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峻 陳婷 沈東升
摘 要:由于受學術界不正之風的影響,研究生違反學術規范的行為仍普遍存在。研究生學術不端行為的產生,歸根結底是由于研究生學術規范意識淡薄。本文就工科研究生學術規范意識的培養問題,以浙江工商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專業的研究生培養為例,從研究生學術規范意識現狀調查入手,對加強工科研究生學術規范培養的途徑和方法兩方面進行了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工科研究生;學生規范;學生不端
2010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關于在學位授予工作中加強學術道德和學術規范建設的意見(學位[2010]9號)中指出:“在學位授予工作中加強學術道德和學術規范建設,對樹立良好學風,培養正直誠信、恪守科學道德、獻身科學研究的拔尖創新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各學位授予單位必須高度重視學位授予工作中的學術道德和學術規范建設,保證學位授予質量,自覺維護我國學位授予的嚴肅性和權威性?!比欢?,每年仍有不少研究生因違反學術道德或不懂學術規范而被取消授予學位的資格,研究生違反學術道德和學術規范的行為仍普遍存在。
雖然教育部和各高校一直都在出臺關于研究生學術規范問題的政策和辦法,也采取了一些相應的措施以促進研究生學術規范的建設,但嚴重學術失信、學術不端行為仍屢見不鮮。普遍存在的學術不端行為和嚴重缺乏的學術規范教育,會造成學術失信、學術腐敗、學術氛圍差,學生喪失基本的學術道德,缺乏學術素養,沒有發展潛力。因此,有必要對在校學生,特別是研究生開展基本的學術規范教育,加強研究生學術規范意識的培養。
研究生學術不端行為產生的根本原因是,研究生學術規范意識不強、價值觀與學習目的扭曲[1,2]。因此,解決研究生學術不端問題,應該從提高研究生學術規范意識、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學習目的等方面展開研究。學術規范意識的培養是一個不斷學習并進行經驗積累的過程,培養過程應符合研究生的“個性”和能力,同時也要求導師應采用合理的學術訓練方式對研究生進行學術規范教育。本研究以浙江工商大學為例,在導師責任制的基礎上,以團隊實踐方式探索“尊重、自律、誠信”的工科研究生學術規范意識培養,探討工科研究生學術規范意識的培養機制,以確保學生充分理解和恪守學術準則和規范。
一、研究生學術規范現狀調查
本次調研以我院一年級和二年級的研究生為調查對象,采用發放電子版調查問卷的方式進行,我院共有53位研究生自愿參與本次調查活動,其中一年級研究生22人,二年級研究生31人。研究生入學前畢業于一本院校的學生占到41.51%,二本院校的占50.94%,三本院校的占7.55%,無專科生。
關于對學術規范基本內容了解情況的調查結果顯示,77.36%的學生知道教育部頒布過有關高等學校學術規范指南,22.64%的學生表示不知道。對學術規范基本內容很了解的占13.21%,一般了解的占69.81%,不了解的占16.98%。本科階段所在學校組織過有關學術規范內容的宣講或開設相關的教育課程的占52.83%,沒有上過相關課程的占47.17%。對學術不端、學術失范的內容很了解的學生占28.3%,一般了解的占67.92%,不了解的占3.77%。很多學生對學術規范相關內容不了解的主要原因是本科階段沒有參與過相關科研訓練。讀研究生之前除本科畢業設計外,60.38%的學生沒有參加過學術論文的撰寫和科研工作,而有相關科研經歷的只占到39.62%。有26.42%的學生認為論文里句子、段落和數據都不是自己寫的可以不標明任何來源。有18.87%的學生曾有過把別人的論文拼湊,包裝成為自己的論文的經歷。將間接引用當作自己文章的直接引用的學生占41.51%。有1.89%的學生認為對請別人代替自己寫論文或自己代替別人寫論文是否合適并不清楚。7.55%的學生認為沒有參與研究工作,但可以在他人學術成果上署名或允許他人在自己的學術成果上署名。通過以上調研可以發現,工科研究生中學術規范意識淡薄的學生占比較高,學生對學術不規范行為認識不清、思想麻木。因此,十分有必要加強工科研究生學術規范教育,對培養學生學術規范意識的途徑和方法進行探索和實踐。
二、加強工科研究生學術規范培養的途徑和方法
(一)研究生學術規范教育形式多元化多樣化
學術形式規范是學術規范的基本和核心[3]。從研究生教學方面,在研究生培養方案中應增設“學術規范與學術道德”相關課程,并對課程學習方式、學習內容和考核方式提出明確要求。例如,浙江工商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從2019級碩士研究生必修課方面與以往有所不同,培養方案中增加了2學分的必修課——《論文寫作與指導》,32學時。該課程以課程論文的形式進行考核,并對論文的學術形式的規范性進行重點評價。
從學術道德方面,研究生必須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以誠實守信為基礎,學術創新是核心價值和學術規范的最終目的。學風與學術道德教育是創新人才培養與科技創新的基礎與前提。培養研究生的自律能力,尤其是自我教育、自我引導、自我約束的能力,在研究生群體中形成學術創新光榮、學術不端可恥的優良學風。教育的內容包括科學精神、科學道德、科學倫理、科學規范、科學方法等方面。大力開展宣講教育工作,邀請知名的學者、專家和教授開展學術道德和學風建設的講座教育活動,相信榜樣的力量,從正面積極引導廣大研究生樹立認真嚴謹、事實求實的科學思想觀念,端正科研態度。
從運行機制方面,首先建立學術規范評價機制,不僅對研究生的學術規范進行評價,還要對導師的學術規范培養方式進行評價,形成互評方式。應對研究生的整個科研過程進行評價,不能單純以發表論文數量來評價研究生,處理好科研工作中質與量的關系;研究生也可對導師的科研工作情況做出評價,師生雙方的互評應建立在彼此信任的基礎上,應在相互尊重、公平的學術規范環境下進行。不過,目前很多高校對研究生的綜合素質評價或各類評獎評優活動中,仍主要是對研究生所修課程成績、發表論文數量、參加科研工作等情況進行考核[4]。其次,建立學術規范獎勵機制,即采取適當的獎勵方式對有學術創新的研究生進行獎勵,提高其積極性,并可以組織優秀學生在課題組或研究生學術會上進行經驗分享或交流,講心得談體會授方法,形成學生間的相互激勵和促進;對缺乏科研積極性的研究生進行激勵,通過多種方式,激勵學生的奮斗激情和向上決心、激發學生“我也行”的潛在動力、激起學生積極向前的雄心壯志,幫助學生找到自信,并形成良好的導師-研究生關系。最后,建立學術失范的懲戒機制,即對于學術不端行為,盡早發現及時糾正,避免產生不良后果。如已造成不良影響的,應嚴格按照相關規章制度堅決處理,決不姑息,同時應建立個人誠信記錄與學術不端行為掛鉤的機制,對行為人形成威懾,同時導師也應承擔相應責任。
(二)基于學生全鏈條培養過程的學術規范意識建立與執行
大量實踐證明,學術規范的學習與研究生道德品質的形成并沒有必然關系。每個研究生的學習經歷、價值觀、發展定位都不相同,在此基礎上形成的學術道德和規范意識必定不具有普遍性,如果對不同的研究生個體采用相同的培養方式其效果會各不相同。
教育方式應因人而異,導師通過從學生的日常生活、科研、愛好和個性等方面了解研究生,對研究生做出正確認識和評價,鼓勵學生建立自己的個人發展目標,培養對科研工作的熱愛和興趣,通過培養其創新意識和能力,讓學生自覺提高學術規范意識。根據學生個人特點,準確地掌握研究生個體學術能力及學術規范認知水平,采用循序漸進的方式,幫助學生逐漸建立學術規范意識,避免一味地單向灌輸造成認識和行為上的簡單化和教條化。
注重引導,對學生的科研過程進行系統引路,避免失去方向和重心,減少走彎路。對研究生選題均經過反復考慮,選定后,與研究生面對面交流選題特點、點對點討論選題意義和創新性,引導研究生以正確的方式進入科研領域,并通過文獻、會議等方式,教會學生查文獻,了解研究領域的研究進展,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針對學生由于缺乏前期系統訓練而無從下手的局面,導師應與研究生共同實驗,手把手教實驗方法及技能,使研究生能迅速掌握實驗方法及技巧,從不會到會再到嫻熟。因此,通過以上方式,讓研究生完成科研實踐任務,從傳授學術規范知識轉變為指導學術規范實踐,并在選題、方案設計、數據分析和論文撰寫等環節進行監督,從而實現從“入學-開題-實驗-畢業”系統地建立學生的學術規范意識。
(三)以團隊實踐為特色的工科學生學術規范意識培養機制
由于目前的學術規范教育的主要承擔者是導師,但調查研究發現,導師對研究生學術規范指導頻率普遍較低,說明導師在研究生培養過程中的示范和引導作用需要進一步強化。事實證明,科研群體對規范的共識是促進群體中個人的學術規范意識提升和加速學術道德水平認識的強大推動力[5]。因此,本項目將實施以團隊實踐為主要方式的訓練機制,注重學術訓練,明確規范意識。通過課題組導師團隊緊密合作,采用多對一的方式組成每位研究生的導師組,導師組的指導力度、強度及精度較單一導師有極顯著提升,可以避免導師對研究生學術規范指導的頻率低,強化研究團隊實踐為主要方式的學術規范教育。建立這樣的多對一交流指導平臺,可避免研究生在學術上感到孤立無助,有導師和團隊的幫助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學術規范意識,形成良性的激勵作用。通過教師的個人經驗和學術經歷,以身作則嚴格規范自身學術行為,從而起到約束并規范研究生學術行為的作用,讓學生明白學術規范的遵守是高校教師和研究生共同的責任和義務,努力培養教師和學生的學術責任意識[6]。
參考文獻:
[1]林媛媛,史萬兵. 導生關系視角下研究生學術規范意識培養機制探析[J]. 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4(12):25-29.
[2]楊晶靜,駱軼姝. 研究生學術道德和學術規范教育的長效機制[J]. 紡織服裝教育,2013, 28(1):14-19
[3]張笑濤,金佩華. 對“學術規范”的規范[J]. 探索與爭鳴,2004(12):11-12.
[4]王科. 軍隊院校研究生學術規范培養論略. 海軍工程大學學報(綜合版),2015,12(1):53-56.
[5]關于研究生學術規范意識的培養機制. (http://www.writecheck.net/20150625/1747.html)
[6]鄧麗萍. 研究生學術規范教育研究[D]. 中南民族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