相生、協調發展,實現了生態受保護、農民得實惠的改革目標。
(一)科學規劃、培育特色,真正讓林下經濟活起來
圍繞“以林為主、多業并舉”發展思路,實現遠期得林與近期得利優勢互補。
科學規劃。編制《林下經濟發展規劃》、《夢香緣生態農林休閑莊園》、《夢香緣田園綜合體》等項目規劃,明確林下產業發展思路、發展目標和發展重點,指導林下產業健康發展。
政策扶持。重點做到“一延長兩優先”:結合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延長林地經營權至50年至70年不變,真正讓經營者放開經營;將林下經濟發展重點企業優先列入中央、省財政資金項目,進行資金扶持;優先列入市委、市政府出臺的“推深做實林長制改革促進林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實行以獎代補。
特色培育。進行林下復合經營,提高林地利用率。潛山是安徽十大中藥材基地縣之一,因其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水土特性,已經成為一個響亮的品牌。公司利用油茶林地、山核桃林地套種中藥材。隨著人民美好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生態”和“綠色”成為了市場經濟的寵兒。利用良好的生態環境,因地制宜發展林下畜禽類養殖,延長了生態食物鏈,增加了土壤肥力,加快了林木生長,提高了林木的產量和質量,形成了良性循環,并為市場提供了綠色有機林副產品。不僅能滿足消費者需求,更能獲得豐厚的利潤。
(二)創新機制、延伸產業,真正讓林下經濟壯起來
因地制宜,延伸產業,強化技術保障,與高等科研院校技術對接合作,從事山核桃與結香、油茶與結香復合經營技術研究,2019年榮獲安徽省科技創新成果;大力推廣技術成果,以促進林下經濟發展壯大。
創新機制。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林農以林地、林木、資金、技術等要素作價入股,承擔種養環節生產管理,從產業鏈的專業分工中受益。
延伸產業。建好基地,精深加工,線上線下一體化銷售,產、銷、加工、康養一條龍服務,產業協調發展;利用良好的生態環境和中藥材基地,實現森林康養產業。
(三)多方得利、多重效益,真正讓林下經濟富起來
近幾年探索實踐表明,發展林下經濟,提高林地產出率,提升林業經濟效益,有效促進農民增收,顯現多重效益:
經濟效益可觀。以短養長,減少投資,見效快,收益大。目前已種植油茶3200畝,山核桃、藍莓、冬桃等特色水果860畝,苗木花卉180畝,林下種植中藥材結香、玫瑰花、覆盆子、白芨等6300畝,經濟效益十分可觀。
生態效益良好。發展林藥種植,施肥、澆水、除草、除蟲的過程中,油茶也得到了有效管護;發展林禽養殖,其糞便增加了林地肥力,促進了林木生長。不僅使林產品實現了無公害純生態,而且林木長勢良好,改善了生態環境。
社會效益豐厚。發展林下經濟,不僅讓入社的農戶得到了更多的收入,而且解決了更多的農戶就近就業問題,目前吸納460戶520人,戶均增收4200元。
(四)創建品牌、示范帶動,真正讓林下經濟強起來
“皖夢緣”牌林產品結香花榮獲林產品博覽會金獎、安徽省旅游商品設計大賽銀獎;該公司已獲批安徽省林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安徽省省級農民專業示范合作社;該基地已榮獲國家林下經濟示范基地、安徽省現代林業示范區、安徽省中醫藥健康旅游基地。
二、目標及路徑
6年多的辛勤探索和艱苦打拼,基地由名不見經傳的“丑小鴨”,發展為國內有一定知名度的林下經濟佼佼者。該公司緊跟時代發展潮流,又開始了新的奮進。
(一)未來發展目標
以“增綠、增效、增收”為宗旨,發展并大力推廣油茶與結香黃精復合經營,不斷壯大公司實力。積極響應政府號召,接續推進“種養、加工、休閑旅游服務”三產融合,組建生產、銷售、信用綜合體,走合作共贏之路,開拓生態健康旅游,探索新的發展模式;穩步開拓市場,借助新聞網絡媒體、電子商務、林產品博覽會等平臺,強力宣傳推介森林康養旅游、林下散養土雞蛋、茶油、結香花等林下生態產品,擴大知名度。
(二)未來發展的路徑選擇
健全林下經濟體系。探索模式和品種多樣性:采用多種林下經濟模式,以滿足市場多樣化的要求;促進生物共生互益:采用合理的林間套種方式,使提供的營養物質得到充分利用,進一步確保林產業的收益;合理開發林業資源。注重生態環境的保護,增強生態系統的載荷能力。
完善林農產業體系。積極利用國家政策:及時調整產業結構,發展壯大林下經濟,使產業發展走向標準化;充分發揮地域優勢:加強與專業經濟組織的合作,提高林下經濟的組織化水平和市場競爭力;科學宣傳發展林下經濟的重要意義: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引導群眾轉變觀念,激發群眾參與其中。
加大科技支持力度。加強新品種和新技術引進推廣:積極引進推廣適宜林間種植、養殖的新品種、新技術,大膽探索林間種養新模式。推進科技協作:加強協調與組織,為農民與教育、科研、技術推廣體系之間的合作搭建平臺,引導和支持企業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開展多種形式的技術合作,形成產、學、研一體化的新機制。搞好技術培訓指導:建立林產品產前、產中、產后的技術服務體系,積極組織林業科技人員到一線從事科技服務,加強對企業、示范戶和農民技術骨干進行專業技能培訓,積極推廣和應用先進科技成果和實用技術,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