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薈霖 王千蕾
摘 要:當今時代,大數據,云計算等新興技術成果在各行各業中蓬勃發展,這也帶來了數據量的爆炸式增長,這也使得數據不單單僅是可供人們處理的對象。而內部審計作為構成內部控制的一種重要的元素,它的發展情況良好對企業內部的組織目標實現有著極大的正效應。基于此,本文結合云計算,大數據等新興技術成果,系統地研究了大數據時下代銀行業內部審計的改變趨勢與面臨的挑戰。本文先概述了銀行業所面臨的外部環境,即全球化與信息化。然后從審計服務價值要求和商業銀行內部審計發展方向和行內部審計作業模式變化三個方面詮釋了改變趨勢。通過分析中國建設銀行某支行的內部審計現狀,進一步探討了大數據時代下銀行業內部審計面臨的挑戰,并提出改進措施。論文最后結合大數據審計的發展方向給出了研究結論和進一步的展望。
關鍵詞:大數據;銀行業;內部審計
一、前言
由于經濟全球化的逐漸發展,公司可以獲得的融資,取得的原材料,購買的設備都來自不同的國家。也就是說原來孤立的各國貿易,市場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因此,全球化使在當前格局下的公司競爭得更加激烈。盡管全球化創造了很多機會,但同時也會產生許多問題。如由于跨國貿易的復雜性,生產的商品與工作技術人員自由的不同國家之間往來,可能會與當地的市場會發生競爭[1]。我們可以通過研究普華永道公司2019年問卷得到結果,全球化可以對現在與以后的內部審計產生極為重大的影響。當公司開始融資而又足夠的能力而進入全球市場和使用國際供應鏈時,對內部審計服務的需求激增。[2]大部分問卷的回答都認為在未來的5年中,由于全球化而帶來的跨國經濟往來與企業內部業務的外包會成為極具影響力的因素,而且對內部審計的職能和責任產生重大影響。
由于我國目前對大數據技術的理念已經使用方式還處在比較基礎的階段。對關于大數據的理論方面的研究還不夠充足,實踐經驗缺乏。導致我國大數據審計的進程緩慢,審計方面的專業人員缺口也是其中一個不容忽視原因。本文以銀行業為案例,分析大數據時代銀行業內部審計的改變趨勢,研究大數據時代的銀行內部審計可能存在的挑戰,并力求探索出促進大數據時代改進和完善內部審計工作的思路和措施。
二、大數據時代銀行業內部審計面臨的挑戰
(一)內審人員數量質量缺乏導致平臺設計處理能力不足
一個具備大數據處理能力的云計算平臺對于商業銀行是不可或缺的,只有通過對數據處理平臺的更新換代,使其高效的數據處理能力,為內審的高效完成構建技術保障;大數據是現代計算機互聯網高速發展下的產物[8]。但是再優秀的技術也離不開人才來執行,但由于商業銀行業務類型復雜,規模宏大,以及還在持續發展。導致內審人員數量不足,且復合型人才較為缺乏。
(二)銀行業務體系紛繁復雜導致數據分析處理困難
首先,商業銀行內部的商業系統在結構和復雜性上有很大的差異,影響到審計數據收集的效率和效力,商業銀行的信息技術系統由應用系統和分析系統這兩個主要組成部分組成。然而,應用程序和分析系統之間的分離對數據的使用產生了重大影響,特別是不同系統內相同指標的編碼不一致、數據口徑角度的差異以及各系統之間映射的復雜性,從而影響到內部審計員獲取數據和數據分析的有效性。銀行內部也缺乏一些關鍵數據,因此一部分的關聯信息無法取得。
三、大數據時代改進和完善內部審計工作的措施
(一)人才培養方面
當今社會,由于很多企業的財務系統已經實現了一體化,同時由于信息系統與數據規模日趨復雜,利用信息系統進行經濟犯罪這種行為,給企業內部帶來了不小的安全隱患。所以提高審計人員綜合素質,培養一批全新的復合型人才成了當務之急[9]。
1.要求審計人員的綜合能力以及職業道德
如今,由于企業內部的業務信息對審計人員毫不設防,審計人員可以輕易地得到許多企業內部的商業機密以及其他的信息。這對審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有著極高的要求,如若其對這些開放的信息心懷不軌,信息就有可能被泄露,從而帶來一定的審計風險[10]。另一方面,對審計人員的綜合能力的要求極高,不但要求其專業知識過硬,能經過時間的考驗,關于新興的互聯網技術,銀行的經營規劃以及銀行未來的發展方向都要有一定的了解。然而我國這方面的發展還有些滯后,需要對綜合能力以及職業道德有所重視。
2.規劃審計人員輸入門檻與提升渠道
對于銀行內部的審計人員來說,以審計為職業的專業人員不足,一般都是由銀行內部以轉崗的方式把其他崗位的工作人員調入審計崗,使得其專業知識不能勝任其職務。今后銀行應從人才市場上亦或是自己銀行內部培養,得到一批能勝任職業要求的專業人才,對于現階段不能很好履行其職能的在崗人員,應對其訓練培養,使其提升而勝任崗位。
3.建立有效地激勵約束機制
在進行審計工作的過程中要嚴格按照審計程序,要查清問題所在,以便責任分配到位,不會出現職責不明的情況。對審計人員應增加激勵性薪酬的占比,優秀的員工就能獲得更好的獎勵。讓員工保持激情與工作狀態,從而使工作更有效率。
4.設計合理的考核指標體系
現代內部審計的在服務環節最受歡迎的是咨詢服務。在對考核指標方案的制作上,重點應落在審計進程、審計核查、發布審計報告以及基礎管理水平,最重要的是客戶的滿意程度,這體現了客戶對銀行工作成果的評價,是最能體現業務能力的指標[11]。
(二)大數據技術的運用
1.使用大數據進行技術分析
大數據時代下,數據自身就是一種有價值的資源。當前銀行只有一部分數據作為參考被內部審計所利用,數據的利用率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同時,銀行的業務處理中有許多環節沒有以數據的形式表現出來,以至于不能納入現有的分析模型中使用,然而這些非結構化的數據對于大數據的深度分析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通過搭建云平臺,將處于異地的多臺計算機整合為一個可供用戶使用的整體平臺,以方便內部審計部門隨時獲取已發生或正在發生的信息。
構建可持續優化的審計模型。從使用方式和性能來看,審計模型可劃分為行為特征類模型,抽樣類模型,統計類模型,賬務特征類模型。統計類模型和抽樣類模型主要功能是統計數據與抽樣適用于管理審計系統,賬務特征類模型和行為特征類模型多用于對違規行為進行檢測。審計員可以依靠數據的相關性,業務流程順序與自身經驗,從全面的角度來構建可持續優化的審計模型,提升審計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增加審計風險預警職能,通過建立大數據分析預測模型來對風險的發生起到提前發現的作用,為領導層提供有預見性的參考意見。
利用大數據技術,通過網絡更容易取得銀行內與業務、內部控制等方面相關的各種信息,包括且不限于會議記錄、業務記錄,同時可以減少內審人員的實地審計出勤量,增加非實地審計的數據范疇,不僅節約用于審計的人力物力,還可以獲得更為精確,質量更高的審計信息。
最后,大數據技術可以對傳統的統計抽樣和非審計抽樣進行改良,對能夠獲取的全部數據進行審計。
2.搭建云平臺,整合用戶信息
首先,大數據技術可以通過數據分類以及數據模板標準化的方式來解決數據標準化問題。商業銀行內部的數據種類繁多,結構化、半結構化或非結構化數據全都存在,審計部門可以運用大數據技術從各個銀行支行,內部網絡上得到標準化的數據,在這浩如煙海的數據中為各個需要審計的部門量身定做使用可以形成可供審計部門使用的專屬數據,大大擴大了場外審計范圍。第二,利用云平臺技術為不同種類的業務開發分析模塊,其中有借貸審計模塊、信用卡提前消費審計模塊、中間業務審計模塊等等。這些模型基于有關工作類別的特征模式和業務過程的演變,具有特殊的特點,能夠準確和迅速地識別數據問題。內部審計員將經大數據技術處理的標準化數據輸入一個相同的審計業務模式,以便迅速進行有針對性的數據分析。最后,上述各種審計模塊可以很好地檢測風險的發生,通過對識別獲得的數據之間的不同,將虛無縹緲的風險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數據之間的差異,高效披露銀行在各種業務活動可能存在的風險,并揭露嚴重違規行為。銀行內部不同商業部門的各種應用程序或分析系統產生的數據。
參考文獻:
[1]王兵,劉力云,鮑國明.內部審計未來展望[J].審計研究,2013(05):106-112
[2]陶少卿.大數據時代下銀行內部審計工作的探討[J].現代商業,2014(30):189-190
[3]中國內部審計信息化發展報告[J].中國內部審計,2014(03):4-10
[4]雷智軍.以大數據思維促進商業銀行內部審計發展轉型[J].財經界(學術版),2016(06):302-302+304
[5]孫玥璠; 宋迪.大數據環境下基于云計算的非現場審計模式探究——以商業銀行內部審計為例[J].中國內部審計,2015(11):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