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園園
摘要:注冊會計師審計是提高經濟信息質量、執行財經法規、維護市場經濟秩序的重要制度安排。近年來,在行政監管、行業自律和社會監督的共同作用下,注冊會計師的獨立性不斷增強,執業能力和服務水平穩步提高。但受外部環境和行業自身發展等因素影響,會計師事務所審計質量方面仍存在一些問題和挑戰。
關鍵詞:審計質量;事務所規模;審計師特質;政府監管
一、引言
要想分析影響會計師事務所審計質量的主要因素,首先必須了解什么是審計質量。美國審計總署從審計的本源出發提出審計質量是指“審計師按照公認審計準則實施審計,以合理確信所審計財務報表和相關披露:(1)按照公認會計原則進行表述;(2)不存在由于錯誤導致的重大錯報”。DeAngelo(1981)則從審計質量影響因素角度進行了定義,認為審計質量是審計師發現并且消除財務報告中的錯誤的能力,它取決于審計師專業勝任能力和獨立性的聯合作用。遺憾的是,專業勝任能力和獨立性依然是一些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我們能夠看到只是審計的最終產品——審計報告。
二、影響審計質量的主要因素
(一)內部因素
1、審計師的個人特質
會計師事務所作為智力密集型組織,人力資源的素質高低對審計質量的高低有重要的作用。審計師的教育背景是審計質量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吳偉榮等(2017)[1]利用2011~2015年的A股上市公司財務數據進行研究,發現高學歷和接受過會計專業教育的審計師主持的項目審計質量更高。曾建光(2014)發現CPA中本科以上學位比例越高,其所在事務所出具非標準審計意見的概率越高。審計師越過度自信,審計報告的激進度越高,審計質量越低。具有行業專長的審計師通常被認為判斷更準確、更具效率,其具有更強的專業勝任能力,因而會提高審計質量。
2、會計師事務所的規模
在成熟的市場當中規模大的審計師具有較高的審計質量,因為規模越大不僅意味著會計公司擁有越多的審計資源,還意味著具有較高的職業聲譽,前者有助于提高審計師的專業勝任能力,后者則大大增強了審計師堅持獨立性的經濟動力。我國現有的實證研究也都發現大型審計師具有較高的審計質量。宋衍蘅等(2012)[2]指出在監管風險較高的情況下,大事務所提供高質量審計服務的可能性更大。王鵬等(2016)[3]發現事務所合并后規模變大使我國事務所審計質量得到顯著的提升。
(二)外部因素
1、政府監管
在政府主導的監管環境下,中國政府通過推動審計市場改革,引入國際審計準則、鼓勵事務所合并,以及要求會計師事務所轉制等多項措施對提高我國上市公司的審計質量產生了顯著效果。在這種制度背景下,注冊會計師審計風險的主要表現形式是上市公司被監管機構查處的風險,即監管風險?,F有文獻表明,中國注冊會計師在進行審計決策和判斷時,會特別關注公司違規行為被查處的風險,違規行為被查處的可能性會影響審計意見類型。
2、媒體監督
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媒體已崛起為一種重要的社會監督力量,將對社會經濟生活產生越來越重要的影響。從企業治理的角度看,國內外大量研究表明,媒體對企業的報道尤其是負面報道對促使企業更好地解決治理問題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媒體之所以能夠起到這種積極作用,主要是因為:第一,媒體對企業的報道有助于降低信息不對稱的程度,緩解代理問題;第二,媒體對企業的報道有助于引起社會的關注,發揮聲譽機制的作用;第三,媒體對企業的報道尤其是負面報道有助于形成社會輿論壓力,促使有關監管部門的介入。
三、改善審計質量的建議
(一)強化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
注冊會計師需要樹立真正專業的工匠精神,加強繼續教育,持續保持職業勝任能力,合理確定參與審計項目數量,不當“甩手掌柜”,杜絕只在報告簽字不實質參與審計項目問題。在經濟活動本身的不確定性、市場行為和交易的復雜性越來越高,在大量的審計工作中存在估計判斷情況下,注冊會計師應具備高水平的職業判斷能力,敏銳地關注和把握審計中的風險,掌控審計項目全過程,及時給予現場人員有效地指導和復核。保持與質控部門的溝通交流,確保項目符合質量控制要求,提交一份高質量審計報告。
(二)優化會計師事務所質量控制體系
人力資源、組織管理、業務流程三部分是業務質量控制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優化事務所業務質量控制體系應當從這三個方面入手。在人力資源質量控制上,可以參考上一條建議。在組織管理質量控制上,會計師事務所應當根據不同難度的審計項目合理分配審計人員,確保審計工作中各個審計人員的職能清晰、分工合理,以保障項目組能夠協調合作,高效率、高質量的完成審計。在業務流程質量控制上,事務所應當確保質量監控體系運行有效,并降低審計風險。
(三)建立完善的監管體系
為更好地完善會計師事務所的監管體系,可以從以下兩個個方面入手:第一,事前監管——采用信息化的方式進行監管。隨著我國信息化技術水平的快速提升,監管部門也可以通過有效地利用網絡來發揮其監管作用,擴大監管的范圍。第二,事后監管——應當重視會計師事務所后續整改情況的反饋。監管部門應當采取回訪、檢查等多種方式來檢驗事務所的整改成果,對于回訪過程中發現會計師事務所整改不到位、問題依然存在的,應該采取更為嚴厲的處罰措施。
(四)加大審計違法違規處罰力度
在放開會計師事務所資本市場執業資格限制后,應考慮完善會計師事務所長效考核機制,建立正負激勵機制和紅黑名單制度,對重視質量控制,合規執業的會計師事務所列入紅名單,優先向各類資本市場主體推薦承接業務,簡化相關行政審批手續,降低職業風險基金計提比例,給予適當獎勵等。對違法違規的按嚴重程度分層級列入黑名單,通過增加監督檢查頻次,加大處罰力度,提高違法違規成本等,督促會計師事務所提高審計服務,質量清除不良事務所,實現事務所優勝劣汰。
參考文獻:
[1]吳偉榮,李晶晶,包曉嵐.制度背景、審計師特征與審計質量研究[J].科學決策,2017(07):68-84.
[2]宋衍蘅,肖星.監管風險、事務所規模與審計質量[J].審計研究,2012(03):83-89.
[3]王鵬,周珊.會計師事務所合并真能提升審計質量嗎?[J].會計與經濟研究,2016,30(05):6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