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職業教育現代化是實現教育現代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從專業群建設、專業建設與課程建設三個方面分析了辦好新時代職業教育的具體路徑,并總結出職業院校提高辦學水平需要通過與企業深度合作共建特色專業的方式實現。我們在緊跟國家政策,下力氣抓好職業教育時,要學會與企業協同育人,培養出具有良好品德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關鍵詞:專業群建設;專業建設;課程建設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改革開放持續深入推進,我國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經濟結構調整加速。各行各業對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大,為認真貫徹執行《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學校推進專業群、專業以及課程建設,提升專業與課程建設內涵。
一、專業建設
建設有鮮明特色的專業,專業的設置要與產業的需求對接,以保證人才培養質量,保證畢業生能夠順利就業,高校需要及時深入了解各個產業的發展趨勢以及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情況,適時調整學院的專業目錄,增加新興產業所需專業,增加滿足地方支柱產業建設急需的專業。改造傳統落后專業,在數字化、網絡化基礎上,進行專業轉型或升級,不斷增強專業的吸引力和競爭力。
各個專業需為在校生或社會成員提供高質量的職業培訓,讓他們可以終身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受病毒影響,也要積極準備線上職業技能培訓或線上線下融合的職業技能培訓,在平臺上提供各個專業的教學資源,保證職業技能培訓的效果,為國家人才緊缺的行業提供人才支撐。對于在校學生,尤其對專業課程未涉及的內容或特別重要的實訓內容,鼓勵學生參加職業技能等級考試,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可以適當添加技能等級考試知識,考核學生是否具備勝任典型工作任務的能力,實現“課證融通”。鼓勵學生在取得學歷證書的同時,取得多類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增強自身就業創業能力,實現可持續發展。
學校與企業合作,借鑒國外建設運營實訓基地的先進經驗,建立高水平實訓基地,實現資源共享,使周圍企業與學校共同受益。企業可以定期組織企業員工到實訓基地進行培訓,提高員工素質,學校也可以通過實訓基地培訓學生的職業技能,借助實訓基地提升核心專業建設。
二、專業群建設
高職院校需進行專業交叉融合,人才是支撐產業發展的基礎,人才的培養需契合行業需求,單一的技能不能適應崗位需求。深化產教融合,努力使人才鏈與產業鏈相匹配,拓寬學生的就業面。通過分析行業發展趨勢和產業鏈等,調研考察新興行業人才缺口,尋找與產業鏈條相連、專業基礎相通、工作崗位相關以及教學資源共享的專業,讓各個專業優勢互補、融合共享,優化專業資源配置,組建專業群并培養復合型人才,服務區域經濟發展。
積極與行業內領軍企業建立合作關系。企業內的管理人員與技能大師到學校進行培訓、交流,同時推薦學校的核心與骨干教師進入企業培訓與學習。學校為企業提供優質的課程資源、教師資源,企業為學校提供先進的設備與技術以及一定的資本支持。企業可以從學校選擇優秀的學生進行“訂單式”定向培養,解決企業用人需求無法滿足的問題,同時解決學生不符合就業崗位要求的問題,改善就業結構存在的矛盾,根據企業的崗位需求培訓學生學習相應課程知識,完成學業后到企業頂崗實習,學生在實習過程中提供了智力、專利與勞務等,企業對其進行培訓并給予學生培訓補貼,學生畢業后直接進入企業工作,成為一名合格的技術人員。在培養高素質人才、技術創新與社會服務等方面,不斷深化校企合作。
三、課程建設
課程建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學校課程需要反映社會經濟發展的現實需求與未來需求,院校需根據國家教學標準積極自主制訂人才培養方案,制訂時需考慮實踐性,學校與合作企業共同研究制訂人才培養方案,設置哪幾門課程是核心問題,要根據專業的定位,經過調研確定培養目標,找到對應行業涉及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確定知識、能力和素質等培養規格,最后確定課程體系。成立教師團隊,為不同課程打造在線精品課程,建設平臺共享的教學資源庫,分門別類,形成系統化的資源庫。
課程的目標設置,首先要培養好學生的品德,其次是技術技能。培養學生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使學生不斷加強自身的品德修養,擁有愛國主義情懷,增長知識,開闊眼界,擁有勇于開拓實踐的創造精神,堅忍不拔的奮斗精神,讓學生明白傳承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增強其綜合素質。同時,又要使學生具備較高的技術技能水平,培養能夠服務區域發展的,為中小微企業技術研發與產品升級貢獻力量的,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高素質人才。
辦好職業教育是一項緊迫的任務,需要我們不斷努力提升職業教育現代化水平,需要與企業共同合作建設特色鮮明的專業,我們培養的是各行各業的技術技能人才,將為國家經濟結構調整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辦好職業教育,離不開社會與學校的共同努力,全員凝聚成一股強大的合力,才能培養出德技并修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戰美玲.高等職業院校信息通信專業群建設探索——以山東輕工職業學院為例[J].海外文摘·學術, 2019,000(011):1-2.
[2]于波,李曉宏. 高職院校智能制造專業群建設路徑實踐[J].中國科技投資,2019,000(013):284.
[3]張靜,侯智國,劉波,等.高職院校專業群建設探析[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9(24).
[4]荀海鵬.關于高等職業教育專業群建設的思考[J].經營管理者, 2017(22):388.
[5]許博,裴有柱,張揚."五業聯動"對高等職業教育專業建設的促進作用研究——以計算機信息管理專業為例[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19,002(002):106-107.
[6]陶忠良,陳冬松.高等職業院校專業建設策略研究——基于國際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視角剖析[J].科學大眾,2020,000(002):P.244-244.
[7]宿曼.高等職業院校現代學徒制試點專業建設研究[J].科技風,2020.
作者簡介:
李寧(1994-)女,籍貫:山東日照,助教,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對外商務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