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財務管理目標是企業理財活動所希望實現的結果,是評價企業理財活動是否合理的基本標準。財務管理的目標既要與企業生存、發展和獲利的目標相一致,又要直接、集中反映財務管理的基本特征,體現財務活動的基本規律。
關鍵詞:財務管理目標;企業價值;財務活動
一、財務管理目標的特征
合理的財務目標是企業進行有效的財務管理的前提,而合理的財務管理目標應具備以下特征[1]:
(一)可計量性
可計量性是財務管理的首要特征。合理的財務管理目標應當可以準確計量,具有明確、具體、定量化的財務指標,使其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財務管理研究的對象是資金的循環與流轉,而財務管理目標的設定是通過可量化的方式將企業的財務活動進行了規范, 使得相關管理人員有了明確的目標,讓財務管理目標成為可計量性的環節。
(二)一致性
一致性是指財務管理目標應當與企業經營目標保持一致。財務管理活動作為企業經營管理活動的一部分,應當服從企業的經營目標。
(三)明晰性
明晰性是指企業確立的財務管理目標必須概念清楚、措辭準確、內容明確。在管理目標中,企業所確立的財務管理目標是企業理財工作的方向,是落實企業經濟責任的條件和手段,是檢查考核企業經濟責任執行情況的標準。只有目標具有明晰性,才可使目標管理方向明確,便于分解落實,有利于目標完成和執行情況的檢查考核。
(四)可控性
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可控性主要體現在企業財務管理活動中達到企業設定的目標值的過程,可控性是指企業的理財目標可以分解落實給各部門、各單位,形成許多具體指標作為一個標準,其實際值的大小必須是企業管理層能夠控制的,若存在較多的不可控因素,必然會降低評價結果的置信度。
二、財務管理目標
(一)利潤最大化
企業運營的目標之一就是獲取利潤,它可以滿足企業發展的資金保障。利潤最大化目標強調企業的利潤額在一定時期內達到最大。以利潤作為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有利于社會資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企業利潤最大化的劣勢在于未充分考慮到風險和時間因素的關系。企業對資本投入市場存在的風險性缺乏考量,容易引起企業發展的偏向性,對企業的人員、設備、社會責任都是不利的[2]。
(二)資本利潤率最大化或每股利潤最大化
資本利潤率是凈利潤與資本額的比率,每股利潤率是凈利潤與普通股股數的比值。這種觀點主要是站在所有者的角度來制定財務管理目標的。所有者作為企業的投資者,其投資的目的是取得資本收益,具體表現為凈利潤與出資額或股份數的對比關系。這個目標的優點是反映了利潤與投入資本或股本數的對應關系,能夠說明企業的盈利水平,可以在不同資本規模的企業或同一企業不同期間進行比較。但是,這一目標仍然存在以下缺陷:一是沒有考慮資金時間價值;二是沒有考慮風險因素;三是無法避免企業的短期行為。
(三)股東財富最大化
最早提出這一目標的是Anthony(1960),他從傳統的企業股東至上的模式里提出了將股東財富最大化作為財務目標,并被財務管理界所接受,一直持續了40多年。股東財富最大化是指通過財務上的合理經營,為股東帶來最多的財富。在股份公司中,股東財富由其所擁有的股票數量和股票市場價格兩方面來決定。在股票數量一定時,當股票價格達到最高時,則股東財富也達到最大,股東財富最大化,又演變為股票價格最大化。這種觀點克服了利潤最大化中的不足,充分考慮到資本投入的時間價值和風險價值,規避了投資與收益之間短期的財務決策行為,使得實現股東長期資本投入的保值性和增值性成為可能。
(四)企業價值最大化
所謂的企業價值最大化是指企業在生產活動的過程中,利用各種合法的經營手段和有效的財務政策,將資金的時間價值、風險價值和收益相結合,合理地制定運行目標,保證企業長期穩定的發展,并不斷的擴大企業的總價值。這種企業財務管理目標追求的觀點注重了資金的時間因素、風險和收益之間的均衡,對股東的利益分配關系進行了協調,也注重了非股東關系人的利益。但是這種觀點在計量上存在一定的難度,需要通過目標細化才能更好地衡量財務管理目標的實現。
鑒于以上分析,筆者認為上述均不是財務管理的最優目標,企業價值創造的主體涉及四個方面,分別是:政府、所有者、經營者和員工。
四個主體各自為企業提供的要素不同,每個要素不可或缺,構成邏輯上的閉環;每個要素是不同質的。前者要求四個要素都必須得到分配,后者說明找不到統一的分配標準。但是必須體現公平這一核心原則。新經濟下財務管理的目標強調價值共生和價值共享,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最終目的是實現企業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的統一。
三、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現實選擇
財務管理目標作為企業總體目標實現的考量手段和方向引導,在確保企業價值擴大的前提下,應當注重自身目標設置的細節問題。首先,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建立應當對企業的發展具有促進作用;其次,企業財務管理目標應當做到長期目標與短期目標合理結合。長期目標旨在引導企業持續發展的導向性目標,而短期目標則關注資本投入的風險、成本的控制和收益等。協調兩者之間在企業發展中的關系,有助于企業既得短期目標的實惠也不偏離長期目標的方向;最后,企業財務管理目標還要考慮企業在社會價值中的作用。企業具有一定的社會責任性,只有兼顧了社會價值和責任的企業才會受到市場和社會雙方面的認可[3]。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新經濟下財務管理的目標強調價值共生和價值共享,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最終目的是實現企業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的統一,對于期目標而言它更有利于企業內部管理結構的完善,也可以促使企業優化資源配置。注重企業經濟價值與社會價值之間矛盾的調和,使兩者相互促進,推動企業可持續性發展。進一步講,未來財務管理的目標也意味著朝著企業價值和人的幸福最大化方向邁進。
參考文獻:
[1]華勇.論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現實選擇[J].民營科技,2017 (11):145-146.
[2]曹閨秀.論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現實選擇[J].當代會計,2017 (07):29-30.
[3]陳鋒源.試論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現實選擇[J].中國商貿,2015 (01):028-030.
作者簡介:
黃瑩(1997-),女,北京工商大學碩士研究生在讀,會計學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