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加亭
我國是草種應用大國,草種是推進草業長期穩定發展、保障國家生態安全的重要生產資料。當前,國家正在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加強草原保護、實施農業結構調整、積極發展草牧業,這在客觀上就要求必須有發達的草種業作為堅實的支撐。加快建立適應我國經濟發展、生態保護建設要求和國際競爭需要的現代草種業十分必要。飼草產業是現代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糧經飼三元結構調整的重要內容,是草食畜牧業發展不可或缺的物質基礎。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綱要》《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畜牧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農業農村部關于印發<推進肉牛肉羊生產發展五年行動方案>的通知》,都明確要發展飼草種業,加快建設現代飼草產業,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草食畜牧業高質量發展。
發展飼草產業有助于提升我國糧食供應能力。當前我國的糧食安全問題本質上是飼料糧的安全問題。隨著畜牧業的發展,飼料糧需求持續增加,糧食生產并沒有因口糧消耗量下降而減少。黨中央、國務院明確提出牛羊肉和奶源自給率分別保持在85%左右和70%以上,加快發展草食畜牧業任務艱巨,必須盡快補齊飼草產業短板。發展飼草產業,可有效提升水土資源的利用效率和草食畜牧業的生產效率;有效實施糧草輪作、種養結合和農牧循環,既能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作物產量、減少病蟲危害、保持水土,又可提高單位面積土地經濟收益,是“藏糧于草”“藏糧于地”的可持續農業發展有效模式。
發展飼草產業有助于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種草養牛養羊,在近年來的脫貧攻堅中取得顯著成效。實踐證明,實施種草養畜,綜合效益顯著,是一條行之有效的路子,也是鞏固提升農業生態環境的必然要求;飼草產業鏈條長、升值空間大,縱向可延伸到養殖業、加工業和服務業等環節;橫向可擴展到觀光、休閑、文化等領域,形成產業新業態,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新動能。
我國草種業經過40年的發展,通過開展全國草地資源調查,實施牧草種質資源保護利用、育草基金、草品種區域試驗、種業良種工程等項目,基本摸清了我國草種質資源的種類和分布,建立了資源收集保存、新品種審定、良種繁育推廣等較為健全完善的草種管理和技術體系,在“保、育、繁、推、管”五個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效,為建設草種業強國提供了設施、人才、技術和經驗儲備。
由于起步晚,我國草種業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還不完善,相較國內其他行業種業和發達國家草種業發展水平,仍有一定差距?!笆奈濉逼陂g,我國將繼續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迫切需要補齊草種管理這一短板,以滿足草業和草牧業的發展需要,這也是我國建成種業強國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要加快優良飼草種子培育。深入實施現代飼草種業工程,提高我國飼草良種覆蓋率和國產草種市場占有率,全面提升飼草種業核心競爭力,減輕對進口草種的依賴。充分利用和挖掘國內現有優良飼草種質資源,在產業優勢區域、生產適宜區域內開展優良飼草品種選育、馴化或區域試驗展示、生產性試驗等工作;實施原種繁育,支持建立原種保種基地,完善適宜不同區域特征的公益性草品種繁育保障體系。
二要支持構建“兩繁”飼草良種核心區。以甘肅河西走廊為核心,輻射帶動青海、新疆、內蒙古西部等地的溫帶暖溫帶繁種核心區;以海南為核心,輻射帶動廣東、廣西、重慶、四川、貴州等地的熱帶亞熱帶繁種區。
三要加快草種子專用收獲機械的研發和推廣。扶持引導相關主體加大草種產業化全程機械化研發推廣力度。針對不同區域、不同品種、不同生產環節的迫切需求,強化飼草種子生產專用機械的研發與推廣,提高草種業機械化生產水平,盡快提升飼草種子的生產效率和供種能力。
四要建設飼草種質資源庫及種子質量檢測平臺。參照國際標準并結合區域特征、飼草種子特性等建設國家級、區域性飼草種質資源庫和種子質量檢測機構,科學構建飼草資源數據庫,開展資源評價與利用研究,建設完善草品種檢測體系,實施草品種特異性、一致性和穩定性(DUS)測試及區域適應性(VCU)測試。
(作者系全國畜牧總站草業處處長)